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信银行代销兴银理财产品,强强联合放大头部效应
4月18日,中信银行开始代销兴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兴银理财)的一款短期固收类产品“兴银理财半年期稳利恒盈F款”,客户可通过中信银行App、个人网银购买。
实际上,理财子公司产品“走出家门”早有先例。最早开业的建信理财,早在2019年9月就和网商银行签订了销售协议,由网商银行代销两款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2019年12月,杭州银行也宣布与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强强联手,开放融合”,在杭州银行we理财平台上销售上述银行的理财产品。近日,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阳光碧乐活1号”也已在百信银行APP内上线。
但此次中信银行代销兴银理财产品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两者都是头部股份制银行,彼此之间是直接竞争关系,而两者的强强联合则预示着头部银行间的藩篱或许正在逐步打破,未来头部银行可能会在理财领域逐渐由竞争走向更多的合作。而头部银行本就拥有丰富的线下线上营销渠道,强强联合之后理财营销渠道方面的优势将得到几何式增强。并且,未来头部银行可能会在更多领域展开更为密切的合作,届时头部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二)区域银行面临的困境将加深
头部银行的强强联合,使得区域性银行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加深。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区域性银行本就面临多重困境。头部银行加强合作之后,彼此之间实现优势互补,竞争优势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区域性银行的生存空间则会被进一步的压缩。
营销渠道方面,区域性银行线下渠道基本局限于本地,异地扩张面临诸多问题;且由于资金实力不足,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有限,区域性银行线上渠道的铺设往往也和全国性银行具有明显差距。
运营管理方面,净值型理财产品对银行的运营管理系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系统的升级改造给区域性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对于部分银行来说甚至是难以承受的。同时,由于理财新规要求银行对每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而区域性银行单只理财产品募集规模普遍较小,导致单位管理运营成本偏高,甚至是入不敷出。
投研能力方面,区域性银行亟待建设完善的投研团队,补全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和固收、权益等领域的投研能力。但区域性银行通常缺少市场化的人才激励机制,很难吸引到优质的投研人才。此外,优质的投研人才较高的薪酬水平也将对区域性银行造成沉重的压力。
投资方面,理财新规要求每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募集规模较小的理财产品在投资时很容易触碰该限制,从而限制了投资策略和投资标的的选择。
(三)区域银行的理财联盟能够一定程度地抵消负面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性银行建立理财区域联盟的紧迫性日益增强。通过区域理财联盟的建设,区域性银行在净值化转型中面临的各种困境有望迎刃而解。
营销渠道方面,区域理财联盟成立后,通过产品互销,区域性银行的理财营销渠道将能够实质性地突破地域限制,获客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而且区域银行之间的产品互销所起到的弥补作用更强,其竞争关系相较于股份制银行更弱,这也是区域银行联盟建立的优势。区域银行的营销渠道互补后,每家机构单只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扩大,理财业务的整体规模有望扩张。
运营管理方面,单只产品规模的扩大将有效地摊薄运营管理成本,减轻区域性银行在净值化转型中面临的成本压力,甚至能够将部分银行拉回盈亏线上。
投研能力方面,联盟内的银行可以就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宏观经济走势和行业信息等方面充分交流,实现取长补短,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投研团队建设,降低人力成本。
最后,投资方面,在单只产品规模的扩大后,10%的投资限制将得到很好地缓解,可选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标的都将更加丰富,从而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收益,也有助于增强产品的吸引力。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