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晋商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本月市场综述
短期内资管新规对财富管理基准收益影响不甚显著,6月财富管理收益稳步上行
6月,经风险调整后的财富管理基准收益率走势相对缓和,环比上涨2BP至5.10%。资管新规在短期内对于各类理财产品收益冲击不甚明显。
2018年6月,随着央行再次定向降准,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带动银行理财、信托等产品收益下降,但由于货币基金收益的大幅反弹,促使财富管理基准收益维持上行走势。当月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滑1BP至4.74%;货币基金大幅反弹,环比上涨40BP至4.20%;信托理财产品收益小幅下滑至8.12,环比跌幅达15BP;P2P产品收益加速回落,环比下滑7BP至9.22%。
6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环比下降0.13点至111.66点。从当月产品收益变化趋势来看,整体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促使理财收益微幅回落,但长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的走高也凸显银行跨季资金压力较大。考虑到6月监管较大幅度的净投放以对冲流动性趋紧的压力,预计7月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指引下,市场流动性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紧,带动理财产品收益的微幅上涨。
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在6月上涨12.04点至127.66点。由于5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超预期的下滑表现,6月的回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货币基金收益指数走势拉回正轨。从6月与4月的走势对比来看,货币基金整体收益变化仍然呈现下行趋势,凸显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仍对货币基金收益有向下拉扯作用。
信托理财收益指数环比下滑1.68点达92.39点。信托收益的小幅回落与当月的流动性环境趋于宽松有一定的关系,从长期趋势来看,由于目前收益较高的房地产信托持续火热,整体收益或仍有上行空间。但房地产信托高收益带来的兑付风险也值得行业警惕。
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下滑0.61点至77.68点。6月P2P行业爆雷事件的持续增加凸显出P2P行业由于自身合规规范要求偏弱、风险控制能力较差等特点造成的弱抗风险特性。考虑到爆雷潮大幅降低了投资者对于该行业的信任感,因此不排除短期内部分平台出现挤兑现象,进而造成风险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爆雷的P2P平台所给出的预期收益通常过高,随着这些平台的退出,行业平均收益也将随之回落。
2. 2018年2季度市场回顾
随着4月27日,资管新规的落地,财富管理市场将迎来新的竞合格局,在业务规范及业务模式呈现趋同倾向的大环境中,各类型机构更加应该秉承自身的资源禀赋,在合规范围内打造营销端、产品端、投资端的亮点,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而在适应新规转型的第一阶段,各类型机构的重心均放在了处理存量资产重构资源分布以及制定战略规划厘清发展思路方面,以期能够为未来的市场抢夺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4月降准开始,市场流动性趋于宽松,银行理财收益走势也缓步下滑。整体来看,资管新规的落地对于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重大,但由于监管给出了较长的调整期且允许银行用现有产品对接存续资产,促使短期内银行理财收益受新规影响并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理财监管细则尚未落地,因此不同类型的银行在第2季度整体发展策略有一定的差异。理财业务发展程度较高的银行加速在资管子公司制、产品净值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探索及布局,而发展程度稍慢一点的银行当前业务的重心更多地集中在处理存量资产上,待银行理财监管细则明晰后才能结合自身现状制定战略规划,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监管调整成本。可预见,由于各家银行的资源禀赋及资源倾斜力度差异,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程度的差异将愈加显著。
货币基金收益逐步回落。在2018年初货币基金收益达到4.30%后开始震荡下跌,但至6月末平均收益仍然维持在4%以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近一年的时间中,货币基金先后迎来了多轮监管调整,在流动性管理、宣传方式、风险管理、估值方式等多个方面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收严措施。在这样的环境下货币基金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且在近半年中再无新成立的货币基金产品。随着资管新规提出了资管产品估值方式的新要求后,先后已有9家基金公司上报了市值法估值的货币基金,但尚未得到批复。考虑到市值法估值的货币基金收益的不稳定性与当前货币基金目标客户风险偏好的差异,这类产品是否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尚待观察。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波动上行,投资端集中度风险偏高。从2季度信托收益变动趋势来看,虽然在6月受整体流动性影响,信托收益呈现小幅下滑走势,但整体上行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带动信托产品收益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信托产品整体偏高的收益表现,而房地产信托收益的持续攀升也增大了兑付压力,信托公司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兑付风险。
相对于其它三类产品所处行业所拥有的较为完善的合规规范,P2P行业仍处于逐步规范的进程之中。而在逐步合规转型的过程中,行业阵痛是不可避免的。6月,P2P行业频发的风险事件则是P2P行业前期粗放式管理的结果,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行业规范仍将是行业发展与监管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在问题平台纷纷爆雷之后,不合理的高收益产品明显减少带动P2P产品整体收益回落,预计第3季度中,随着问题平台的进一步出清,整体收益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3.各类市场收益指数变化及总指数展示
