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指数报告

分享:

  发布机构:江苏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指数报告背景简介

  在充分考虑银行理财市场收益-风险特性的基础上,普益标准适当借鉴了债券和股票指数的算法,构建了全新的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整个指数体系涵盖价格指数、财富指数、风险指数三大维度,并以月度频率发布。

  其中,

  价格指数旨在反映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于基期收益率的综合水平;

  财富指数着力揭示投资者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取的收益;

  风险指数则力图客观地刻画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

  2、7月市场综述

  长三角银行理财价格指数涨幅趋于稳健,整体风险持续下降



  本报告所指长三角地区包括浙江、江苏、上海三个地区。

  从7月指数变化来看,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相比上月环比上升0.55点至106.04点,较6月的单月最大涨幅有明显的收敛。其主要原因是2季度考核已然过去,在资金面相对宽松的表现下,银行理财收益上涨动力不足。同时,7月监管窗口指导要求控制保本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对理财产品整体定价有所影响。虽然监管此举更多的是避免银行通过保本类理财产品实现高息揽储的目的,但这种直接的定价干预必然使得今年严监管环境下的银行理财有所警觉,整体定价策略或将更为保守。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涨幅的趋缓甚至下滑,则在情理之中。不过,虽然7月整体收益有回落倾向,但由于流动性中性偏紧的基调未发生实质改变,因此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不太可能在短期出现大幅下行的表现。

  从收益表现来看,7月长三角三省的收益变化较为平缓,一改前期大幅上扬的表现。江苏省银行理财收益率维持4.42%不变;浙江省银行理财收益小幅上涨1个BP至4.43%,上海市银行理财平均收益虽然略有下滑,但仍小幅领先江浙两省,为4.44%。虽然长三角地区各省收益差距不甚明显,但从个体银行角度分析,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江苏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基本维持在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之上。在6月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收益稳中有降的大环境中,江苏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仍有小幅上涨,达4.67%,领先长三角地区平均收益24个BP。

  2017年7月,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出现小幅回落,环比下滑1.23点,跌幅为2.49%,相比其它地区整体风险水平偏低,处可控范围。在央行有意释放流动性后,长三角地区价格波动风险连续两月下滑,凸显出整体定价压力有所缓和。总体而言,随着银行在合规经营和业务转型上的不断推进,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或将持续降低,促使该地区理财业务稳步发展。

  7月财富指数平缓上涨,增速较上月略有提升,凸显了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产品能较好的帮助投资者达成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随着银行理财监管驻场的结束,银行理财的整体监管思路已愈加清晰。7月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消除套利、打破刚兑、控制杠杆、消除嵌套、加强“非标”管理和强化综合统计制度的要求。基于相关要求,2017年下半年,产品结构调整、负债结构调整将成为大多数银行的关注的重点。据普益标准2季度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银行同业理财规模继续收缩,较多银行没有新发同业理财产品,同时大中型银行整体新发规模持续降低,表明产品结构及负债结构的调整正逐步展开。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首提“资产配置牌照”的发放,凸显了监管有意引导金融机构的合作朝向更为主动,更能凸显机构特点的方向发展,也进一步的强化受托机构的相关责任,这与近期火热的FOF及MOM 产品思路相符。监管导向的明确或将增强银行等资管机构开发FOF及MOM等新兴产品的动力。

  3、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各类型指数展示


  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指数涨幅明显放缓。2017年7月,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在经历了6月的一波冲高后,上涨幅度迅速放缓,环比上涨0.55点至106.04点。自6月起,央行表明要保障市场流动性后,资金面紧张的局面出现明显缓和表现。不过由于6月年中考核的影响,理财产品收益表现仍然居高不下。但进入7月后,由于年中考核结束以及资金面宽松局面的持续,银行理财收益上涨幅度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放缓,较多银行收益显露出了向下趋势。具体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为110.40点,环比下滑0.16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为99.04点,环比上行0.48点。从封闭式及开放式的收益表现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已在7月小幅回落,而开放式理财产品由于上涨趋势相对平缓,因此仍然维持了微弱的上涨表现,但涨幅也大幅收敛。虽然7月整体收益有回落倾向,但由于流动性中性偏紧的基调未发生实质改变,因此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不太可能在短期出现大幅下行的表现。

  长三角地区各省收益贡献程度接近,凸显各省理财需求接近。7月,各省理财产品数量及收益对价格指数的影响(贡献程度)较为接近。具体来看,浙江省理财产品对价格指数的贡献程度最高,达36.66%,较6月呈现一定程度的放大;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其理财产品对价格指数的贡献程度为34.15%,基本与6月持平;相比于江浙两省,上海市理财产品对价格指数的贡献程度相对较低,达29.18%,较6月微幅下滑。作为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各省投资者的理财观念及需求均较为接近,促使各省收益贡献度趋近。

  长三角地区理财风险明显下滑,监管收严效果显现。从风险指数看,6月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相比上月环比下滑1.23点至104.62点,价格波动风险指数持续下滑,环比回落6.22点至125.82点;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在上月小幅上升后,本月重新回落,整体水平依然维持在低位;同月,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有所上涨,这与近期多起非理财业务风险事件曝出有一定的关系,这类事件的发生对于银行的声誉及理财的安全性都可能有潜在的影响,因此该风险有小幅上涨。从整体表现来看,随着资金面的宽松以及监管界限的日益清晰,长三角地区理财风险指数将可能继续下滑。

  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稳步向上。长三角地区财富指数相较6月环比上涨0.39点至106.50点,进一步凸显银行理财产品保值增值功能。

