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资产管理业务高速发展,我国托管行业规模自2012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资产托管机构队伍也在逐渐壮大。作为资产托管业务的先驱者,商业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规模在托管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尤以招商银行的发展最为亮眼。
一、轻型银行转型——资产托管业务蓬勃发展
长期以来,招商银行坚持“轻型银行”的战略方向和“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积极稳健开展各项业务,在“质量、效益、规模”三方面实现了动态均衡发展。资产托管业务作为招商银行轻型银行转型的重点突破方向,业务覆盖已较为完整,涵盖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受托投资管理托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托管、养老保险资金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等。2018年,招商银行获得了中国银保监会存托凭证试点存托人资格,巩固了其在国内托管行业的市场地位,资产托管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招商银行的2019年年报显示,其托管资产余额达13.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3%。其托管规模在国内托管行中居第二,仅次于工商银行。新发托管公募基金托管规模行业排名第一,托管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从托管规模来看,招商银行从2012年开始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在2016年突破了10万亿。2018年开始,托管规模的增速开始放缓,这主要是因为资管新规落地,导致通道类等业务规模大幅受限。
从托管费收入来看,招商银行在2017年前均保持了上升的趋势,2018年开始,托管费收入开始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托管业竞争的加剧,托管费率下行,而资产托管的规模增长较少。同时,招商银行的托管费收入占非息净收入的比例表现出的趋势基本上与托管费收入一致。
二、战略转型新方向——以科技敏捷促业务敏捷
布局金融科技,打造全功能托管系统。2014年,招商银行明确将“轻型银行”作为二次转型方向,开始向金融科技布局。在系统方面,招商银行成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托管核心业务系统,打造全功能网上托管银行,实施托管全流程管理,从而为托管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托管专业服务。目前,招商银行的全功能网上托管银行已在600多家基金、证券、信托、年金管理机构等托管客户中使用,全面覆盖各类资管和托管客户。
同时,招商银行积极践行金融科技引领托管业务发展的经营策略,率先推出国内首个托管大数据平台,将分布式计算方式、实时处理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机器深度学习等金融科技运用其中,并率先实现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RPA)在托管领域的应用,托管系统持续领跑同业,“托管大数据平台风险管理系统”荣获中国银保监会系统“金点子”方案一等奖。
借助金融科技,推进业务模式转型。移动互联时代,科技主导商业模式、大数据决定客户服务能力。作为商业银行的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己任,升级数字化转型引领下的“人+技术”,聚焦客户的移动办公需求,将托管业务从PC端转向“掌上托管”App,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高效、安全、便捷的托管服务。
借助金融科技,创新产品,优化流程,招商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实现了客群深度经营,优化了业务结构,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