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管理收益指数月刊

分享:

  发布机构:晋商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本月市场综述

  银行理财收益指数上行趋势未改变,货币基金收益大幅下跌



  7月,不同类型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从具体表现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呈现持续上行表现,但涨幅有明显收敛,环比仅上涨0.13点至106.75点。虽然从7月的走势来看,收益指数基本维持6月水平不变,但考虑到6月受时点因素影响的冲高表现, 7月收益指数涨幅的放缓并未改变整体上行的趋势。相比年初,央行在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保证了市场流动性的相对缓和,但远达不到2016年的宽松表现,因此银行理财收益指数虽较难呈现大幅上涨表现,但也未表明收益进入了下行通道,预计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将维持较为平稳的走势。

  在银行理财保持收益上涨的同时,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则在连续半年的大幅上涨后,终于在7月迎来了较为明显的回落,环比下滑了9.12点至122.19点。虽然下滑幅度偏大,但对比6月的上涨幅度,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的下滑仍未改变货币基金产品上涨的趋势。虽然7月央行超量投放MLF,缓解了市场流动性压力,但随着去杠杆进程的推进,整体紧平衡局面仍将维持,这使得货币基金较难出现持续大幅的回落表现。不过考虑到上半年货币基金收益过于激进的上涨表现,在流动性有所缓和的情况下,8月的货币基金收益指数或仍将小幅下行。

  近两个月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表现出连续上行的态势,其中7月环比上涨0.54点至81.65点。随着金融行业整顿的推进,其它各类资管行业的通道业务规模逐步趋缓甚至呈现萎缩表现,而信托行业凭借其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及产业市场的宽泛投向,迅速抢占了其它行业退出所腾挪出的市场空间,促使其规模持续增长。而市场空间增大所带来的优质资产的增加也促使该行业的收益指数稳步上涨。在严监管环境逐步常态化的情况下,信托行业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客户的定位,推进整个行业健康、合规的发展。

  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微幅上涨2.28点。从P2P产品近期走势来看,震荡调整的阶段接近尾声,近期收益与规模的双升凸显了P2P产品在加强合规性建设后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提升,也表明P2P产品收益在经历了2016年收益的大滑坡后,已逐步回落至了正常区间。随着备案制、穿透监管的持续推进,P2P平台去糙存精的过程必将延续,推出符合网贷金融特点的理财产品,成为了未来P2P行业平衡监管需求以及自身盈利要求的重要支点。

  从监管层面来看,随着银行监管驻场的阶段性结束,银行理财的整体监管思路已愈加清晰。7月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消除套利、打破刚兑、控制杠杆、消除嵌套、加强“非标”管理和强化综合统计制度的要求。基于监管及市场要求,2017年下半年,产品结构调整、负债结构调整成为了大多数银行的关注的重点。据普益标准2季度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银行同业理财规模继续收缩,较多银行没有新发同业理财产品,同时大中型银行整体新发规模持续降低,凸显产品结构及负债结构的调整正逐步开展。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首提“资产配置牌照”,凸显了监管有意引导金融机构的合作朝向更为主动,更能凸显机构特点的方向发展,也进一步的强化受托机构的相关责任,这与近期火热的FOF及MOM 产品初衷相符。监管导向的明确或将增强银行等资管机构开发FOF及MOM产品的动力。

  2、各类市场收益指数变化及总指数展示

  2.1   2017年7月各类市场产品发行及运行概况

  2017年7月,442家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了10932款理财产品,与2017年7月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增加了10家,产品数量减少了450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10037款;开放式预期收益型102款;净值型产品55款;外币产品181款(未剔重)。银行理财产品于7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52%(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较6月微幅下滑。

  2017年7月共发行了229款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20.07个月,平均收益约7.17%,整体收益稳步向上。集合信托的投资领域包含证券市场、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等较多维度。

  2017年7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结束了近半年的爆发式上涨表现,收益较上月大幅回落;在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的局面下,对流动性表现更为敏感的货币基金收益也就迅速下滑。

  截止2017年7月,网贷平台的累积数量大约为5916家。在严监管环境逐渐常态化的趋势下,7月新增的网贷平台数量仅为7家。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41%,环比上涨11个百分点。从平均期限来看,2017年6月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为8.97个月,较6月拉长了0.19个月。

  2.2  2017年7月各单项收益指数及总指数



  2017年7月,银行理财短期与长期指数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短期期限指数环比下滑0.18点。由于6月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受年中考核影响通常会出现明显的拉升表现,因此7月理财收益的回落属于正常表现,而短期理财产品回落幅度并不大表明银行理财较难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回落,整体变化趋于平缓;由于时点资金需求为短期因素,因此对于跨季理财产品的影响相对较小,促使长期限理财产品收益指数保持了微幅上行的走势,环比上涨0.95点至110.23点。连续两个月对于市场流动性的控制成效初现,结合年中考核的完结,资金成本有所下滑,理财收益大幅上行的走势得到遏制,未来随着穿透监管的逐步推进,以及监管边界的日益明晰,理财收益指数的变化降趋于平缓。

