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期分析专栏】监管层严控票据风险,票据交易所呼之欲去

分享:

    近日,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于7月 了《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而知”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金融机构的自查与监管。该项通知要求重点排查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业务领域。涉及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

    在经济下行压力一直得不到有效缓解的时刻,有效的规避及化解在实际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是目前监管层最为看重的一点。不管是之前针对银行理财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还是这次要求银行进行全面体检的报告均透露出监管层正下决心于提高对于产品风险管理的把控能力。在此次通知中,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部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当前所存在的规则漏洞、管理缺失以及违法违规现象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在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业务领域中,票据市场风险事件在今年爆发较为频发,涉案的资金也较高,据了解在2016年中已曝光的票据事件涉案金额就高达103.9亿元。而票据业务之所以风险频发与票据中介的存在有极大的关系。为什么票据中介能有发展壮大的土壤呢?我们如果把银行发行票据看作是“一级市场”的发行的话,那么它的供求信息、交易价格、纸票的互通都相对的割裂,银行极难对整体市场有充分的了解,而票据中介的出现便能较容易的解决这其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是起到了 “二级市场”流转交易的作用,当然这个“二级市场”极其的不规范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在另一方面票据中介也在银行利用票据买入反售、迈出回购等来调剂表内外规模、做流动性指标方面做出了推动作用。当然这些票据中介也在倒买倒卖中通过期限错配来实现套利。

    这次《通知》展现出较大力度的对于票据业务的检查,有为即有可能成立的票据交易所做铺垫的作用。在今年6月,央行准备牵头筹建票据交易所,其筹建小组的成员主要包括:主要国有大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运营中心产品创新部人士。如果票据交易所建立起来,那么商业银行可以进入其中进行托管、对接等操作,其性质等同于一个极为规范的票据交易的“二级市场”。可以看出,如果票交所成立,那么票据中介的作用可以极大的被削弱,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也能极大降低,符合监管层的整体思路。同时,票交所如果成立势必加速纸票向电子票据转型,降低票据互通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