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期分析专栏】不良资产证券化将重启,中行或为首家试水银行

分享:

    据相关媒体报道,2月25日下午,银监会召集各家银行行长和相关部门领导召开座谈会,讨论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关问题,时隔8年之后,国内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再次重启。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我国最早诞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20世纪初,为了处置银行系统的坏账问题,政府设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接受各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而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成熟市场中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在彼时国内天时地利与人和齐聚的历史机遇下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最终并未形成规模,在发行了四只产品之后,由于次贷危机的到来,出于控制市场风险的考虑,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被叫停。而再次重启之后,各类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成为了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标的物,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始终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行,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去产能化的趋势对钢铁行业等产能过剩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风险事件不断爆发,商业银行坏账率开始不断攀升。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27万亿元,不良率上升至1.67%,连续十个季度攀升。在此背景下,不良资产证券化迎来了重生的机遇。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额度为500亿元。然而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均分到一定的试点份额,其规模总数将超过500亿元,因此也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此轮试点并没有硬性额度规定。

    在得到试点额度的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很可能将成为首先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商业银行。经过一年筹备后,中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ABS)首期方案已于近日上报监管部门,若能顺利获批,即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招商证券牵头主承销商,多家机构组成承销团。然而由于监管部门认为中行上报方案拟发行规模近3亿元“规模太小”,要求其对发行规模进一步补充,因此原计划于今年3月发行的中行首单不良ABS产品的发行时间将进一步延后,而其发行规模或最终扩大至10亿元左右。

    此轮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还不得而知。14年资产证券化重启以来,发展非常迅速,成为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所亲睐的优质资产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多为各家机构所持有的优质资产,其收益率较其他产品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且具有非常良好的安全性。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其基础资产为不良资产,天然的具有一定的风险,不良资产池入池标准如何,怎样保持其SPV的现金流,以及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都还需要发行机构的不断探索。目前来看,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优先级的投资人可能会相对较多,但是其次级份额的投资人可能将主要集中在发行人为首的银行资金中。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