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数报告背景简介
在充分考虑银行理财市场收益-风险特性的基础上,普益标准适当借鉴了债券和股票指数的算法,构建了全新的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整个指数体系涵盖价格指数、财富指数、风险指数三大维度,并以月度频率发布。
其中,
价格指数旨在反映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
财富指数着力揭示投资者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取的收益;
风险指数则力图客观地刻画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
2.4月市场综述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倒挂现象有所扭转,产品违约风险回落幅度偏弱
2017年一季度,多项指标均显示中国经济明显回暖,释放出经济企稳向好的积极信号。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9%,增速创2015年四季度以来新高;工业用电量、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均持续增长,民间投资复苏明显。在实体经济向好同时,中国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均有所进展,增长质量不断提升。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但仍处在50%的荣枯线上,连续7个月3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显示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未变。
不过宏观经济向好局面并未对中国资本市场形成利好。4月份,在央行缩表和银监会大力推动监管新政的影响下,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整体呈震荡下跌态势,这对相关理财产品投资收益造成负面影响。当前,在股市供给不断增长但新增资金有限背景下,股市面临分化,结构性交易机会显现。在金融监管趋严条件下,债市面临去杠杆和委外赎回双重打击,短期难有向好表现。货币市场方面,在央行收紧流动性之际,资金价格明显上升。综合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将面临资金端成本上升和资产端收益下降双重压力。
4月份在央行统一监管消息传出后,银监会在近期接连下发9份文件剑指各类违规行为,期望通过银行自查、监管驻场、限期整改的方式对银行各个层面的业务进行规范,其中受冲击最大三类业务即是信贷业务、同业业务以及银行理财业务。虽然监管强度加大,但整体来看此次下发的多份文件均着眼于大框架规范,并未对具体指标细节进行明确,这表明监管层在打击乱象的同时也希望保持金融稳定,意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非限制发展。
无论是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变化还是监管态度的转变,均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合法合规,又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成为各类型银行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此时谋求主动管理能力将成为各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自身经营特色并实现差异化竞争将成为市场发展主流。
总体而言,4月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上升1.01点至75.03点,相比3月环比上升1.36%,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向上表现。与此同时,风险指数较3月有一定幅度的降低,主要由于各类型风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违约风险偏高的情况仍然不可忽视。从投资者财富积累的角度来看,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呈现平稳上升表现,4月指数稳步上行至116.70点,环比小幅上升0.36%,能较好的帮助投资者达成资产保值的目标。
3.银行理财各类型指数展示
2017年4月,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整体呈现上扬趋势。价格指数上涨1.01点至75.03点,且各子维度表现出了平缓向上的趋势,没有异常波动的情况。从期限角度来看,6个月以上类型产品的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较强,而3个月以下维度的上涨幅度偏弱,体现了持续了1个季度了的收益率倒挂现象有缓解的迹象。同时,非保本类在本月表现出了较强的涨势,而保本类产品则表现平稳。全国风险指数整体呈现小幅的回落表现,风险总指数环比下降7.16点至90.13点。具体来看,全国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在本月的向下幅度不如个别地区,仅下滑7.96点,同时银行理财违约风险和基础资产传导的风险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4月全国省综合性财富指数小幅上升0.42点至116.70点,整体呈持续向上趋势,利于投资者财富增值。
4.银行理财价格指数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我们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来对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
全国价格指数在4月继续维持了向上表现,相比3月环比上升的幅度有所收缩,为1.36%,至75.03点。在2017年全国价格指数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向上走势,4月指数上涨力度的减弱表明资金供需关系较3月有所缓解。但自2016年年末,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大幅跃升之后,该指数便一直维持了较明显的涨幅,凸显2017年资金面持续收紧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当前传统经济引擎继续衰减,新经济动能稍显不足,伴随着央行缩表和流动性的进一步收紧,银行理财面临资金端和资产端双重压力。可以预计,经后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还将维持小幅上升平稳运行态势。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变化既受资金供求关系影响,还受基础资产收益表现影响。图3和图4分别反映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过去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可以发现自2017年年初,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各期限资金价格均快速上升,近期3月、6月、1年期资金价格依然维持高位盘整,对银行理财产品价格形成正面影响。当前债市波动幅度较大,债券价格受压于资金面和市场情绪,更直接受到监管政策影响,短期难有较好行情表现;股市同样受到监管和市场情绪双重打压。