3.1 2018年6 月各类市场产品发行及运行概况
2018年6月,433家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了12757款理财产品,与2018年5月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减少了25家,产品数量增加了2467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12284款;开放式预期收益型141款;净值型产品332款;外币产品147款(未剔重)。
2018年6月共发行了1126款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16.93个月。当月集合信托的投资领域仍然包含证券市场、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等较多维度,未发生实质变化。
近日,对于货币基金T+0快速赎回提现进行限额的相关要求正式生效。虽然总体来看1万元的当日提取限额对于投资普通资金使用的影响不大,但该项政策无疑更加强调了货币基金短期现金管理的功能。在当前货币基金产品收益呈现回落趋势之际,合理进行长期及短期投资的布局成为了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截至2018年6月,网贷平台的目前运营平台数量1836家,新增平台41家。从平均期限来看,2018年6月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为12.34个月,继续呈现借款期限拉长的表现。
3.2 2018年6月各类理财产品收益表现
银行理财产品于6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74%(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较5月下滑1BP;信托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约为8.12%,环比下滑15BP,波动相对明显;货币基金近两月收益大幅波动,本月环比上涨40BP,至4.20%;当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22%,环比下滑7BP。
本月,央行再次定向降准,缓解了市场得流动性压力,资金面较为宽松。市场利率的下行,也促使金融机构融资成本也随之下降。从6月的流动性变化来看,央行的各项举措符合央行行长易纲提出的“将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的思路,保证了6月短期流动性供需关系的稳定。总体来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证了2018年上半年市场的稳定,考虑到下半年外部环境冲击可能进一步增大,因此下半年央行仍会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以稳定市场预期,控制流动性风险。
从收益指数分析,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6月有一定幅度的回落,环比下滑0.13点,至111.66点。具体来看,短期期限指数环比下滑0.43点,至110.39点;而长期期限指数也上涨0.70点,至115.06点。在流动性得到有效控制的6月,短期银行理财收益指数小幅下滑,但对于跨级资金的强需求带动了长期限产品收益指数的上涨。近期货币基金收益波幅较为剧烈,于5月及6月的波幅都超过了10%。6月货币基金的大幅上涨对冲了5月的下跌走势,将货币基金收益拉回了相对合理的变化区间,预计后期走势将相对平稳。信托理财收益受房地产领域的拉升,在2018年上半年持续上涨。但在6月受流动性环境趋于宽松的影响,信托理财收益指数出现1.68点的下滑。虽然收益指数有小幅下滑,但信托成立规模仍然保持了微幅上涨的走势,凸显投资者对信托的认可。P2P产品收益指数在6月小幅回落,环比下滑0.61点,至77.68点。P2P产品收益的回落与近期P2P产品持续爆雷有较大关系。从统计结果来看,爆雷的P2P平台多具有运营时间短、产品收益高等特点,随着这类平台的退出,高收益产品进一步减少,促使行业内产品整体收益持续回落。
3.3 2018年6月各类市场风险事件展示
在历经一年的理财乱象整治之后,6月银行理财无风险事件曝出。在资管新规后,除部分大型银行较快的推动产品净值化转型外,更多的银行将新规后第一阶段的重心放在了处理存量资产上。同时考虑银行理财监管细则尚未公布,较多银行对未来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仍持观望态度,因此业务开展相对保守,整体风险事件爆发的可能性较小。货币基金虽然继续保持无风险事件曝出,但近1年的监管环境持续收严也造成了货币基金增速大幅趋缓,整体发行趋于停滞的状态。从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在资管新规的引导下,未来市值法的货币基金或将逐步兴起,使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回归正轨。不过市值法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的不稳定性与当前货币基金目标群体的风险偏好有一定的偏差,投资者是否能够接受此类产品还尚未可知。6月,多家信托公司遭到监管罚单,其中国投泰康信托与中国金谷国际信托由于未按监管要求对底层资产或最终投资者进行识别受到了北京银监局的处罚,凸显资管新规后穿透监管将成为监管层的重点盯防区域。另一方面,6月房地产信托仍然是集合信托的发行主力,这反映了房企旺盛的融资需求和该类型业务的较高利润。但过于集中的投向大幅拉升了信托公司面临的风险,信托公司应警惕可能出现的违约浪潮。6月P2P行业迎来了爆雷潮,单月94家平台出现风险事件。事实上自2016年8月网贷暂行办法出台后,近两年的行业治理是推动P2P行业发展整体向好的。但在底层资产逐渐变差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更为严格的合规规范要求及更强的风险把控能力,前期粗放式发展的P2P行业展现出了明显的弱抗风险特性。考虑到风险在行业中的传导效应,建议投资者短期内谨慎投资。
4.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4.1 财富管理基准收益走势及分析
在流动性环境趋于宽松以及季末时点效应的相互影响下,2018年财富管理基准收益及经风险调整后的财富管理基准收益走势相对平缓。从近期财富管理基准收益走势来看,资管新规的发布对于资管产品定价影响相对较小,产品仍然更多的受流动性变化影响。
从近期央行的表态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看,2018年下半年两类收益不同的走势凸显出3月各类型产品收益受不同因素影响差异偏大。不过随着季末的结束,4月两类收益的变化趋势将重新呈现趋同表现。考虑到4月市场流动性有趋紧迹象,预计两类财富管理基准收益上行概率增大。
