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期分析专栏】2016年一季度理财市场回顾

分享:

    在2016年,美联储延续加息周期,预计在本年度中可能还有两次加息,叠加人民币被纳入SDR和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等因素,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相关人士做出了未来12个月中,美元/在岸人民币上涨至7的大胆预测。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将致使资本外流,流动性趋紧。因此,预计2016年中多次降准的可能性偏大。

    债券市场在第一季度表现较为稳定,不过在3月初的降准后,银行可以将更多的自营资金转向债券市场,优质债券的供给稍显不足,债券利率会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在2016年一月试行熔断机制致使股市再次出现恐慌情绪,大幅下跌,整体表现较为惨淡。在三月降准后,股市表现有回暖趋势。债市与股市整体平淡的表现叠加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促使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继续下行。

    具体来看,在一季度中,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即使春节期间收益率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抬头。截止一季度末,银行理财封闭式产品整体收益基本处于3%-4.5%之间,非结构性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5%的凤毛麟角,且集中于较有竞争力的城市商业银行。一季度最后一周的数据显示,国有银行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均没有突破5%的产品。预计第二季度中银行理财的整体收益率仍将继续下行,且二季度中再次出现降准的可能性较高,高收益产品将更为稀少。

    虽然收益率持续下行,不过投资者对于该类产品的投资热情却不降反升,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首先宏观经济数据走弱,投资者避险需求较高,拥有高信誉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首选;其次,居民财富持续增长,财富管理需求增大,在权益类市场不景气时转投银行理财成为主流选择;再次,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之际,选择低风险投资产品作为养老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最后银行理财业务的逐步成熟以及监管措施的愈发完善促使该类产品的吸引力也有大幅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开放式及净值型产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2016年中,随着各方对该类产品认知的进一步加深,更多的区域性银行也必会向该类产品转型,为平稳打破刚性兑付做出积极的准备。同时在一季度“资产荒”情况仍然存在的前提下,在二季度中大力开拓新的投资方向也是极为重要的思路。在美元加息周期来临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实施之际,银行应更多的关注海外市场并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同时,近几年中海外业务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对于大中型银行来说,在风险严控的前提下海外业务极可能成为未来重要的业务板块。

    在监管政策方面,近期为规范银行理财业务,银监会要求今年年底之前,除部分确实有实施困难的农合机构、村镇银行等小型机构外,其他开展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均应实现自有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该项规定除了能避免销售误导外,对一线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及投资者教育的普及(准确的风险评估)都有积极的影响。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