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1期专栏】1元起售理财产品分析(三)

分享:

  在系列文章一和二中,我们对1元起售理财产品的安排缘由、整体存续情况和部分产品要素进行了简要梳理,本文将继续分析1元起售理财产品的相关产品要素,并为投资者购买1元理财产品提供建议。

  1元理财产品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一般。从12月1日至12月17日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来看,理财子公司1元起售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42%,低于理财子公司非1元起售理财产品的4.50%和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4.60%,但是整体差异并不明显。转型期间,银行非标投资受限,高收益资产难觅,叠加市场流动性整体宽裕,资金利率价格下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有所走低。在高收益的非标资产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银行更多的将这部分资产“留给”更高投资起点的产品,使得1元起售的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相对较低。

表1

  1元理财产品付息周期较长,产品流动性欠佳。12月1日至12月17日银行存续非保本产品中,付息周期集中在3-6个月,其次为6-12个月。而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中,无论是1元起售产品还是非1元起售产品,付息周期均集中在1年以上,以2-3年的产品居多。虽然投资门槛低,但1元起售理财产品以封闭式为主,产品持有期较长,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而言,购买这一类理财产品要做好资金的合理分配。

图1

  1元理财产品管理费用普遍较低。未来理财子公司将成为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固定管理费、浮动管理费、销售费以及托管费将构成管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管理人有诉求也有动力提高组合收益以实现新模式下更高的管理费收入目标。梳理12月1日至12月17日存续的理财产品管理费数据,我们发现,相较于其他理财产品,1元起售理财产品在管理费方面普遍低于理财子公司非1元起售理财产品。而除平均销售费率外,理财子公司1元起售理财产品在平均固定管理费和平均托管费方面也低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

表2

  1元理财产品超额收益一般。梳理12月1日至12月17日存续的理财产品有公布管理费的数据发现,无论是银行非保本净值型理财产品还是理财子公司产品,其超额收益均集中在80%。即对于超过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的收益,80%归银行所有,20%归投资者所有。在平均超额收益方面,理财子公司非1元起售理财产品平均超额收益较低,为55.48%,而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超额收益较高,为66.27%。理财子公司1元起售理财产品超额收益为63.41%,介于前两者之间,整体让利幅度一般。

图3

  总体来看,相较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和理财子公司非1元起售理财产品,理财子公司1元起售理财产品在产品投资风格、产品形式、风险等级和超额收益计提方面均继承了银行以往的风格,差异不大。但是,在产品付息期限方面,长期化倾向明显,对于投资者的耐性和资金流动性安排提出不小的挑战。而在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方面,理财子公司1元起售理财产品稍稍偏低,好在产品管理费让利较多,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业绩比较基准上的劣势。

  综上所述,一块钱就能投资的理财产品可以说是“相当亲民”,投资门槛降低也意味着理财子公司所触达的客户范围会更广。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投资这类理财产品的过程中还是要擦亮眼睛,除了关注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产品背后的投资期限、费用情况、超额收益分配比例、资产投向、估值方式等等都得关注,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应该充分了解产品的以上信息,并与理财经理充分沟通,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选取不同类型的产品。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