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P2P行业发展迅速,但作为新兴事物,行业内乱象丛生,亟待监管。2015年下半年起,监管部门新政频出,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平台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合规压力。我们已对近一年P2P行业监管政策进行了梳理(诠资管“每日趋势研判”第661期)。现就P2P行业监管政策对行业的影响进行一定总结。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么2016年就是互联网金融规范年。P2P平台在经历野蛮生长后,在监管制度的引导下开始回归理性与合规。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监管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与调整--从最初宽松的基调,到对合规性提出严格硬性要求,监管工作的侧重点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要求不断进行动态调整,预计未来P2P行业的监管趋势如下:
第一,监管的实时性将进一步加强,随着央行互联网金融监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监管方将获取实时而全面的行业的风险信息,从而及时预判与控制风险;
第二,监管的弹性和灵活性将增强,目前行业已经进入寒冬,预计到2017年回暖,届时存活下来的平台都将具备较高的合规性,监管政策出于鼓励金融创新的目的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向其倾斜;
第三,评级体系的建立将加强,完备可靠评级结果一方面给了平台市场化监管压力,另一方面可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因此建立完善的行业评级体系势在必行。
第四,监管政策的针对性将加强。目前的监管政策更加侧重于整个行业的横向合规性,这一目标基本达成后,未来的监管政策可能会更加注重对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网贷如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网贷的监管。
就P2P平台乃至整个行业而言,当下的监管政策短期利差,长期利好。短期来看,由于监管正严,平台无论是设立还是运行都面临着很高的门槛和压力,合规成本也影响到平台的盈利能力,因此监管政策短期利差。但从长期来看,在这种高压下生存下来的平台无论是合规性、运营能力还是风险控制能力都比较强,虽然平台数量锐减,但是整个行业的水平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提升将利于吸引资产端与资金端,促进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而未来的监管政策将在注重平台合规性的基础上更加灵活机动,对于整个行业也将起到一定的稳定与促进作用。
监管制度对于行业规模、利率、平台业务也有着深远影响,当前的监管制度无疑让整个行业规模大大缩水,但预计未来随着行业回暖与监管弹性加强,行业规模将有所回升,与此同时,行业利率可能也会有所上升,但仍然保持在理性水平。就平台业务而言,兼顾多领域的项目可能意味着更高的合规成本,因此规模稍小的平台则可能更加偏向深耕垂直细分领域,而大型平台可能较小平台更加具有综合性并以此吸引更多资金端与资产端。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