11月市场综述
全国银行净值型理财转型增速趋缓
价格指数
本月,全国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降11BP至4.14%。
从价格指数来看,本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降2.62点至99.10点,跌幅边际扩大。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93点至102.14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15点至94.52点。
发行指数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上升8.21点至87.18点,结束此前连续数月的跌势,剔除10月份受国庆长假影响而骤降的发行指数后,总体仍处于下降趋势。
从各类产品数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比环比上升2.03个百分点至73.75%;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下降2.32个百分点至22.09%;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涨0.29个百分点至4.15%。
净值转型程度指数
本月,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3895款,环比增加256款,增速趋缓。
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89点,环比上涨0.24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86点;其中,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6.07点,环比上升0.71点,同比上升3.91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1.93,环比上升0.23点,同比上升1.39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0.94点,环比上升0.15点,同比上升0.82点。
市场风险指数
本月,全国理财风险总指数环比下滑1.03点至104.05点。其中,全国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指数为103.83点,环比下滑0.41点;价格波动风险指数结束下行趋势,环比上升4.62点至124.69点;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指数为92.19点,环比下降5.91点。
12月指数变动趋势
风险提示及投资者建议
在市场利率低位平稳运行背景下,银行理财能够提供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且收益稳定性较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持有一定数量风险相对较小的银行理财产品,抵抗通胀效应。
1.全国银行理财收益连续9个月下滑,本月跌幅11BP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可从全国整体指数表现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全国银行理财收益跌幅扩大,环比下降11BP至4.14%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自今年2月来连续9个月下滑,本月理财收益环比下降11BP至4.14%。11月,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央行全月未进行逆回购操作,同时对月初到期的4035亿元MLF进行了等量续作,未续作15日、26日到期的1200亿元、10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加之1日1000亿元到期逆回购,本月净回笼资金3200亿元。虽然央行暂停了逆回购且并未进行MLF投放,但由于前期释放了较多中长期流动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暂停短期流动性操作,有助于减少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淤积。本月资金面稳健宽松,利率仍处低位。
从价格指数来看,本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降2.62点至99.10点,跌幅边际扩大,与理财平均收益变动趋势一致。在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去刚兑大背景下,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已连续9个月下滑,距2018年3月份高点下滑14.57点。
预期收益型封闭式与开放式产品收益分别下跌12BP与9BP,跌幅均扩大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针对主流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分别分析其价格指数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从收益水平来看,由于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本月全国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12BP至4.27%,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9BP至3.95%。
从价格指数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93点至102.14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15点至94.52点。两类价格指数延续下跌趋势,且跌幅较上月明显扩大。
封闭式非保本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应势下滑,环比下降10BP至4.47%
本月全国封闭式非保本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10BP至4.47%,相应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39个百分点至107.06点,跌幅较上月略有缩小。
2.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回升,净值型理财申购量上行加速
银行理财发行指数反映了产品发行量的增减情况,可从整体发行量表现及各类产品发行量(申购量)占比,对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变化进行分析。
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上升,但总体仍在下降趋势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为9796款,环比上升923款。受国庆假期影响,10月理财产品发行总量较少,因此11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出现较为明显的环比上升。但从9月至今的发行量来看,产品发行的总体下降趋势不变。
从发行指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上升8.21点至87.18点,结束此前连续数月的跌势,剔除10月份受国庆长假影响而骤降的发行指数后,总体仍处于下降趋势。
全国银行封闭式与净值型理财占比上升
从各类产品的发行量(申购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比环比上升2.03个百分点至73.75%;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下降2.32个百分点至22.09%;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涨0.29个百分点至4.15%。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从各类产品占比走势来看,本期封闭式产品发行占比提升,开放式产品申购占比大幅下降。由于封闭式理财在周末和节假日不会起息,因此10月长假期间市场更青睐开放式理财产品。进入11月,封闭式产品发行恢复,因此开放式产品发行量占比会出现大幅上升而后回落的月度波动。
仅农村金融机构发行数量下滑,其发行占比下降3.37个百分点
本月,全国范围来看全国性银行理财发行量为3313款,环比增加669款;城商行发行量为3590款,环比增加280款;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为2893款,环比减少26款。从各类型银行理财发行量占比来看,全国性银行发行量占比为33.82%,环比增长4.02个百分点;城商行发行量占比为36.65%,环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占比为29.53%,环比下降3.37个百分点。本月,仅农村金融机构发行数量继续下滑,其发行数量占比下降明显。
3.全国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环比上升0.24,增速趋缓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指数反映了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数量增减情况。可从银行类型角度出发,对全国银行理财净值产品存续量变化进行分析。
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持续提升,环比上涨0.24点至2.89点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3895款,环比增加256款,增速下降明显。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表现来看,本月,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89点,环比上涨0.24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86点。上图可看出,全国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但本月涨幅缩小。
全国性银行增速领先,各类型银行净值产品存续数量增速均有放缓
本月,从全国净值产品存续数量来看,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2452款,环比增加154款;城商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256款,环比增加149款;农村金融机构净值产品存续量为275款,环比增加41款。本月,全国性银行增速领先,但各类型银行净值产品存续数量增速均有放缓。
从各类型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本月,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6.07点,环比上升0.71点,同比上升3.91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1.93,环比上升0.23点,同比上升1.39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0.94点,环比上升0.15点,同比上升0.82点。整体来看,各类型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提升,但11月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增速明显放缓。
4.净值创新产品设置双向鲨鱼鳍结构业绩比较基准
本月,城市商业银行发行净值产品173款,占比36.89%,环比下降8.24个百分点;国有控股银行与城商行接近,发行172款,占比36.67%,环比上升6.1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74款,占比15.78%,环比上升0.39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发行50款,占比10.66%,环比上升1.69个百分点。国有行本月新发净值产品数量大幅增加,已与城商行发行量相当,股份行与农商行本月发行数量也出现了较大上升,但占比总体与上月持平。
在新发行的净值型产品收益计算上,某国有行采取创新的方式,在设置业绩比较基准时,将业绩比较基准与观察期内挂钩标的涨幅挂钩,当挂钩标的涨幅小于-R%或大于R%时,业绩比较基准为固定最低值;当挂钩标的涨幅在-R%和R%之间时,业绩比较基准随挂钩标的浮动,呈双向鲨鱼鳍型;业绩比较基准设置最低值和最高值。在产品投向上,主要将资产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和债券类资产,投资于衍生产品的资金来源于基础资产所产生的收益。此类设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衍生产品的风险,减少了客户发生损失的概率,有利于吸引投资者购买。
5.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总指数继续下行,价格波动风险上升
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本月全国理财风险总指数延续下行趋势,环比下跌1.03点至104.05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以及稳步推进的净值化转型进程,从产品定价和底层资产等多个维度推动总风险水平下跌。
银行承担隐性风险与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下降引致银行理财总体风险下降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本月,全国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指数为103.83点,环比下滑0.41点;价格波动风险指数结束下行趋势,环比上升4.62点至124.69点;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指数为92.19点,环比下降5.91点。结合本月总风险指数下降的表现来看,隐性风险与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下降带动理财总风险指数下降。随着银行理财转型工作的推进,刚性兑付问题在逐渐化解,理财隐性风险指数应势逐渐下滑;由于央行连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市场缺少增量流动性,加之月中税期、国库现金定存到期等因素造成一定扰,资金利率波动抬升,理财价格波动风险上行;受益于基本面、资金面利好共振,市场做多情绪高涨,债市呈现快牛走势,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