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资产管理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日益明确,作为维护投资者利益、保障实体产业金融安全的重要防线,第三方独立托管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在各家大力布局资产托管业务的银行中,兴业银行提出的“托管+”服务模式表现非常亮眼,推动了该行托管业务的快速发展,其发展的经验和在资产托管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值得其他银行学习和借鉴。
一、兴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现状
自2014年以来,兴业银行托管业务在调整中保持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线托管产品26,585只,继续保持行业第一位。资产托管业务规模123,840.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774.62亿元,增长6.70%,其中信托和券商资管托管规模继续保持全行业第二位。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估值类产品规模占比持续提升,其中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规模11,784.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20.18亿元;行外净值理财托管规模1,815.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0.89%。整体来看,兴业银行托管业务增长动力强劲,尤其是净值理财托管规模,较上年有极大增长。
从托管规模上看,2014至2019年,兴业银行逐年保持增长趋势,2019年突破12万亿。可以看出,近年来兴业银行托管业务发展较快,但随着规模的增大,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
其在线托管产品数量除2018年出现下滑以外,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且在2019年兴业银行在线托管产品数量位居第一。可以看出,兴业银行托管产品丰富,托管业务能力较强。
从托管收入上看,2014-2016年呈现增长态势,但2016-2019年呈现下滑态势。
2019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8)》中显示,兴业银行在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基金专户、私募基金和保险资管等领域的资产托管业务中都有较高的市占率,是托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二、兴业银行托管业务优势分析
立足“托管+”服务模式,将资产托管业务作为支撑,打造全链条客群服务体系、构建服务同业金融合作新生态。以客户为中心,以托管为平台,通过业务驱动整合行内外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实现共同成长的托管业务经营模式。在同业合作基础上,兴业银行将综合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至企业和个人终端客户,形成全链条客群服务体系,并运用开放银行理念,与同业客户协同实现产品开放、渠道共享和优势互补,构建服务同业金融合作的新模式。
团队专业能力强,保持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兴业银行托管团队坚持在资产托管业务营销、产品设计、合规内控、科技开发等多个领域深入学习,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团队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对政策的理解能力、预判能力,加强业务前瞻性研究,将客户需求与专业服务相结合。
重视资产托管科技系统的建设,全面优化运维流程、提升系统效率和安全性。业务系统方面,兴业银行资产托管系统支持全市场业务品种,并且部门内部有独立的科技团队,可实现对资产托管业务的全流程科技支持;风险防控方面,兴业银行通过系统智能化业务处理和核心系统的不断升级优化,全面应用全自动工作流引擎、参数化配置、多级管控及异常报警事件管理等科技手段,能够有效的进行业务风险防范。
总的来说,兴业银行能够长期保持资产托管行业的较高市占率,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服务模式的创新、团队能力的建设和对科技系统的重视,对于资产托管市场的服务提供者来说,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和风险防控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和实体产业的资产安全和切身利益。在此方面,兴业银行的经验和优势值得各家银行借鉴和学习。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