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期分析专栏】中国银行业未来仍存巨大空间,新金融助推银行转型

分享: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四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典礼”7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转型与突围。论坛吸引了各类型银行的高管参加并发表了演讲,虽然我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攻坚期,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双升的态势没有扭转,但从论坛中我们看到“银行人”的信心,看到了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各银行积极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助推银行业转型。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表示,对中国银行业的未来是抱着充分的信心,因为其还有巨大空间。这个信心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经济未来长远的空间抱有坚定的信心;第二,中国银行业所拥有的坚实的基础和重要的市场地位,包括监管水平、公司治理、资本充足、内控、人才等;第三,来自于对大陆法系国家银行业在金融体系当中占有主体地位的认知。同时,他表示对标国际上优秀商业银行走过的道路和做出的最佳实践,我国商业银行要重构可持续盈利模式,着重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发挥协同效应,有效发挥综合化的经营能力;第二,提升数字化的经营管理能力,构建互联网银行的商业模式;第三,推进轻型化的经营,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电子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宋立表示,对区域性银行来说,传统的渠道是受限的,包括跨区域设分行,跨区域进行业务办理等。在体制、机制上,中小银行更具备创新的原动力和方便性,因此,区域性银行对互联网金融有更大的迫切性。

    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表示,从成本结构来看,新金融的成本投入在固定成本开支比较大,边际成本比较低,能够覆盖更长尾的客群,所以不同的成本结构使得未来带来的竞争优势会有差异,能够覆盖的客群更有效。过去上一轮互联网金融的尝试实质上是在“微笑曲线”的右端,也就是说在销售端,有不同的模式和组织形态。这一轮新的金融科技探索已经开始往“微笑曲线”左端走了,包括金融的核心--风控,同时在右端出现新的趋势,如大数据风控、后端的智能投顾等。

    浦发银行总行电子银行部(移动金融部)总经理丁蔚表示,城商行相对来说,对整个流程的管理还没有特别严格。南京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陈瞰表示,作为城商行,很难像大行自建场景,在做移动支付的时候需要立足于与场景结合。

    银行业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在金融领域有着深厚的经营积淀。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种类齐全,产品线广泛,风险控制能力也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在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等“新金融”概念的助推下,银行业将有效实现业务转型并健康发展,中国银行业未来仍存巨大空间。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