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行业成为一个新兴的蓝海,吸引各路资本竞相投资,颇有“万行皆入消费金融”的趋势。由于消费贷款直接占用企业资本,形成存量资产,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因此,资产证券化市场在生机勃勃的消费贷款中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总体来看,2017年,消费金融ABS业务出现井喷,近两年数量和规模却出现双跌。2018年消费金融证券化合计发行规模占当年新增消费类贷款比重约为7.33%;2019年发行量和发行规模进一步收缩,占同时期新增消费类贷款比重约为6.7%。具体来看,近两年消费金融ABS表现为私募发行数量减少、作为基础资产的个人消费贷款减少、上交所发行规模减少。
目前阶段已发行的消费金融ABS产品数量上多为私募产品,2017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发行规模方面,公募类消费金融ABS产品规模于2018年超过私募。相较而言,私募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更为灵活,交易场所也更为广阔,但近两年私募消费金融ABS产品数量减少明显。
从基础资产分布结构来看,个人消费贷款、个人汽车贷款、融资租赁等是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基础资产来源,而近两年,占据主要市场的个人消费贷款证券化率大幅降低,是影响消费金融ABS产品减少的主要原因。
根据发售证券的方式不同又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场内交易指的是ABS发行到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场外交易指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地方股权交易中心、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甚至P2P理财平台等这些市场。场内交易因审核严格,也能给该资产带来一部分增信效果,一般投资者为机构,投资门槛较高,而场外交易则门槛相对较低,个人投资者也可认购。据统计,自2018年起,作为场内交易市场的上海证交所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呈持续下降趋势。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居民财富的增加,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本外币消费贷款保持逐季上涨趋势,截至2019年11月底,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近10万亿元,环比增长1843.87亿元,较年初增长9833.47亿元;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33.61万亿元,环比增长4136.43亿元,较年初增长46188.09亿元。消费金融规模持续上涨,而证券化率不足,未来我国消费金融ABS增长空间较大。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