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市场综述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稳中有升,未来走势受政策变化影响较大
1月,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先降后升,整月表现出微幅上涨走势;各类风险的分化走势导致银行理财风险指数仍然维持在相对平稳的位置,整体风险可控;银行理财财富累积效应依然显著,有效地帮助投资者达成资产增值、保值的目的。
1月银行理财价格总指数环比上涨0.93点至112.76点。相较12月的大幅上涨,1月的涨幅相对平缓,但整体走势仍然呈现上行表现。在2018年首月,资金面表现相对平稳。虽然月中缴税、缴准并叠加MLF到期等因素促使银行体系流动性略显紧张,但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MLF(中期借贷便利)的长短期组合拳下,流动性扰动得到了较好地控制,资金面较过往同期维持在相对宽松的水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市场整体流动性稳定,但银行资金融出意愿仍然偏弱,结构性偏紧的特征仍然存在,这也促使银行理财收益继续上涨。从各类产品的表现来看,封闭式产品价格指数为117.64点,环比上涨0.60点;开放式产品价格指数为105.43点,环比上涨1.41点。
1月银行风险指数大幅上涨,环比下滑0.11点至104.63点。银行理财风险的上涨与短期因素的影响有较大关系。从近两年的变化来看,风险指数走势有明显的规律性,在年中及年末时点会呈现明显的冲高走势,但随即稳步走弱。考虑到节假日效应对风险指数的抬升作用,预计春节过后,银行风险指数将呈现缓步回落的走势。
从财富指数来看,1月,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继续随时间推移而上涨,环比增长0.43点,达108.92点,上升幅度为0.39%,与12月持平。
从监管政策来看,2018年伊始,银行业股权管理、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委托贷款管理等监管办法接连出台,奠定了高压监管态势的基调。其中,中国银监会就《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强调在行业调整和收缩过程中,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委外业务,集中度提升将是大概率事件。未来,随着非标操作空间越来越小,资产端的腾挪空间将继续收窄,银行理财资产端的比拼将更多地体现在主动管理能力上。与此同时,资产端的压力也将逐步传导至负债端,控制融资成本成为银行思考的重点。在强监管背景下,理财业务的合规化、精细化、多元化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方向,只有逐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才能实现长足地发展。
2.银行理财各类型指数展示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微幅上扬,不同开放类型产品价格指数变化差异明显。2018年1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仍然维持小幅上行走势,环比上涨0.93点,整体上涨幅度为0.83%。在2018年首月,资金面表现相对平稳。虽然月中缴税、缴准并叠加MLF到期等因素促使银行体系流动性略显紧张,但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MLF(中期借贷便利)的长短期组合拳下,流动性扰动得到了较好地控制,资金面较过往同期维持在相对宽松的水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市场整体流动性稳定,但银行资金融出意愿仍然偏弱,结构性偏紧的特征仍然存在,这也促使银行理财收益继续上涨。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为117.64点,环比上涨0.60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为105.43点,环比上涨1.41点。
从风险指数看,1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相比上月下降0.70点至104.85点。从整体风险指数变化来看,虽然1月风险呈现下行走势,但考虑到12月整体风险水平呈现大幅冲高表现,因此1月的整体风险仍然处于近期高点。具体来看,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表现相对稳定;价格波动风险各地区差异较大,但整体表现趋于上涨;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在年末时点过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表现,凸显短期因素对于该风险的影响较大。
2018年1月,银行理财财富指数相较12月环比上涨0.43点至108.92点,上涨幅度较12月有微幅增强,凸显银行理财财富增值效应的稳健性。
3.银行理财价格指数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我们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来对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
银行理财价继续维持稳步上行走势。1月银行理财价格指数涨幅有所收窄,环比上涨0.93点至112.76点。从走势变化来看,银行理财价格指数1月的走势与2017年下半年的整体走势相仿,但考虑到2017年12月理财价格指数的明显冲高表现,目前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仍然处于相对高位。考虑到近期缴税、缴准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以及春节临近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仍将保持平稳上涨的趋势。
各类型价格指数走势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还可以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两个方面观察各类型价格指数的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两类指数涨幅均有收窄,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抵抗时点因素能力更强。1月,全国范围内封闭式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继续保持平稳上涨走势。其中,封闭式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60点至117.64点;开放式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41点至105.43点。从两类产品的走势来看,封闭式产品价格指数大幅收窄,其月度增长率较12月降低了3.65个百分点;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整体增长变化更为平缓,月度增长率仅下降1.66个百分点。从两类产品的走势来看,凸显开放式产品对于时点因素的抵抗能力更强。
4.银行理财风险指数
银行理财风险指数走势
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年末效应拉升收益的同时,也促使风险水平上移。从2017年风险走势变化来看,银行理财风险表现出了明显的时点性变化,在2016年12月、2017年6月、2017年12月分别出现了3轮明显的冲高现象,且时点过后均呈现持续性的下行走势。因此可以预见,随着2017年年末效应缓释,在春节过后银行理财风险指数将迎来新的一轮下跌走势。不过,在2018年1月,银行理财风险指数的下行表现不甚明显,环比仅下降0.11点,基本与12月水平持平,凸显一月短期风险仍然较高,整体风险或在春节后出现明显下降表现。
银行理财各类风险展示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各类风险走势分化明显。1月,各类风险走势出现明显分化,致使整体风险维持平稳走势。其中,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环比小幅下滑0.21点至104.18点,延续了持续一年的稳定走势;而价格波动风险在市场资金面趋紧,央行动态“填谷”的大环境中呈现了小幅上涨表现,预计该风险在春节前将持续上涨;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经历了连续3个月的冲高后,于2018年1月重新回落,环比下滑3.62点。从近两年的风险走势来看,春节过后,在政策没有重大调整、无重大风险事件曝光的前提下,各类风险或将迎来稳定下行的走势。
5.银行理财财富指数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指数反映的是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收益。
全国财富指数保持平稳上涨。由于银行理财通常以预期收益的形式发行,因此收益与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随时间推移持续上行,仅有单月增幅差异的变化。2018年1月,财富指数达108.93点,较12月增长0.43点,环比上涨幅度为0.39%,较上月微幅增大。从投资者角度而言,投资银行理财稳定的财富增长曲线,有利于投资者对自身资产的保值及增值。根据存续期是否开放来看,封闭式产品财富指数始终高于开放式产品,显示出产品流动性越高,收益越低的逻辑。这一结论也体现在不同期限的封闭式产品财富指数有所不同:产品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财富指数越高,即收益越高。对于投资者,可结合自身的流动性和收益需求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从而实现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