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期专栏】2019年上市银行理财业务分析(一) ——国有行理财业务发展分析

分享:

2019年是各类资管机构进入实质性转型落地的一年,银行理财作为资管领域的“领头羊”,其转型进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布数据的46家上市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占全部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比重为87.72%,接近九成,因而分析上市银行理财转型情况可以从中发现整个行业理财发展、转型情况。本系列文章旨在分析2019年末上市银行年报数据,了解上市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转型情况。本文为第一部分——上市国有行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及净值化转型情况。

国有行存续理财规模稳步增长。从整体来看,相较于2018年末,2019年末上市国有行整体理财存续规模变动保持稳定。2019年末,6大国有行非保本理财存续规模共计9.19万亿元,同比增长7.95%。从市场份额来看,2018年全市场非保本理财存续规模22.04万亿,其中6大上市国有行占比38.63%,2019年上半年全市场非保本理财存续规模22.18万亿,其中6大上市国有行占比36.65%,因而预计2019年末,6大上市国有行非保本理财存续规模占理财市场的比重接近40%。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背景下,随着部分小银行逐步退出理财产品市场,理财市场将会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行业分化在所难免。


1585797681(1)

工行居首,农行增速较快。具体到各家银行来看,工商银行依然以2.64万亿的规模雄踞上市国有行理财存续规模首位,不过理财存续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列第二至第三位。这里着重提及农业银行,其非保本理财存续规模增速位居6家上市国有行之首,达22.63%,这主要得益于农行在开放式产品,特别是开放式净值型产品方面的发力,2019年末,农行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达7819.38亿元,同比增长47.9%。这也直接推动了农行理财子公司农银理财净利润的增长,2019年度农银理财实现净利润2.96亿,在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仅次于工行的3.3亿,排名第二。

不过国有行理财发展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上半年,工农中建四大行理财存续规模一度出现下滑,凸显出大行转型中的阵痛。不过随着2019年6月份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的先后登场,国有行理财业务发展、转型登上新的台阶,这也使得2019年末上市国有行理财存续规模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13.05%。

一方面,已开业的上市国有行需要处理母行与理财子公司产品对接上的事宜,这会影响上市国有行理财产品的发售与存量产品的处理。2019年9月,农行与农银理财签署理财业务委托管理协议,委托农银理财管理农行作为管理人的理财产品及相关理财业务;10月中旬,工商银行启动了理财产品的迁移工作,共有182款理财产品分批进行管理人变更与移行;11月,交通银行也发布公告,首批21款移交理财产品将于12月22日移交由交银理财管理。而截至2019年3月末,已有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预计银行母行的理财业务会逐步转接至理财子公司;另一方面,作为资管市场的“新兵”,投资者对于理财子公司和理财子公司发售的产品仍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不过,随着理财子公司在销售、投资等方面的逐渐发力,理财品牌逐渐深入人心,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会得到提升。此次疫情期间,交银、招银理财子公司推出的线上面签就受到投资者的普遍好评。

净值化转型加速,净值化程度仍然不高。从部分国有上市银行公布的净值化转型进程来看,转型速度较快,但是受到存量理财产品整改的压力影响,在2020年底实现理财产品的完全净值化转型压力较大。

1585797730(1)

从净值化转型进程来看,公布数据的建行、农行和交行净值化转型进程处于25%-45%之间,其中农业银行凭借在开放式净值型产品方面的发力,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达7819.38亿元,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占非保本理财存续规模比重达到了45.29%,存续规模和占比均在三家上市国有行中位列首位;从净值化转型增速来看,三家上市国有行普遍超过45%,交行净值化转型增速更是达到133%。这里主要是考虑到在转型初期,各家上市国有行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基数较小,在转型初期增速会更快,但是随着转型进程的深入,存量净值型产品规模逐步增大后,净值化转型增速会下滑。同时,转型后期各类型银行净值化转型中面临的产品整改和投资者教育困难也会越大,进而影响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

虽然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从股份行开始,但是上市国有行凭借着更丰富的渠道网点,更多元的产品布局成为理财市场上的领先梯队。不过也正是因为上市国有行理财存续规模更大,转型中面临的挑战也更多,目前上市国有行保本理财存续规模依然较大,存量不合规资产、产品处理难度依然较大。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