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锦州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指数报告背景简介
在充分考虑银行理财市场收益-风险特性的基础上,普益标准适当借鉴了债券和股票指数的算法,构建了全新的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整个指数体系涵盖价格指数、财富指数、风险指数三大维度,并以月度频率发布。
其中,
价格指数旨在反映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于基期收益率的综合水平;
财富指数着力揭示投资者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取的收益;
风险指数则力图客观地刻画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
2、7月市场综述
辽宁省银行理财收益加速上涨,整体风险位于全国水平之下
2017年7月,对银行理财影响颇大的年中考核已经结束,理财产品各项指标逐步回复到一个正常的区间内。从各类指数变化来看,整体价格指数微幅上涨;各类风险持续下跌;财富指数延续平稳累积趋势。
7月,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上涨0.22点至105.58点,相比6月环比上涨0.21%,涨幅大幅收窄。辽宁省理财价格指数上涨幅度的明显收窄,主要是为了对冲6月指数的加速上行,凸显短期时点因素仍然对理财产品价格影响较大,但辽宁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仍然维持上行表现。具体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以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在7月仍然维持上行表现,分别上涨0.14点和0.33点。相较其它地区封闭式理财产品价格指数的下滑,辽宁省封闭式理财产品价格指数仍然维持上行表现,反映出该地区理财产品在产品端及资产端的管理上较为出色,同时保证了客户及银行的利益。
在7月,当辽宁省理财产品收益普遍呈现上行幅度收窄之际,部分银行仍然展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中,锦州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明显领先辽宁省平均水平,且7月仍然呈现较明显的上行变化,环比上扬5个BP至4.68%。从收益走势来看,锦州银行更为稳健且持续性更强的收益表现更具市场竞争力,辽宁省的投资者可以更多地关注该机构旗下产品,以达成在低风险环境下的收益最大化。
2017年7月,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明显下滑,环比下滑2.07点至100.04点,下滑幅度为2.03%,整体风险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凸显辽宁省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其中,价格波动风险指数延续了6月的下行表现,本月继续大幅下滑,环比下滑7.75点至105.43点,已接近其它两类风险指数,表明辽宁地区整体风险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本月,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以及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也都有所下滑,但整体下滑幅度较小,仍处低位。随着市场流动性维持宽松表现以及银行理财负债端结构逐步转向零售端,风险指数或将呈现持续下行表现。
7月财富指数延续平缓上行表现,增速较上月略有提升,凸显出辽宁省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叠加的稳定性,能较好的帮助投资者达成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随着银行监管驻场阶段性结束,银行理财的整体监管思路已愈加清晰。7月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消除套利、打破刚兑、控制杠杆、消除嵌套、加强“非标”管理和强化综合统计制度的要求。基于监管要求和市场形势,2017年下半年,产品结构调整、负债结构调整将成为大多数银行的关注的重点。据普益标准2季度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银行同业理财规模继续收缩,较多银行没有新发同业理财产品,同时大中型银行整体新发规模持续降低,表明产品结构及负债结构的调整正逐步展开。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首提“资产配置牌照”的发放,凸显了监管有意引导金融机构的合作朝向更为主动,更能凸显机构特点的方向发展,也进一步的强化受托机构的相关责任,这与近期火热的FOF及MOM 产品思路相符。监管导向的明确或将增强银行等资管机构开发FOF及MOM等新兴产品的动力。
3、银行理财各类型指数展示
辽宁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微幅向上,整体风险明显下降。2017年7月,辽宁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维持向上表现,涨幅明显收窄,环比上涨0.22点至105.58点。从不同类型产品的价格指数来看,封闭式及开放式理财产品价格指数整体变化趋近,均维持了微幅上行表现,与大多数地区封闭式产品价格指数下行的情况有所区别。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为111.19点,环比上行0.14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为97.16点,环比上行0.33点。整体上涨幅度的明显收窄主要是由于短期影响因子发生了变化。自6月起,央行表明要保障市场流动性后,资金面紧张的局面出现明显缓和表现。不过由于6月年中考核的影响,理财产品收益表现仍然居高不下。进入7月后,年中考核结束以及资金面宽松局面的持续,整体市场资金需求放缓,促使理财产品收益向上动力下滑,致使整体收益变化更加趋于平缓。
从风险指数看,7月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环比下滑1.48点至103.80点,风险水平重回下行通道。价格波动风险指数在资金面有所缓和后,延续了6月持续下滑的表现,环比下滑7.53点至123.22点。除价格波动风险外,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也小幅下滑,环比下滑2.53至94.70点。从7月风险指数表现来看,虽然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微幅上涨,但监管趋严的效果已有所体现,整体风险指数呈现下行趋势。
辽宁省财富指数相较6月环比上涨0.39点至106.46点,进一步凸显银行理财产品保值增值功能。
4、银行理财价格指数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我们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来对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
辽宁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涨幅放缓。辽宁省价格指数在7月延续了上行走势,但整体上行幅度大幅收窄,环比仅上涨0.22点,至105.58点。辽宁省理财价格指数上涨幅度的明显收窄,主要是为了对冲6月指数的加速上行。从整体趋势来看,辽宁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上行趋势并未发生改变。不过,由于流动性调控后,资金供需关系有所放缓,2017年上半年般的大幅上涨应不会出现。预计8月,辽宁省理财价格指数仍将维持相对平缓的走势。
