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6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转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更名为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河”)。转型成功后,中国银河将成为第五家全国性AMC,也标志着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复杂。3月17日,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在银保监会通气会上表示,随着金融开放政策陆续落实,预计今后外资和合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陆续落地。可以预见,未来必定会有更多的外资机构进入不良资产处置行业,行业的竞争将会变得愈加激烈。届时,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将形成“5+N+银行系+外资”的新格局。在“鲶鱼效应”的作用下,各不良资产经营主体将不断拓展服务对象,并完善服务手段,促使行业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发展。对于地方AMC而言,虽然行业竞争势必会愈演愈烈,但更应该看到的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机遇。
一方面,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蛋糕正变得越来越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的压力下,企业过剩产能与高杠杆经营带来的风险开始逐渐释放,落后、低效、过剩产能的去除和僵尸企业的淘汰整顿,促使长久隐遁幕后的不良资产渐渐走向台前,不良资产规模迅速增长。截止2019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41万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近1.9倍;不良贷款率来到1.86%,较2014年末增长0.6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在疫情催化下,银行不良率再度提升。根据银保监会最新公布数据,截止2020年2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30万亿,不良贷款率突破2%至2.08%。不良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意味着包括地方AMC在内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除了不良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外,不良资产的结构也出现了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大幅增加。截止2019年末,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达到1.02万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0.83万亿,增幅接近4.3倍;同期国有行和股份行分别增长0.42万亿元和0.32万亿元,增幅为88.02%和196.79%。并且,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幅也远高于全国性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资产来源以非国企为主,整体呈现零散化、碎片化的特征,并且与地方经济有很深的关联,依靠四大AMC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地方AMC的展业范围虽然被限制在所在地区,但也对所在区域的经济运行和产业结构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地方AMC大多数具有地方国资背景,而大量地方性银行的同样也是如此,因此在业务来源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不良资产的这种结构性变化给地方AMC带来了独有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AMC应当深植地方,发挥比较优势,聚焦主业,不断锻造核心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AMC需要充分的利用自己在区域资源调度、整合方面的优势。凭借背后的地方国资平台,地方AMC可以充分地发挥协同效应,帮助地方性中小银行化解风险,帮助地方企业走出困境。此外,凭借对于本地经济脉络的掌握,地方AMC在业务开展中可以站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角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帮助企业脱困解难,在化解风险的同时实现地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深度整合。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