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的出台,为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的统一化监管奠定了基调。其配套细则的陆续出台,也都体现了资管行业监管标准统一化的趋势。聚焦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本文主要从资金募集端,对比分析理财子公司产品和公募基金的区别与相似之处。
新规之前的银行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在销售端,最显著的区别即投资起点。原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起点较高,为5万元,新规之后降为1万元,但与公募基金1元起购仍有很大差距,较高的投资起点使得银行难以深入挖掘长尾客户的需求,一些潜在投资者被拒之门外,而这些投资者中却存在大量的更加契合银行理财投资风格的低风险客群。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后,投资起点对标公募基金,二者销售起点方面已无差异。
从渠道来看,银行理财目前销售渠道主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产品销售渠道扩充了其他被监管认可的代销机构,但目前来看理财子公司的产品短期内仍需借助银行的渠道优势展开销售。公募基金的销售渠道范围限制更少,随着数年前互联网的发展,网上基金代销平台崛起,目前已经占据公募基金销售的绝大部分份额。对于并不依赖银行渠道的公募基金而言,理财子公司销售渠道改变带来的挤出效应并不显著。
从个人投资者首次购买限制来看,理财子公司也可通过电子渠道进行风险能力评估,降低了对于银行理财“面签”的限制,这是理财产品线上化的重要发展机遇。从赎回机制来看,二者比较接近,并不存在对投资者购买决策造成重大影响的差别。
总的来说,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公募基金销售端的冲击,短期内主要集中在销售起点的降低和线下面签规则的打破,销售渠道的扩大的影响则是更加长期化的,将随着理财子公司的发展而逐步显现。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