将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与全国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对比可以发现,7月两类指数走势变化有所差异。在辽宁省银行理财指数微幅上行之际,全国平均水平则呈现下行表现,这凸显在年中考核压力下,部分地区银行理财收益的上涨给银行带来的压力较大,在资金供需压力减缓后,收益下滑较为明显。
各类型价格指数走势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还可以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两个方面观察辽宁省各类型价格指数的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下行压力较大,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仍有上涨空间。7月,辽宁省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价格指数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指数保持了微幅上涨的表现。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14点至111.19点,上升幅度为0.13%;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同样表现出相对平稳的变化,环比上行0.33点至97.16点。随着流动性压力的相对缓解,银行无须支撑过高的理财收益,因此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或难出现持续上扬的表现,在7月维持相对平稳的表现后,8月可能出现微幅的下行走势。相对而言开放式产品的高流动性使其受时点效应的影响较小,促使该类产品价格指数变化更为稳定,相较封闭式产品处于高位的情况,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仍然有一定的上行空间。
辽宁省半开放式理财价格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7月辽宁省半开放式理财产品价格指数微幅上涨。从前期表现来看,2017年4月至6月该指数受资金面趋紧、年中考核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呈现大幅上涨表现。但至7月,随着央行调控流动性及年中考核完结,辽宁省半开放式理财价格指数表现趋于平缓。从近期监管的态度来看,过高的理财产品收益加大了银行的负担,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产品端与资产端收益倒挂的情况,因此随着监管的关注以及年中时点的过去,各类理财产品价格指数将逐步回落。
5、银行理财收益变化
锦州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稳定上行,凸显地区竞争力。2017年上半年,锦州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出了较为稳定的上行变化,自3月起与辽宁省平均收益的差距便持续放大,利于投资者进行资产的保值与升值。在7月,当辽宁省理财产品收益上涨幅度明显收窄之际,锦州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继续上行,环比上扬5个BP至4.68%。从收益走势来看,6月为应对年中考核部分银行提升收益率吸引资金的做法促使其收益在7月大幅回落。而锦州银行更为稳健且持续性更强的收益表现更具市场竞争力,辽宁省的投资者可以更多地关注相应产品以达成在低风险环境下的收益最大化。
6、银行理财风险指数
银行理财风险指数走势
辽宁省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辽宁省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月,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明显下滑,环比下滑2.07点至100.04点,下滑幅度为2.03%,整体风险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凸显辽宁省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其中,价格波动风险指数延续了6月的下行表现,本月继续大幅下滑,环比下滑7.75点至105.43点,已接近其它两类风险指数,表明辽宁地区整体风险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本月,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以及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也都有所下滑,但整体下滑幅度较小,仍处低位。随着市场流动性维持宽松表现以及银行理财负债端结构逐步转向零售端,风险指数或将呈现持续下行表现。
银行理财各类风险展示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价格波动风险持续大幅下行态势。7月,辽宁省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以及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冲高回落,分别环比下滑0.61点和2.13点,至100.70点和95.23点。近期,债市经历了三个季度调整后逐步企稳,促使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缓步下滑,预计该类风险将呈现平稳的下行表现。推动辽宁省银行理财风险大幅下行的是价格风险的持续回落。自6月资金面紧张局面有所缓和后,银行理财资金成本有所回落,理财产品定价空间相对更大,产品端与资产端收益倒挂的压力降低,价格波动风险也随之回落,环比下滑7.75点,至105.43点。随着监管边界的明晰,以及功能性监管的普及,过去的灰色地带将逐步减少,行业透明度的增强有利于各类风险的持续下行。
7、银行理财财富指数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指数反映的是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收益。
辽宁省财富指数维持稳定上行趋势,凸显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增值价值。由于银行理财通常以预期收益的形式发行,因此收益与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随时间推移持续上行,仅有单月增幅差异的变化。2017年7月,辽宁省财富指数达106.46点,较6月增长0.39点,环比上涨幅度为0.37%,较上月增幅有所放大。从投资者角度而言,投资银行理财稳定的财富增长曲线,有利于投资者对自身资产的保值及增值。根据存续期是否开放来看,封闭式产品财富指数始终高于开放式产品,显示出产品流动性越高,收益越低的逻辑。这一结论也体现在不同期限的封闭式产品财富指数有所不同:产品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财富指数越高,即收益越高。对于投资者,可结合自身的流动性和收益需求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从而实现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