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适时启动深港通;3月16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表示,中国已经开通了沪港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实践表明,对两地都有好处,现在内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3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上,李克强称,今年要择机推出深港通。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对深港通也有过积极表态。
业界对深港通的开通充满期待,深港通的开通将有助于我国股票市场纳入新兴市场MSCI指数。超过十万亿美元资产以MSCI指数为基准指数参考,额度占比即使不大,象征性意义也将更大。深港通的开通和纳入MSCI指数与A股市场的动态以及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相关。虽然A股市场以及我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并非十分乐观,笔者认为相对于全球宏观经济状况和股票市场现状,年内实现深港通可能性仍较大。
自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以来,A股市场也渐渐步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道路。与上海股市相比,深圳股市具有其特点:平均市值偏小、新经济板块公司居多、平均估值偏高、盈利增速普遍较快、股价整体好于上海上市公司。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深圳股市的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沪港通开通一年多以来,我们发现,沪港上市的股票溢价不仅没有减小,反而有增加的倾向。同时,5500亿的规模额度也并未达到高比例使用。这也是两地股票市场开通后仍存在局限的表现。沪港通仍存在部门根本性问题待解决,如T+0和T+1问题,税收问题等。尤其是2015年6月我国股市的动荡更引起国际投资者的观望和担忧。
不过,笔者认为,无论是沪港通还是深港通,不仅是多了一种产品和一个交易手段而已,而是把两地市场,两个近乎完全不同的市场且越来越重要的市场有机的联系起来了。也是我国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未来的方向甚至将是“沪伦通”、“沪美通”等。
深港通若年内实现,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将更进一步,这也是人民币投资功能的确定,使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的职能递进,将引入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让大陆和香港两边的水活起来。进而促进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效发展。
业界均在等待深港通的正式开通,笔者认为对于深港通我们应多一丝理性。对于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而言,其开通将增加投资国际和海外市场资产配置的渠道。不过,深港通开通道路上不仅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更多“门口的野蛮人”。沪港通、深港通、资本市场不断与国际接轨是时代的趋势和选择,深港通开通仅是时间问题,各机构需要做的是“未雨绸缪”。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