  4、银行理财价格指数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我们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来对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


  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价格指数明显上涨,整体走势与全国平均水平趋同。7月,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相比上月环比上升0.55点至106.04点,较6月的单月最大涨幅有明显的收敛。其主要原因是2季度考核已然过去,在资金面逐步宽松的表现下,银行理财收益上涨动力不足。同时,7月监管窗口指导要求控制保本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对理财产品整体定价有所影响。虽然监管此举更多的是避免银行通过保本类理财产品实现高息揽储的目的,但这种直接的定价干预必然使得今年严监管环境下的银行理财有所警觉,整体定价策略或将更为保守。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涨幅的趋缓甚至下滑,则在情理之中。不过由于资金面的相对宽松仅是相对于3至5月份的过度趋紧而言的,整体中性偏紧的流动性决定了理财收益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不高。

  将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与全国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7月,两类指数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虽然两类指数在6月都明显上涨,但7月中,长三角地区价格指数仍然维持了微弱的向上趋势,而全国价格指数则明显下滑。就6月长三角地区价格指数的变化而言,较高的价格指数凸显了该地区的资金需求更为强烈。

  各类型价格指数走势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针对主流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分别分析其价格指数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明显回落,两类产品差值微幅缩小。7月,长三角地区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与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16点至110.40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则呈现了明显的上涨表现,环比上行0.48点至99.51点。对比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走势来看,虽然两类指数在7月走势有所差异,但考虑到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前期涨幅较为明显,尤其是在6月的冲高使得7月较为明显的反弹属于合理的调整。与之相对的是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整体上涨幅度偏弱,致使其回落表现也相对较弱。因此预计在7月调整过后,8月两类理财产品的变化趋势将趋于一致,整体收益将维持相对平稳的走势。

  长三角地区非保本理财价格指数表现稳定。在6月非保本理财价格指数明显冲高后,长三角地区非保本理财价格指数并未在7月表现出大幅波动的态势,且微幅上涨了0.18点。从近期监管的态度来看,过高的理财产品收益加大了银行的负担,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产品端与资产端收益倒挂的情况,因此随着监管的关注以及年中时点的过去,理财产品价格指数将逐步回落。

  5、银行理财收益变化

  长三角各省银行理财平均收益与6月持平。7月长三角地区各省收益上涨幅度均大幅放缓,整体收益基本维持在了与6月相当的水平。对比各省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来看,上海地区理财产品收益表现较为突出,7月该地区理财产品收益达4.44%,环比下滑1个BP;浙江省理财产品收益则环比上涨1个BP至4.43%;江苏地区理财产品收益维持4.42%不变。长三角各省市收益的接近,凸显长三角各省市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具有内在一致性。

  江苏银行理财收益明显高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虽然地区平均收益水平具有趋同性,但不同的银行之间仍然有明显的差异。就长三角地区来看,江苏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在近期明显优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截至2017年7月,该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为4.67%,领先长三角地区平均收益24个BP,较6月领先幅度继续放大。从投资者收益角度考虑,江苏银行理财产品于长三角地区拥有较强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

  6、银行理财风险指数

  银行理财风险指数走势

  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价格波动风险以及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明显下滑。7月,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开始下滑,环比下滑1.23点至104.62点,下滑幅度为1.16%。其中,价格波动风险指数在上月明显下滑后,本月继续回落,环比下滑6.22点至125.82点;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相比上月有小幅上行,但整体上涨幅度较小,仍然处于低位,对银行理财整体风险影响不大;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继续表现出低位震荡的局面。从7月风险指数表现来看,央行维持流动性较为宽松的局面及年中考核结束均有利于银行理财风险的缓释。

  与全国风险指数比较可看出,在7月,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风险指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价格波动风险偏高,但从近期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风险指数下滑的趋势来看,8月长三角地区风险指数仍将继续下滑。

  银行理财各类风险展示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产品违约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价格波动风险持续下滑,利于长三角地区理财业务稳定发展。7月,长三角地区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仍然保持向上表现,环比上涨0.51%至103.19点,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小幅上涨与银行其它业务风险传递有一定的关系,保持银行整体风控的稳健性有利于降低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目前来看,虽然长三角地区该类风险微幅上涨,但整体表现仍然较为平稳且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仍处于可控范围内。价格波动风险连续两个月的明显下滑与央行释放流动性有较大关系。自6月资金面紧张局面有所缓和后,银行定价空间相对更大,产品端与资产端收益倒挂的压力降低,价格波动风险也随之回落。对于基础资产传导风险而言,在债市经历了三个季度调整逐步企稳后,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也随之下滑。随着银行在合规经营和业务转型上的不断推进,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或将持续降低,促使该地区理财业务稳步发展。

  7、银行理财财富指数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指数反映的是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收益。

  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产品赋予投资者稳定的投资回报。由于银行理财通常以预期收益的形式发行,因此收益与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由图可见,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随时间推移持续上行,仅有单月增幅差异的变化。2017年7月,长三角地区财富指数达106.50点,较6月增长0.39点,环比上涨幅度为0.37%,与6月涨幅持平。大多数投资者均对固定收益型产品有一定的需求,而长三角地区银行理财财富指数稳定的增长曲线有利于投资者对自身资产进行保值及增值,符合投资者的利益需求。

  根据存续期是否开放来看,封闭式产品财富指数始终高于开放式产品,显示出产品流动性越高,收益越低的逻辑。这一结论也体现在不同期限的封闭式产品财富指数有所不同:产品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财富指数越高,即收益越高。对于投资者,可结合自身的流动性和收益需求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从而实现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