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报告

分享:

一、指数总览

2023年4月30日当周,全国精选60款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指数,为68.95点,较4月23日当周环比上升0.65点,环比涨幅0.95%,较基期周下降31.05点,下降31.05%。

1

2023年4月,全国精选60款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六个月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8.34点,环比上升0.41点,环比涨幅0.38%,指数较基期月上升8.34点,增长8.34%;全国精选60款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1年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8.28点,环比上升0.28点,环比涨幅0.26%,指数较基期月上升8.28点,增长8.28%。

2

二、理财市场表现

1.现金管理类产品

全国精选60现金管理产品周均七日年化收益率有所回落

2023年4月30日,全国精选60款现金管理产品当周七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为2.26%,较4月23日当周均值环比上升2BP,较基期周均值下降102BP。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发布后,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逐步规范底层资产投资运作,产品投资范围有所收窄,转向集中投资货币市场工具,产品收益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具体4月份,全国精选60款现金管理类产品周均七日年化收益有所回落,由月初周均值2.30%回落至月末周均值2.26%。

3

公开市场方面,4月资金面整体平稳宽松。4月央行超额续作MLF200亿,净投放规模为近5月最低;4月以来逆回购操作规模明显缩量,全月仅3个工作日单日投放规模过千亿元,全月净回笼资金4340亿元,但结构性货币工具在季初投放将起到一定对冲。4月超储率处于偏高水平,资金面也整体呈现宽松状态,尽管在税期边际收敛,但全月R001、DR001、R007中枢环比3月均小幅回落,DR007中枢仍在2.06%,也在央行的合意范围内。4月,宏观数据表现出现明显分化,结构性复苏格局推动债市收益率不断下行。此外,“滚隔夜”成交量波动较大,月初成交量突破7万亿元,月中较长时间维持6万亿元以上高位,下旬骤降至2万亿元左右,月末逐步回归。

从货币市场利率看,4月资金利率继续小幅回落至1.708%。4月前半段,降准资金释放和财政支出为资金市场投放了较为充足的流动性,资金面较为宽松,4月中旬MLF超量续作2000亿,整体税期对资金面扰动不大,但税期后,受税期走款影响银行融出意愿,同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呵护力度略有转弱,资金利率小幅走高,但整体4月资金面较为平稳,截至4月28日,DR007中枢2.06%,环比与3月基本持平,围绕OMO小幅震荡。

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展示

4

2.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六个月投资周期产品

全国精选60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六个月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延续上行趋势

4月,全国精选60款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六个月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8.34点,环比上升0.41点,环比涨幅0.38%,指数较基期月上升8.34点,增长8.34%,持续上升。

5

债券市场方面,4月份,中、短期国债和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均下降。具体来看,4月28日,6个月和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2.06%和2.14%,较3月底分别环比下降7.61BP和11.36BP;6个月AAA企业债和1年期A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2.53%和2.71%,较3月底分别环比下降9.83BP和9.14BP。

6

部分中低风险6个月投资周期产品收益展示

7

注:产品近3月、近6月年化收益率根据产品净值日累计净值测算,可能与银行机构披露收益存有一定差异

3.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1年投资周期产品

全国精选60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1年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持续上升

4月,全国精选60款非现金管理类中低风险1年投资周期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8.28点,环比上升0.28点,环比涨幅0.26%,指数较基期月上升8.28点,增长8.28%,指数较上月有所上升。

8

长期限债券市场方面,4月份,长期限国债和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具体来看,4月28日,2年期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34%和2.79%,较3月底分别环比下降5.50BP和7.08BP;2年和10年期AAA企业债到期收益率为2.85%和3.49%,较3月底分别环比下降9.72BP和6.91BP。

9

部分中低风险1年投资周期产品收益展示

10

注:产品近3月、近6月年化收益率根据产品净值日累计净值测算,可能与银行机构披露收益存有一定差异

三、理财应该怎么买

1.理财产品购买须知

4月资金面整体平稳,资金利率中枢相对稳定,狭义流动性较为宽松。节奏上,月初狭义流动性维持平稳偏松,资金利率在月中税期高峰前后波动较大,央行通过小幅超额MLF续作和适量逆回购操作补充流动性。税期结束后,资金利率中枢小幅抬升,但整体来看,月末在央行补充流动性政策支持下,狭义流动性较为宽松。向后看,经济复苏动能放缓以及央行持续呵护下,资金利率波动性边际减弱。

5月流动性展望:5月潜在流动性缺口依然不大。具体来看,5月流动性主要受M0回流和央行投放支撑,流动性压力主要来自政府债供给以及缴准两方面。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虽较4月有所提升,但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缴准季节性增加,或将回笼资金1600亿元左右;五一假期后现金回流将明显提速,预计货币发行减少2300亿元,对资金面起到支撑,而当前人民币汇率整体企稳,外汇占款影响有限。公开市场方面,考虑到当前央行逆回购余额相对往年同期仍然偏高,预计5月公开市场仍将维持净回笼,但回笼规模环比有所下降,而MLF或等额续作。考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码等因素后,预计5月狭义流动性将呈现中性偏宽的状态。

四、理财全知道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降至新低,一季度产品净值持续修复

4月10日消息,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标准节节走低。数据显示,2023年3月人民币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9%,环比下跌9BP,同比下跌42BP,这也是自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类型中,2023年3月,理财公司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8%,环比下跌17BP;城商行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1%,环比下跌5BP;农商行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8%,环比下跌5BP。