这表明,银行理财较难从资本市场直接交易中获利,当前资本市场表现对银行理财收益影响负面;但当前资金面偏紧局面利于短期限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走强。综合来看,资产端基础资产收益表现对银行理财收益影响表现不一,短期有利,长期承压,未来理财价格指数走势大概率直接受制于资本市场收益表现。
各类型价格指数走势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还可以从银行类型、期限类型、收益类型三个方面观察全国各类型价格指数的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4月,全国各银行类型价格指数仍然呈现上涨趋势,且走势较为接近。其中股份制银行延续了涨幅放缓的趋势,相比3月仅上涨0.66%至78.73点,其走势有见顶向下趋势;国有银行及区域银行在上月明显上行后,本月也均放缓了涨幅且走势较为接近,其中国有银行4月理财价格指数相比3月环比上涨0.85%至73.10点;区域银行4月理财价格指数相比3月环比上涨1.21%至74.90点。从区域银行的收益变化可以看到,在2017年前,区域银行收益指数与股份制银行高度相仿,而进入2017年后区域银行的收益指数则趋近与国有银行。这种现象或表明区域银行在定价层面,2016年更多的是参考股份制银行的定价策略,而2017年中则更多的考虑了国有银行的定价方法。总体来看,在资产端资产收益表现不一情况下,全国各类型银行价格指数维持向上走势主要源于短期偏紧的流动性,未来走势变化依赖于资本市场表现。
4月,全国各期限类型产品价格指数差异不大,随着长期限理财产品价格指数的大幅上行,自2016年底开始的收益倒挂现象终于被扭转,6个月以上产品价格指数冲上76点。与3月价格指数相比,4月份6个月以上期限的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78%至76.17点,上升幅度有所放大;3-6个月期限产品及3个月以下期限产品价格指数分别环比上涨1.59%和0.31%。从各期限类型产品价格指数走势看,短期限产品收益涨势有明显回落,长期限产品收益快速上升,资金错配得到改善,利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4月,全国保本与非保本理财产品价格指数差异重新开始分化。与3月相比,非保本理财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73%至78.82点;保本理财产品价格指数环比微幅上涨0.74%至66.97点。总体而言,全国保本与非保本理财产品价格指数走势分化利于未来产品布局。根据监管要求,未来保本理财产品将进一步缩减发行量,并逐步退出市场;分化的价格走势利于引导投资者投资理念调整。
5.银行理财风险指数
银行理财风险指数走势
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产品的违约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4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与3月相比环比下跌7.36%至90.13点,仍处于较高水平。总体来看,三类风险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是促使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而三类指数下滑幅度不强也是造成该指数仍然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从目前,对于银行理财监管的收严程度来看,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还有进一步向下的空间,银行理财的整体风险也是呈下行趋势。因此结合当前监管环境,银行理财市场风险仍然呈现可控表现,风险源及风险传染性逐步减弱,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偏低。
银行理财各类风险展示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产品违约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4月,由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小幅下滑,较3月环比下滑9.29%至77.78。与此同时,理财产品违约风险与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滑,分别降至163.67点和36.73点。当前,在监管政策收紧背景下,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实现银行理财产品合规经营将成为今后发展主基调,可以预计银行理财整体风险仍将进一步下滑。但从银行理财产品预期违约风险来看,近期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受央行收紧流动性、银监会监管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资金端成本趋于上升、资产端收益短期难有突破,致使银行理财产品违约概率和预期损失上升,进而导致预期违约风险居高不下。
6.银行理财财富指数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指数反映的是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收益。
由于银行理财通常以预期收益的形式发行,因此收益与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由图可见,全国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随时间推移持续上行,仅有单月增幅差异的变化。2017年4月,全国范围财富指数达116.70点,较3月增长0.42点,环比上涨幅度为0.36%,与上月持平。
从产品期限类型看,各期限类型的产品中,6个月以上期限类型的产品财富指数最高,达117.47点;而3-6个月期限类型产品也有117.00点;3个月以下期限类型产品财富指数最低,仅为116.44点。从财富指数变化趋势看,长期的财富积累凸显了产品流动性越差(期限越长),收益越高的逻辑。
从银行类型看,2017年4月全国各类银行理财产品财富指数继续增长,整体涨幅接近。其中股份制银行上涨0.44点至117.16点,区域性银行上涨0.42点至117.19点,国有银行上涨0.40点至115.77点。总体来看,全国三类银行的财富指数差异较小,投资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各类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财富增值。
从产品收益类型看,2017年4月理财产品各收益类型财富指数继续增长,其中非保本类产品收益上涨明显。具体来看,非保本类产品财富指数上涨0.44点至117.70点,保本类产品财富指数上涨0.37点至114.97点,相比而言,非保本类产品更具有收益优势。长期而言,由于监管政策要求,未来银行资源将逐步偏向非保本类产品,该类产品对于投资者财富积累的价值更趋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