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市场综述
全国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持续发力,市场风险指数上行得到控制
价格指数
本月,全国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跌6BP至4.52%。
从价格指数表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稳步回落,环比下降1.53点至108.22点,环比下降1.39%。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01点至112.42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82点至101.92点。
发行指数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继续下滑,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降9.58点至100.25点,跌幅有所增大。
从各类产品数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76.61%,环比下降0.10个百分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20.80%,环比下降0.03个百分点;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2.59%,环比上升0.14个百分点。
净值转型程度指数
本月,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2388款,环比增加254款。
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1.70点,环比上涨0.18点,同比上升0.77点。其中,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3.85点,环比上升0.39点,同比上升1.98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0.82,环比上升0.12点,同比上升0.26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0.30点,环比上升0.06点,同比上升0.17点。
市场风险指数
本月,全国理财风险总指数小幅上行0.12点至107.48点,上行幅度趋缓。其中,全国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指数为105.37点,环比下降1.05点;价格波动风险指数为124.01点,环比下降6.78点;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指数为102.62点,环比增加7.05点,增幅较大。
8月指数变动趋势
风险提示及投资者建议
在目前流动性较宽松、理财收益普遍下行环境下,全国银行理财平均收益仍高于CPI水平两倍多,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有助于保持投资收益稳健性。
2.全国银行理财收益下降6BP,跌幅较6月扩大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可从全国整体指数表现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持续下行,环比下降6BP至4.52%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延续了此前的下滑趋势,环比下降6BP至4.52%。7月,央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36.9亿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5020亿元,本月对三家政策性银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PSL)303亿元。大额流动性投放彰显货币政策转松,同时监管文件边际放宽,去杠杆逐渐向稳杠杆过渡。同时,参考今年4月降准的经验,7月的MLF投放可认为是为下一次降准打开空间,市场整体流动性预期压力不大。市场利率下行,促使金融机构融资成本也随之下降。
从价格指数来看,本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53点至108.22点,跌幅较上月有所扩大。整体来看,受全国资金面宽松影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不高,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大幅上升可能性较小。
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继续下调,封闭式产品跌幅更大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针对主流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分别分析其价格指数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从收益水平来看,由于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本月全国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8BP至4.70%,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3BP至4.26%。
从价格指数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01点至112.42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82点至101.92点。两类价格指数延续了上月的下跌势头,继续下滑,但与上月不同的是,本月封闭式产品跌幅扩大,但开放式产品跌幅出现缩小。
封闭式非保本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跌幅较上月持平,环比下降3BP至4.92%
本月全国封闭式非保本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3BP至4.92%,相应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83个百分点至117.68点,跌幅较上月有所扩大。
3.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滑,发行指数跌幅扩大
银行理财发行指数反映了产品发行量的增减情况,可从整体发行量表现及各类产品发行量(申购量)占比,对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变化进行分析。
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跌幅明显扩大,环比下跌9.58点至100.25点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为11264款,环比下降1076款。由于本月市场预期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落地,部分产品发行或暂缓,本月理财产品发行总量微幅下跌,未出现回升。净值型产品数量总体稳定,新规带来的净值化趋势不变。
从发行指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跌9.58点至100.25点,表明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当月发行量降至与2015年12月基期水平相当。
全国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比趋势性下降
从各类产品的发行量(申购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环比下降0.10个百分点至76.61%;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下降0.03个百分点至20.80%;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涨0.14个百分点至2.59%。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从各类产品占比走势来看,封闭式产品发行量占比走势呈趋势性下降状态,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和净值型产品申购量占比整体呈上行趋势。开放式产品更为灵活,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净值型产品在监管政策的鼓励下,占比将持续扩大。
全国各类型银行发行量保持均衡,城市商业银行发行量增至首位
本月,全国范围来看全国性银行理财发行量为3718款,环比减少606款;城商行发行量为3907款,环比减少333款;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为3579款,环比减少137款。从各类型银行理财发行量占比来看,全国性银行发行量占比为33.01%,环比下降2.03个百分点,占比不及城商行;城商行发行量占比为35.22%,环比上升0.37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占比为31.77%,环比上升1.66个百分点。本月,城市商业银行在发行量和占比方面均超越全国性银行排名首位,各类型银行发行量与上月相比呈现更加均衡的特点。
4.全国银行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指数反映了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数量增减情况。可从银行类型角度出发,对全国银行理财净值产品存续量变化进行分析。
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持续提升,环比上涨0.18点至1.70点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2388款,环比增加254款,较上月有明显提升。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表现来看,本月,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1.70点,环比上涨0.18点,较去年同期上升0.77点。在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全国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程度近一年以来大幅提高。
各类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环比均增,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大幅领先
本月,从全国净值产品存续数量来看,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768款,环比增加154款;城商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533款,环比增加81款;农村金融机构净值产品存续量为87款,环比增加19款。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与增量均明显领先城商行与农村金融机构。
从各类型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本月,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3.85点,环比上升0.39点,同比上升1.98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0.82,环比上升0.12点,同比上升0.26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0.30点,环比上升0.06点,同比上升0.17点。整体来看,各类型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全国性银行在人才、资金、基础设施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与区域性银行相比,其理财净值化转型脚步更加快速。
城市商业银行新发净值型产品占比明显增加
本月,国有控股银行发行净值111款,占比36.04%,环比下降9.13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发行93款,占比30.19%,环比上升16.17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81款,占比26.30%,环比下降9.53个百分点。城商行新发行净值型产品超过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显著增加,表明城商行在净值产品方面加快布局速度。
本月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了创新型净值型产品,如采取FOF管理模式、投资权益类资产等。各银行机构加速推进净值型产品布局,净值产品类型不断丰富。
5.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总指数上行
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本月全国理财风险总指数上行0.12点至107.48点,上行幅度较上月趋缓,显示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市场总风险水平较为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支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市场不安情绪。
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上行引致银行理财总体风险提升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本月,全国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指数为105.37点,环比下降1.05点;价格波动风险指数为124.01点,环比下降6.78点;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指数为102.62点,环比增加7.05点,增幅较大。结合本月总风险指数上升的表现来看,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大幅上升是总风险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已经出现边际趋弱,但股票市场仍低迷,银行理财投资的基础资产风险上升;资管新规后银行业务转型逐步开始落实,同时理财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发布,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受到抑制;央行本月开展5020亿元1年期MLF,本月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价格波动风险明显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