各类机构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都有一定幅度下跌,理财公司跌幅较大。从不同风险等级净值型理财产品来看,2023年3月PR1级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75%,环比上涨7BP;PR2级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9%,环比下跌8BP;PR3级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6%,环比下跌9BP.从投资类型来看,3月份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9%,环比下跌8BP;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44%,环比下跌41BP。

3月份理财公司42.82%产品配置了权益类资产,较上个月下降了10.57个百分点,92.43%产品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在20%及以内。理财公司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降,与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下降有一定关系。

从不同投资类型产品来看,一季度固定收益类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26%,平均期间年化收益率为5.09%,净值下跌比例为0.84%;混合类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2%,平均期间年化收益率为4.82%,净值下跌比例为6.12%;权益类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46%,平均期间年化收益率为5.88%,净值下跌比例为28.57%;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96%,平均期间年化收益率为44.22%,无产品净值下跌。

权益类产品风险较高,产品净值下跌比例也较高,但不同产品的收益差距较大,在行情好的情况下整体投资收益率要高于固收类和混合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数量较少,收益可比性不高。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一季度理财市场有所回暖,产品发行数量连续增长,理财净值持续修复,“破净”率大幅下跌,整体投资收益水平较高,这主要取决于稳定且向好的股债市场。今年理财市场预期相对乐观,不过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会持续回升并不确定,目前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固,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股市、债市可能再次发生短期震荡的情况,理财市场波动将成为常态。

“五一”专属理财产品“哑火”,低波稳健成主推“香饽饽”

4月24日消息,“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对投资者来说,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把钱袋子安排妥当。在净值化转型的浪潮下,银行、理财公司已然调整了营销策略,不再通过打“节日牌”推荐专属理财产品,而是将营销关键词放在低波稳健,不断迎合投资者对稳定收益的需求。在分析人士看来,对投资者来说,对于募集期较长、节后开始计算收益的产品,可以先将资金放在现金管理类产品或其他活期理财产品之中,节后再购买这类产品。

佛系推广节日专属理财产品

在净值化转型的浪潮之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已不代表实际收益率,相对应的节日专属理财产品也不再具有吸引力。目前,理财市场上鲜少有“五一”专属理财产品在售。

“今年我们没有推出专属理财产品。”一位国有大行客户经理表示,“节日专属理财产品现在越来越少了,‘资管新规’实施之前,理财产品的表现都比较稳定,银行一般会通过补贴,以更高的收益表现吸引投资者,但‘资管新规’后都为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是浮动的,这类理财产品没有什么吸引力。

业内人士表示,节日专属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会略高于同期在售的同类理财产品,但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实际收益,即使业绩比较基准更高,也不意味着投资者能拿到更高的收益率,节日专属理财产品已经不适合净值化转型之后的理财产品。

低波稳健成推荐“主流”

相较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佛系,有部分地区城农商行仍在发售“五一”节日专属理财产品,为了平滑风险,迎合投资者对稳定收益的需求,此类产品的营销策略也不再聚焦于收益,而是转移至低波稳健为主,并将此作为“新增卖点”。

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与债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的表现密切相关,未来走势难以预测。去年以来,受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影响,理财公司在资产端和风险防控方面做了一些调整,降低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推出混合估值法的理财产品,目的都在于稳定理财产品净值,迎合投资者对稳定收益的需求,部分类型产品净值波动可能会有所收窄。

关注起息日避免资金站岗

“五一”小长假临近,对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究竟该怎么选择?业内人士建议,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均是T+1申赎规则,在4月27日交易时段结束之前购买可以享受劳动节期间的收益;购买其他理财产品需要关注产品的起息日,尽量在节日之前开始计算收益,对于募集期较长、节后开始计算收益的产品,可以先将资金放在现金管理类产品或其他活期理财产品之中,节后再购买这类产品。

“投资者在选产品时,还是要对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出精准的判断,选择与自己风险能力相适应的产品。例如,短期的投资需可以选择比较灵活的现金管理产品;短期内没有资金需要可以买一些期限稍长的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表示。

附录:

附录1:现金管理产品收益指数计算方式:

1

2是t周现金管理产品收益指数;

3是t周第i款理财产品当周七日年化收益率周均值;

4是基准周(t0)第i款理财产品当周七日年化收益率周均值;

5t周构建现金管理收益指数的产品数量。

7

其中,Ri为最近第i个自然日(包括计算当日)的每万份理财产品份额已实现收益。

附录2:非现金管理产品综合指数计算方式:

8

9是t月理财产品综合指数;

10是t月第j款理财产品当月最后一条累计净值;

11是基准月(t0)第j款理财产品当月最后一条累计净值;

12是t月与基准月标准时间间隔(30天的整数倍);

13是t月第j款理财产品当月最后一条累计净值与基准月最后一条累计净值的日期间隔;

14是t月构建综合指数的理财产品数量。

附录3:全国精选60款产品

本报告编制指数所取产品,是选取面向全国销售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财产品:一是选取多家理财机构发行的产品,尽可能体现所选类型产品的行业特点;二是充分考虑产品信披的时效性和信披质量,筛选净值披露规范、披露频率较高的产品,以便保证编制指数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11-1
11-2

12-1
12-2
12-3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