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行等传统金融业在面对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强势崛起,出现较严重的人才流失的情况。据了解仅2016年,16家上市银行就已经有近40位高管离职。之情人士透露,许多拥有金融产品设计能力、风控把握能力或金融资源的银行人士,都主动投向或被挖到了互联网金融公司。
其主要原因还是大型银行有着自己成熟的体系,个人的作用被较大程度的弱化,在加上实体经济表现偏弱导致的不良率高企及资产荒现象后,多数银行的发展策略趋于保守,在与新兴行业竞争中明显的显示出动力不足的特点。因此面对互联网金融更灵活的管理机制、更优厚的薪酬待遇,银行人才向互联网金融转移也属于情理之中的。
从今年互联网金融的表现来看,并未如我们想象的一样受到之前多起风险事件影响,从而表现得一蹶不振。反而在各个方面展现极为积极的态度,迅速发展壮大。从网络借贷行业表现来看,预计2016年中,P2P网贷行业体量仍将迅速扩大,年成交量或达2万亿元,贷款余额高达1.5万亿元。
整体来看,网贷平台逐步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合作模式,其中,与保险公司合作的P2P网贷平台就有50多家,与券商合作的也有10多家,未来持牌的传统金融机构将更多涌入,与P2P网贷的合作只会愈发密切。同时,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将会迅速做大,网贷资本市场之路也会愈发清晰,并购、借壳、IPO均有可能出现,真正的大平台也会随之诞生,进而凭借互联网技术促进供给侧改革,从而缓解资产荒的现象。
由于P2P网贷是互联网加金融,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可能导致强者恒强的局面,受到互联网金融大蛋糕吸引而来的新入局者较难与老牌互联网平台抗衡,而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小型银行的票据资产,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破局之道。其主要合作模式为,需要融资的企业,将所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给相关互联网平台,并交由银行托管。然后发布融资需求,以此向个人投资者先行融资。由于收益权的转让,票据到期后,银行兑付的资金将作为投资者本息的还款来源。对于业务相对单一的中小银行而言,经济下行使其开展风险较低的票据业务带来的综合收益更高,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无疑能拓宽投资渠道,增大该项业务的收益,达到双赢的结果。
除了以上业务以外,在不良率高升的前提下,不良资产的处置也成为了互联网平台积极拥抱的业务。从轻度介入的纯信息、数据中介、提供咨询、数据整合服务;到中度接入不良资产处置的双方并提供撮合服务,提供催收、处置服务;再到接入互联网理财端,为投资人和不良资产端提供交易平台。整个“互联网+不良资产”细分市场的商业机会及模式已较为清晰,同时万亿级的市场也能提供更多机会并吸引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加入其中。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