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7期专栏】理财产品投债券,应有哪些讲究?

分享:

一、投资债券,为何应当关注利率风险?

作为固定收益类的债券产品,相对混合类、权益类以及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风险要低很多。但是,无论是做大类资产配置,还是单独投资债券,也都需要关注债券的投资风险,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组合,规避风险。

投资债券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风险,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了解风险可以帮助我们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但众多风险中,需要重点关注利率风险,因为其对债券价格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一)债券的定价

根据债券定价公式:

01

上式中,P代表债券的市场价格,C为每期支付的利息,F为票面价格,T为期限长度,r为当前市场利率(即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从债券定价公式可以看出,债券的市场价格随利率而动,且呈负相关走势。也就是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债市走弱;当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债市走牛。

(二)债券价格与利率风险

资管新规施行以来,资管产品将逐步实行净值化管理,未来银行理财的主要配置方向将以标准化资产为主,债券资产占比仍将突出。在投资策略上,机构对债券类资产的配置将由过去持有至到期,逐步转向持有与交易并重。

由于债券价格会随债券利率的变动而变化,且久期越长,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动越敏感,为把握利率走势而持有债券,以及通过债券交易以获得更高回报,故投资债券需要关注利率风险。当利率变动时,引导债券价格变化,因此,需按照既定的债券投资策略,对诸如债券仓位、债券种类、债券久期等方面进行相机决策。

二、为防范风险,应建立怎样的分析框架?

为防范债券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利率风险,需要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然而,利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其决定因素众多且复杂,既包含名义经济增速等内生变量,又包含货币政策等外生变量,因此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本研究框架从“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和“货币与信用”两个角度出发,对当前各类宏观经济指标与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两套研究框架下结果的验证与比对,得出各类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将如何引导债券利率的走向。

(一)框架一:“增长+通胀”分析框架

内生变量方面,刻画名义经济增速,反映经济周期性,具有中长期特征,对利率变化中长期趋势起决定作用。

从利率决定的内生属性出发,分析债券利率的中长期走势。可采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两个维度来刻画名义经济增速,是从实体角度衡量经济的变化,并基于债券利率与名义经济增速的协同关系,从而构建“增长+通胀”的债券利率分析框架,相关数据均进行月度处理,以达到用高频的“增长+通胀”指数走势对国债利率进行预测。

02

CPI与PPI合成的通胀指数,再与经济增长二者合成得到“增长+通胀”指数,即名义经济增速,经数据回测分析,名义经济增速与债券利率间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用“增长+通胀”指数走势对中长期债券利率进行预测。

03

(二)框架二:“货币+信用”分析框架

外生变量方面,刻画经济政策对债券利率的影响,具有中短期特征,对利率变化中短期趋势起重要作用。

从利率决定的外生属性出发,分析债券利率的中短期走势。可采用货币与信用两个维度的数据合成“货币+信用”指数,并基于债券利率与“货币+信用”指数的协同关系,从而构建“货币+信用”的债券利率分析框架,同样采用月频数据,以生成的“货币+信用”指数走势及时对国债利率进行预测。

04

由短期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经标准化后合成的货币政策目标指数,再与信用指数二者经标准化后合成“货币+信用”指数。经数据回测分析,“货币+信用”指数与债券利率间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因本框架主要用于短期政策对债券利率的影响,因此可以用高频的“货币+信用”指数走势对中短期债券利率进行预测。

05

(三)模型应用

根据“增长+通胀”模型,如果“增长+通胀”指数反映名义经济增速下降,表明债券利率在中长期存在一定的下行趋势;如果“增长+通胀”指数反映名义经济增速上升,表明债券利率在中长期存在一定的上升趋势。

根据“货币+信用”模型,如果“货币+信用”指数反映资金供应意愿小于融资需求,表明债券利率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存在一定的上升趋势;如果“货币+信用”指数反映资金供应意愿大于融资需求,表明债券利率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