  在2017年上半年快速上涨的货币基金产品,在市场流动性有所宽松后,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表现,环比下滑9.12点至122.19点,跌幅高达6.94%。上半年过紧的资金面结合趋严的监管环境对市场稳定的冲击尤为明显,低风险理财产品过快的上涨幅度也使的隐藏的风险迅速集聚。在此情况下,央行的流动性调节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无疑是有利的,货币基金此类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必然会逐步回归合理范围。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6月仍然保持较为稳定的走势,环比上行0.54点至81.65点,涨幅为0.67%。近期信托收益指数连续两月呈现上行走势,在今年各行业整顿之际,不少融资渠道受到了限制,尤其是房地产项目的融资渠道,促使具有渠道优势的信托成为如房地产等行业追捧的重要渠道。P2P行业监管收严仍在继续,整体成效已有所显现,在7月中,P2P产品的收益及发行量均稳中有升,其中收益指数,环比上涨2.28至77.20。在整体收益较高,且行业合规性逐步提升的过程中,投资者对其的关注程度也持续增长。

  2.3   2017年7月各类市场风险事件展示



  2017年7月,银行理财市场整体未显露重大风险事件。在市场流动性略有宽松及年中考核完成的共同作用下,资金成本有所下滑,推动理财产品收益向上的动力有明显下降,部分银行也无需再推出收益倒挂的产品去争抢资金,促使风险水平下移。不过近期,银行其它业务风险事件频发或对银行声誉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投资者对于银行的选择。银行整体风控能力的增强,尤其下沉到分行、支行的风险把握能力增强,有利于银行声誉的塑造,形成更强的投资者粘性。

  今年上半年,受行业监管趋严的影响,信托行业多位高管的“落马”也使得行业发展更为谨慎。在6月北方信托董事长遭到调查后,7月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常宏涉嫌严重违纪,遭到组织审查。行业合规性的提升,有利于凸显信托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强的特点,也有利于信托收益指数呈现更为稳健的表现。互联网平台的风险虽然仍旧存在,但从行业数据来看,投资者对于互联网平台的信心正持续提升,促使互联网平台规模及收益实现双升的表现。在2017年上半年表现尤为突出的货币基金产品在7月迎来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平均收益迅速回落到4%附近。由于货币基金资产集中度较高(三分之一的货币基金资产集中于排名前三的基金掌控中),在收益下滑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额赎回现象发生,流动性风险隐现,值得投资者警惕。

  3、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3.1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呈现持续上行表现,但在7月该涨幅有明显放缓趋势,环比上涨0.13点至106.75点。虽然从7月的走势来看,收益指数基本维持6月水平不变,但考虑到6月受时点因素影响的冲高表现,7月收益指数涨幅的放缓并未改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整体上行的趋势。相比年初,央行在近期维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基本需求,但远达不到2016年的宽松表现。同时由于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市场流动性紧平衡的表现仍将持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暂未进入下行通道,不过大幅上涨的表现也较难出现,预计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将维持较为平稳的走势。

  3.2   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在经历了2016年收益指数的大幅下滑后,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逐步呈现出回暖趋势,近两个月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更是表现出连续上行的态势,其中7月环比上涨0.54点至81.65点。随着金融行业整顿的推进,其它各类资管行业的通道业务规模逐步趋缓甚至呈现萎缩表现,而信托行业凭借其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及产业市场的宽泛投向,迅速抢占了其它行业退出所腾挪出的市场空间,促使其规模持续增长。而市场空间增大所带来的优质资产增加也促使该行业的收益指数稳步上涨。在严监管环境逐步常态化的情况下,信托行业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客户的定位,推进整个行业健康、合规的发展。

  3.3   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在连续半年的大幅上涨后,终于在7月迎来了较为明显的回落,环比下滑了9.12点至122.19点。虽然下滑幅度偏大,但对比6月的上涨幅度,7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的下滑仍未改变货币基金产品上涨的趋势。虽然7月央行超量投放MLF,缓解了市场流动性压力,但整体紧平衡局面仍将维持,这使得货币基金较难出现持续大幅的回落表现。不过由于2017年上半年货币基金收益过于激进的上涨表现,预计8月货币基金指数将显露出缓步下行的变化趋势。

  3.4  P2P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7年7月,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微幅上涨2.28点。从P2P产品近期走势来看,震荡调整的阶段接近尾声,近期收益与规模的双升凸显了P2P产品在加强合规性建设后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提升,也表明P2P产品收益在经历了2016年收益的大滑坡后,已逐步回落至了正常区间。随着备案制、穿透监管的持续推进,P2P平台去糙存精的过程必将延续,推出符合网贷金融特点的理财产品,成为了未来P2P行业平衡监管需求以及自身盈利要求的重要支点。

  3.5   财富管理收益走势及分析


  2017年7月,P2P平台产品收益率出现明显上涨,环比上涨27个BP,至9.17%。从近期P2P产品收益率的变化来看,随着投资者认可度的提升,P2P产品的规模及收益均缓步向上。但从行业风险程度观察,P2P行业风险事件爆发概率仍然较高,单月跑路平台就达7家,不利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进行资产保值及增值的操作。

  除P2P产品外,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继续维持相对平稳的表现。2017年7月,集合信托平均收益达7.17%,环比上涨5个BP。随着监管趋严带来的市场挤出效应,信托的渠道优势开始显现,涉及部分行业的信托产品规模及收益都出现明显上行趋势。未来信托应增强主动管理能力,更好的与自身的投向优势呼应。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2017年7月表现出涨幅明显收敛的情况,环比仅上涨1个BP,但考虑到6月理财产品的大幅冲高,因此反弹性的回落属于意料之中,并未改变银行理财持续上行的表现。虽然近期央行投放流动性避免了资金面过紧的局面,但整体中性偏紧的态度并未改变,银行理财收益较难出现明显下行趋势。

  货币基金收益率在7月出现大幅回落,环比下降30个BP,这与央行投放流动性,促使市场流动性缓和有较大关系,货币基金收益的下滑或提升挤兑的风险,投资者需要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