当月财富管理指数环比上涨1.16点,至103.18点,在6月相对宽松流动性环境中,财富管理指数总体呈现上行走势,但不同的理财产品收益走势仍有一定的差异。从近期央行的表态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看,2018年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中偏紧的态势,促使财富管理收益指数走势保持相对平稳的变化趋势。
4.2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6月银行理财收益率较5月有小幅下降,环比下降1BP至4.74%,其收益指数也随即下滑0.13点至111.66点。从当月产品收益变化趋势来看,整体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促使理财收益微幅回落,但长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的走高也凸显银行跨季资金压力较大。考虑到6月监管较大幅度的净投放以对冲流动性趋紧的压力,预计7月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指引下,市场流动性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紧,带动理财产品收益的微幅上涨。不过长期来看,由于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执行思路大幅变动,因此银行理财收益在经过季末前后的微幅振荡后将趋于平稳。同时,考虑到资管新规对于理财业务发展的冲击,银行或主动降低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以引导客户转投净值型产品,预计下半年理财收益整体将呈现稳步下行趋势。
4.3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在6月呈现出一定的回落变化,环比下滑15BP至8.12%。在收益下滑的同时,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也出现回落,环比下滑1.68点至92.39点。今年以来信托产品收益率的整体走高,反映出当前金融市场资产端对于资金的需求程度,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更加显著。受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从其他渠道获取较低成本资金的方式明显缩紧,因此房地产企业逐渐将融资渠道转向信托机构。而信托机构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中,业务的筛选变得更加严格,较低收益率的项目过审难度较大。多方共同作用下,导致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走高。但随着收益率的一路走高,项目兑付压力也会逐渐上升,信托公司需要警惕其中风险。
总体来看,目前房地产信托产品市场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而经历着明显的变化。房企融资的方式,逐渐从贷款类和股权投资类转向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权益投资类转变。这允许房地产企业在保证资金周转率的情况下,控制融资成本。
4.4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8年6月,货币基金收益在5月大幅下滑后出现了反转上涨,并于当月大幅上涨40BP,至4.20%。同时,货币基金收益指数也环比上涨12.04点至127.66点。货币基金指数在近期的大幅波动主要受流动性环境变化与监管环境变化影响显著。6月是传统的流动性收紧时点,虽然在央行流动性调控下,市场流动性整体表现相对宽松,但在偏紧预期的影响下,货币基金收益指数也迎来了上涨。同时,由于5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超预期的下滑表现,6月的回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货币基金收益指数走势拉回正轨。从6月与4月的走势对比来看,货币基金整体收益变化仍然呈现下行趋势,与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同。
4.5 P2P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8年6月,P2P产品收益环比下滑7BP至9.22%,收益指数相应下滑0.61点至77.68点。从当前P2P产品的收益指数变化趋势来看,产品收益的波动持续收窄,凸显出近两年来监管收严的成效。但与此同时,6月P2P行业爆雷事件的持续增加凸显出P2P行业由于自身合规规范要求偏弱、风险控制能力较差等特点造成的弱抗风险特性。考虑到爆雷潮大幅降低了投资者对于该行业的信任感,因此不排除短期内部分平台出现挤兑现象,进而造成风险事件的进一步扩大。不过另一方面,从产品收益层面考虑,爆雷的P2P平台所给出的预期收益通常过高,增大了兑付风险,随着这些平台的退出,行业收益或将进一步回落。
4.6财富管理收益走势及分析
2018年6月,P2P平台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环比下滑7BP,至9.22%。从收益变化来看,6月爆雷潮促使一大批高收益的P2P产品被清理出场,导致当月收益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考虑到此次爆雷事件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或将持续一定的时间,短期内P2P收益大概率呈现持续下行走势。从2018年上半年的收益变化趋势来看,信托理财产品收益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不过6月收益出现小幅回落,环比下滑15BP,至8.12%,信托收益的小幅回落与当月的流动性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从长期趋势来看,由于目前收益较高的房地产信托持续火热,整体收益或仍有上行空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6月表现稳定,仅环比下滑1BP至4.74%。在降准及其它货币市场工具的共同应用下,6月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保证了银行理财收益没有出现季末冲高的现象。但整体来看,虽然短期的月内流动性相对宽松,但跨季流动性的压力仍促使长期理财收益小幅上涨。2018年6月,货币基金收益在5月巨幅下挫的情况下大幅反弹,环比上涨40BP至4.20%。货币基金收益的上涨一方面是受年中时点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影响,令一方面也是对冲5月超预期的下跌表现,将整体收益走势拉回正常的下行通道。可以看到,6月货币基金收益仍处于4月之下,展现出了符合市场流动性变化的收益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