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利息收入指商业银行除利差收入之外的营业收入,主要包括结算与清算手续费、顾问咨询费、代理业务手续费、受托业务佣金以及其他投资活动等产生的收入。
整理16家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发现,16家上市银行非息净收入均有上涨,且涨幅靠前的有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而在非息业务支出这一模块,各家银行增降幅度差异较为明显。
具体数据整理如下: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
注:表中数据收入部分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非息收益;支出部分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其他非息损失
总体来看,非息支出较上年有所下降的银行有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降幅分别为3.20%、6.13%、3.75%、27.87%,宁波银行支出降幅最为明显。非息支出增幅较大的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则是由于较大的汇兑损失掩盖了其手续费与佣金支出涨幅得到较好控制的事实。
16家上市银行中,宁波银行非息净收入同比增幅最大,达94.77%,其中,托管类业务以及投行类业务同比增幅达107.59%、380.87%。南京银行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56.51%,华夏银行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54.76%。北京银行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8.95%,其中,理财业务同比增长38.79%,投资银行业务同比增长48.01%。
目前,就国内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来看,利息收入占比仍然较大,一般占到主营收入的80%左右,但在央行不断降准降息、大资产荒格局未变的背景下,银行要实现盈利除了稳定利息收入增长还要重点进行其他业务结构的优化。
不同的银行由于其发展策略的不同,非息收入的构成也有不同。优化非息业务收入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严格把控汇兑收益风险。在经过对上市银行非息业务收入与支出的比较后,不难发现银行非息业务支出中,若干家银行支出增幅较大的原因是汇兑业务损失较大。汇兑收益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是外币兑换、汇率变动导致的汇兑收益以及买卖差价收益。可见要保证收益的稳定性、更好地把控风险,在开展非息业务的时候要全面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银行自身的风控设计。
保证传统中间业务稳定增长。非息业务收入构成中,比较传统的几类中间业务,如结算类业务、代理类业务、担保类业务以及银行卡业务,其2015年增幅平稳,波动较小。对于这一类业务,商业银行则应该注重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完善银行服务系统、管理制度、电子设备、智能运用、提升员工服务意思。
努力做强创收贡献值大的业务。观察上市银行年报可以发现,托管类业务、理财类业务以及投行类业务对于银行创收贡献较为突出,而这几类业务对人才和资产的要求都较高,所以商业银行应该从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和利用外部资源优势两方面着手突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年)指出,截至2015年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到23.50万亿,该存续余额在各类资管机构中位居第一。在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氛围中,银行发行的具有稳健投资风格的理财产品市场认可度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在做大做强这些具有较高回报的业务时,银行首先应该保持自有风格,建立一支适合自身定位和发展的投研团队。但是,随着客户需求多元化、投资标的多样化以及快速增长的投资管理规模,特别是面对权益类等非银行传统配置资产投资时,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外部专业投资机构的合作交流,以更好地迎接挑战。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