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市波动加剧,银监会窗口指导多家商业银行,要求暂停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从多位银行人士处获悉,银监会确实进行过窗口指导,要求不得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不仅是部分城商行,而是所有发过分级型理财产品的银行,均被窗口指导。
所谓分级型理财产品,一般是指分优先、次级的产品。这类理财产品通过份额及收益分配结构的分级设计,使优先和次级产品风险和收益不同;主要投向是债市。
据了解,目前银行分级型理财存量规模并不大,不足10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都没有发行此类产品;招商银行、南京银行规模较大。根据窗口指导,这些存量产品到期后将不得再滚动发行。
目前市场上存续的此类结构化产品数量比例并不高,根据普益标准数据库进行粗略统计,不到0.5%。从存续规模看,国有行及股份行所占比例较高,高于城商行。
结构上,分级型产品通常分为“优先级+劣后级”的两层或多层结构,银行发行此类产品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拆分成两款发行:优先级产品+次级产品,或是A级产品+B级产品;另一种方式,在同一款产品里同时包含优先份额及次级份额,投资者也可自由选择所认购的类型。
次级并不是“不好”的意思,优先级、次级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偿顺序,一般来讲,产品到期后要先保证A级产品的本金及收益的兑付,然后才是次级产品;二是风险收益特征的不同,A级产品为固定收益,同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无异,风险较小,B级产品具有杠杆投资属性,风险高、预期收益高,一般的产品设计为B级产品以其份额净值为限为A份额的本金及约定投资收益的实现提供有限担保,在完成对A级认购者的本金及收益的兑付后,剩余收益才归B级认购者所有。
此次被重点关注对象为城商行,我们分析原因如下:国有行及股份行都有发行此类产品,但产品设计相对的风险较小。股份行的分级产品次级方杠杆倍数多在3.5倍以内,且多以净值型产品的方式发行;而国有行分行产品次级方杠杆倍数多在5倍以内,但国有行的产品同时向优先方和次级方募集资金,并且多是面向私人银行的高净值客户。二者所发行的产品,在投资起点上设置了门槛,个别产品次级端的认购起点在100万以上。城商行所发行的分级产品的杠杆倍数不一,偏保守的银行杠杆倍数在4倍左右,但也有极个别的城商行发行的极少量的分级产品,其次级端杠杆倍数高达10倍。尽管城商行部分产品也以净值型产品的形式发行,但其优先端的投资期限较次级端短,也就是说,在次级端不变的情况下,优先端的产品存在滚动发行的情况,也有存在资金池运作的可能。所以,我们认为高杠杆和可能的资金池运作是监管层叫停的主要原因。
从分级产品的投向看,近来的产品主要是投向债市,某国有行在早期也发过投向艺术品等另类投资方向的分级产品。一般而言,会通过信托计划、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等中间投资标的投向债券、交易所债权类资产及收益权。近期债市去杠杆,债市价格出现波动,投向债市的分级产品风险加剧,这也可能是监管层叫停城商行分级产品发行的原因之一。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