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银行理财虽然仍然维持了极快的增长规模,但可以看到,在资产荒、监管逐步收严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传统理财业务投资模式单一,针对投资者的理财教育落后等问题开始显现。同时,刚性兑付也使得银行理财过分依赖债券市场,在债市收益走低时,大量资金涌入债市促使债券收益进一步下滑,倒逼产品端收益持续向下,大幅压缩收益。这种情况的愈发严重也迫使银行理财的经营模式急需从原来依靠“类存款”性质产品的粗放扩展转向了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精耕细作。
目前银行理财转型的主要方向为逐步从预期收益型产品转向净值型产品。净值型产品的类基金性质对于打破刚兑有积极的影响,将风险让渡给投资者后,银行理财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产品投向,提升风险偏好,使相匹配的收益水平上移,并能通过潜在的高收益吸引更多的风险偏好较大的投资者。另外,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较强的流动性也是目前大多数投资者所关注的内容。
不过在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的途中,由于产品性质跨度较大,产品非保本的特性使得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较难在一个短时间内接受该类产品。除投资者接受程度较低外,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产品的开发难度较高也会成为相应的阻力,因此对于大多数银行而言,直接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转向净值型产品并非最优解,而推出同时含有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特性与净值型特性的产品作为过渡就显得极为重要,而这类产品即是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
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在保证了产品收益的基础上,增强了产品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的增强也使投资者愿意让渡出更多收益予以交换,极大的降低了银行理财资产端收益持续下滑带来的压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流动性溢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考因素,决定了投资者愿意为流动性的增强让渡多少收益。在几年前,银行理财产品基本处于拼收益的状态,产品期限也较长,一年期以上产品数量极多,因此很少有银行意识到流动性对于投资者的重要性。然而事实上,对于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者不仅看重理财产品的避险性质以及收益率,对于流动性的看重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为此所愿意让渡的收益也逐步提升。
普通投资者对于流动性的看重程度可粗略的从货币型基金产品相关数据中窥探一二。自2015年2季度至今,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余额宝)每季度末的资产净值始终保持了持续增长趋势,依次为6039.48亿元、6206.9亿元、7626.07亿元和8163.12亿元。截止2016年年中,余额宝的用户数量已超过2.95亿,相比去年底增长了13.5%。但从近6周的数据来看,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产品收益率始终保持在了极低的水平,平均收益率维持在了2.8%以下。余额宝在收益率持续下滑的同时仍能保持较快的规模扩张,反映了投资者对于流动性的看重。另外,封闭式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最多的类型也从过去的中长期限产品转向中短期限产品。据普益标准?金融数据平台数据显示,2016年2季度1-3个月期限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占比已高达49.20%。从流动性入手逐步的改变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的认知,能极大推进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的速度。
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极为惊人的发展速度,也表现了银行对于该种过渡型产品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创新。从最初的滚续型产品到收益会根据持有时间变化的定活两便型理财产品,这种发展速度体现了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与当前市场环境极高的契合性,银行理财对于推进该类产品的发展有着极强的积极性。当然,我们认为,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仍会逐步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但在投资者教育仍然较为滞后,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了解较少,刚性兑付的观念仍存之际,推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能使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的过程变的更为平滑。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