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7期专栏】城投企业私募债发行向中低评级企业集中

分享:

国内主流资管机构包括银行资管、信托资管、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公募及私募基金资管六大类,而不同类别资管机构的研究体系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各类资管机构研究体系的一般特征,结合国内外资管机构研究体系对比,对国内资管机构研究体系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 国内不同类别资管机构一般研究体系特征

(一)银行资管

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产品以预期收益型为主,其首要目标是保证收益的兑付,面临的风险大多为信用风险。所以,银行的研究体系是以信用风险研究和信用风险管理为支撑搭建起来的。而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单纯的信用风险研究已不足以支持其多元化的产品发展需求。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银行理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方面。虽然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已陆续组建了覆盖策略研究、行业研究、品种研究、管理人研究、基金研究等内容的大类资产研究框架,并推出了不少创新型产品,但整体来看,商业银行并没有构建起覆盖全资产类别和投资策略的研究体系。

(二)信托资管

在《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前,信托公司的投研优势集中于非标资产方面,而在标准化投资领域涉足较少。虽然现在非标投资受到严格限制,但信托公司研究体系的标准化转型并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目前,大多数信托公司的研究体系仍以非标资产研究为基石。

(三)保险资管

基于保险业务较长的周期,服务于保险业务的保险资管更看重对于大类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的研究。部分保险资管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研究体系,组建了多个研究小组,研究范围涉及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债券研究、投资策略研究、行业研究、利率研究、量化研究等。同时,强调系统化的研究体系,如股票研究体系主要由宏观研究、行业研究、公司研究及策略研究构成。以基本面研究为主,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如阳光保险资管,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框架,注重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和国际化的研究视野。

1611538753(1)

(四)券商资管

不少大中型券商都有自己的研究所,在宏观、策略、固定收益、金融工程、行业、中小市值公司等研究领域为客户提供研究服务。券商资管借助母公司在卖方研究和投行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和强大投研能力,形成了覆盖各个行业和研究方向的研究体系。

如中金研究院致力于培养覆盖全球宏观经济、全球投资策略、全球大宗商品以及金融、科技、传媒和互联网、房地产、能源、材料、工业、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全方位研究能力。在产品研究方面,中金公司财富研究部目前形成了涵盖阳光私募、基金专户、封闭式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定向增发基金、固定收益产品等各类产品线的研究体系,为其业务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五)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以获取绝对收益为目标,在宏观研究、行业研究、微观研究、权益研究等方面均有较为丰富的积淀,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体系。

私募基金管理人众多,且不同管理人研究方向不同且能力相差较大,但总体上来看,私募基金更加注重灵活性,并在权益类资产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优势。

二、 国内外资管机构研究体系主要区别

国内外资管机构研究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不同。国外先进资管机大多建立起了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以“专业化”作为品牌形象。例如瑞银集团的瑞银财富管理部下设的首席投资办公室,此部门由有百余名经济学家、研究员、策略分析师等专家组成,负责寻求投资机会、检测市场风险,并提供投资建议,为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摩根大通仅资产管理板块就配备了30名市场策略师,负责通过宏观研究提供大类资产配置建议,此外,研究部门还有超过250名研究员对涵盖全资产类别的基础资产进行研究。

在激励机制方面,国外先进资管机构的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和有效。以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为例,其短期激励主要由员工基本工资构成,而长期激励则分为上限为每年100000美元的现金激励计划、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基于配股的长期激励计划、限售股单元激励计划、绩效股单元激励计划等组成部分。再如瑞银集团,自2014年起,瑞银集团员工薪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就已超过50%,截至2019年,此比例已超过55%。

国外资管机构投资策略研究更加全面,而国内资管机构投资策略研究方向较为集中。在投资策略多样性方面,摩根大通策略库包含多达500个备选策略,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相比之下,国内资管机构,尤其是银行系资管机构的策略研究方向虽然有所突破,但目前仍集中于信用债、量化策略、组合基金等领域。

国内外资管机构金融科技研究进展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由电子化、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金融科技已逐步渗透到资管行业的方方面面。国际先进资管机构充分开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资管领域的研究运用,推动资管行业向智能投顾、智能投资发展。如贝莱德于2000年开发出的阿拉丁系统已经成为贝莱德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标签,该系统也得到众多国际一流资管机构的肯定。瑞银在2012年开始着手布局数字化建设,其在科技领域资金投入占到集团收入的10%,2017年已拥有超过2万名技术人员。相比之下,虽然国内资管机构在金融科技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头部资管机构的金融科技研究发展较快,而部分中小资管机构对于金融科技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

三、 国内资管研究体系的发展方向

拓展研究范围,形成覆盖宏观、行业、固收及策略的的全方位、立体化研究体系。以宏观研究指导行业研究,并由行业研究验证宏观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同时,借助宏观、行业以及微观研究为策略研究及产品研究提供支持,进而为最终的投资决策服务。完善有效研究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持续性的尝试和改进,故资管机构可以在短期内通过与同业合作,借助同业的投研力量来推动自身研究能力的成长。 如银行系资管机构可通过与公募基金资管机构合作,在自身固收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公募基金资管在权益研究方面的经验。

借助数字化推进金融科技研究。资管机构可借力数字化强化金融科技研究,丰富研究体系框架,进而利用金融科技研究成果为产品研究、大类资产配置研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等提供支撑,推动研究体系的稳健发展。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