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0期专栏】银行理财收益连连下行,理财投资又将何往?

分享:

一、银行理财收益“破4”,长期呈下降趋势

回顾过去两年多以来银行理财市场,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滑,截至2020年4月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66%,较2018年2月份高点下降109BP,且从近期收益走势来看,产品收益率不改下行趋势,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1

二、理财产品表现不佳:基础资产收益下降

债券、非标、权益等基础资产收益的不断下降,导致银行理财收益表现不佳。当前,大多数银行理财主要配置债券、非标、权益等基础资产。从近期收益表现来看,债市收益下降明显,非标类资产收益下行风险上升,权益类资产波动较大,较难把握趋势性投资机会。

2

1.债券:收益下降明显

债市收益整体持续下行。截至2020年4月末,6月、1年、3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纷纷下行至2%以下,与去年同期相比,以上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降幅160BP左右;金融债到期收益率降幅为150BP-170BP范围左右,企业债(AAA级)到期收益率降幅为130BP-150BP范围左右。由于银行理财主要配置债券类资产,债市收益率的进一步走低,导致近期银行理财收益不断下滑。

3

2.非标:收益下行,风险上升

由于信托产品一般配置有较高比例的非标资产,因此信托产品的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非标资产的收益走势。以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为例,截至2020年4月末,此类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左右,相比前期高点,下跌80BP左右。特别地,受宏观经济表现不佳影响,非标类资产风险趋于上升,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理财配置非标资产的难度。

3.权益:波动大,趋势性机会较难把握

就股票等权益类资产而言,相比债券,其波动性较大,配置此类资产,对银行理财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银行资管机构要把握此类资产的趋势性投资机会,难度较大。

4

三、提升收益的不二法门:大类配置+组合投资

事实上,单一类别资产已无法满足控制风险的同时增厚收益。银行理财要获得竞争优势,在投资策略上就需秉持大类资产配置和组合投资的理念,即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工具来寻求高收益。

就配置工具而言,在具体投资时可以选用美林时钟、均值方差、股债轮动、风险平价等不同模型。以风险平价和股债轮动为例,通过对不同时期股票和债券配置权重的调整,可以获得更佳的风险收益比。比如,相对全部配置债券策略,通过风险平价和股债轮动策略,能实现更低的波动、更高的收益;而相对全部配置股票策略,通过风险平价和股债轮动策略,在降低波动的同时能实现更稳健的收益。

5

银行理财进行资产配置时,需根据产品客户属性的不同,选择不同量化模型进行组合投资。如果客户较为保守,风险偏好较低,此时大类资产应向无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倾斜,即增加货币类、固收类资产并减少权益类资产占比;而在量化模型选择上,可考虑最小方差、风险平价等模型,以控制理财产品投资组合的风险特征和风险敞口。若客户较为激进,风险偏好较高,此时大类资产应适度向风险资产倾斜,即减少货币类、固收类资产并增加权益类资产占比;在量化模型选择上,可考虑BL模型和风险预算模型,在实现风险分散的同时追求更高收益。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