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报告

分享:

10月市场综述

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持续下行,市场风险下降

全1

全2

价格指数

本月,全国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跌6BP至4.25%。

从价格指数来看,本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48点至101.71点,跌幅边际收敛。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79点至105.07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01点至96.67点。

发行指数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继续下滑,理财发行指数下行趋势扩大,环比下跌12.64点至78.97点。

从各类产品数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比环比下滑3.83个百分点至71.72%;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升3.82个百分点至24.41%;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涨0.01个百分点至3.87%。

净值转型程度指数

本月,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3639款,环比增加507款。

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65点,环比上涨0.30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63点;其中,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5.35点,环比上升0.03点,同比上升3.06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1.71,环比上升0.39点,同比上升1.17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0.79点,环比上升0.22点,同比上升0.66点。

市场风险指数

本月,全国理财风险总指数环比下滑0.72点至105.08点。其中,全国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指数为104.24点,环比下滑0.92点;价格波动风险指数为120.07点,环比下滑9.4点,下降幅度较大;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指数为98.10点,环比上升4.95点。

11月指数变动趋势

全3

风险提示及投资者建议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收益远高于全国CPI水平,在资本市场震荡调整背景下,银行理财投资回报率表现出色,且收益稳定性较高。

1.全国银行理财收益下降6BP,跌幅略有收缩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可从全国整体指数表现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全4

全国银行理财收益跌幅扩大,环比下降6BP至4.25%

全5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延续今年2月以来的下滑趋势,下滑速度较上期略有缩小,环比下降6BP至4.25%。10月,季末流动性影响结束,资金面松绑。央行保持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基调不变,通过降准操作向市场净投放7500亿元资金,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净回笼600亿元,通过开展MLF操作净投放4980亿元,开展SLF操作共292亿元。一系列锁短放长操作为市场提供充足中长期资金支持,资金面总体维持在宽松区间。

从价格指数来看,本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48点至101.71点,跌幅边际缩小,与理财平均收益变动趋势一致。短期内,“稳增长”政策组合仍占主导地位,为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偏宽松的趋势,同时考虑到银行理财去刚兑的大环境,预计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大概率将继续下行。

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延续下跌趋势,但跌幅均收敛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针对主流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分别分析其价格指数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全6

从收益水平来看,由于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本月全国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7BP至4.39%,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4BP至4.04%。

从价格指数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79点至105.07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01点至96.67点。两类价格指数延续下跌趋势,但跌幅均收敛。

封闭式非保本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跌幅略有扩大,环比下降12BP至4.57%

全7

本月全国封闭式非保本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12BP至4.57%,相应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95个百分点至109.44点,跌幅较上月略有扩大。

2.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滑加速,封闭式理财发行占比下降

银行理财发行指数反映了产品发行量的增减情况,可从整体发行量表现及各类产品发行量(申购量)占比,对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变化进行分析。

全8

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下行趋势扩大,环比下跌12.64点至78.97点

全9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为8873款,环比下降1420款。本月受国庆长假期影响,理财产品发行速度放缓,产品发行总量保持下跌趋势。同时,理财新规及理财子公司管理细则出台,产品转型路径逐渐明确,净值型产品申购量占比小幅上升。

从发行指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跌12.64点至78.97点,表明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当月发行量已远低于2015年12月基期发行量水平。

全国净值型产品发行量占比趋势性上升,开放式产品占比扩大

从各类产品的发行量(申购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比环比下滑3.83个百分点至71.72%;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升3.82个百分点至24.41%;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涨0.01个百分点至3.87%。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从各类产品占比走势来看,封闭式产品发行量占比整体处于下滑的趋势之中;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比例上行加速;净值型产品申购量占比仍保持上行趋势不变,10月上升态势略有收敛。开放式产品更为灵活,易受投资者青睐,但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净值型产品在监管政策的鼓励下,占比扩大的趋势将会延续。

全国性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滑明显,在三类银行中发行占比最低

本月,全国范围来看全国性银行理财发行量为2644款,环比减少835款;城商行发行量为3310款,环比减少296款;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为2919款,环比减少289款。从各类型银行理财发行量占比来看,全国性银行发行量占比为29.80%,环比下降4个百分点;城商行发行量占比为37.30%,环比上升2.27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占比为32.90%,环比上升1.73个百分点。本月,全国性银行发行量和占比均环比下跌,落后于城商行与农村金融机构,在各类型银行中占比最低。

3.全国银行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增速略有下降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指数反映了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数量增减情况。可从银行类型角度出发,对全国银行理财净值产品存续量变化进行分析。

全10

 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持续提升,环比上涨0.30点至2.65点

全11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3639款,环比增加507款,增速较上月扩大。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表现来看,本月,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65点,环比上涨0.30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63点。上图可看出,全国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但本月涨幅略有收缩。

城商行净值转型增速领先,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数量仍保持绝对优势地位

本月,从全国净值产品存续数量来看,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2298款,环比增加182款;城商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107款,环比增加256款;农村金融机构净值产品存续量为234款,环比增加69款。本月,城市商业银行净值转型涨幅领先,全国性银行增速放缓。

从各类型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本月,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5.35点,环比上升0.03点,同比上升3.06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1.71,环比上升0.39点,同比上升1.17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0.79点,环比上升0.22点,同比上升0.66点。整体来看,各类型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城商行在本月集中发力,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同比增长首次突破100%。

4.净值创新产品设置固定管理费回拨机制

本月,城市商业银行发行净值产品157款,占比45.77%,环比上升3.25个百分点;国有控股银行次之,发行115款,占比33.53%,环比上升4.08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47款,占比13.70%,环比下降6.01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发行24款,占比7.00%,环比下降1.31个百分点。国有行与城商行在净值产品方面布局加速,占比出现明显增加;城商行新发行净值型产品占比仍然占据领先地位,与全国性银行差距缩小。

在新发行的净值型产品收益计算上,一些银行采取创新的方式,在实际收益低于业绩比较基准下限时,以固定管理费为限回拨给客户;在实际收益高于业绩比较基准上限时,超过部分收取50%浮动管理费。不论何种情况,客户利益与银行利益始终保持一致,也减少了客户发生损失的概率,吸引投资者购买。产品创新方面,国有行与股份行借助投研优势,在净值型产品的设计上不断探索。

5.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总指数继续下行

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全12

本月全国理财风险总指数延续下行趋势,下行0.72点至105.08点,降幅缩小。央行连续发出维护合理充裕流动性环境信号,以及一系列流动性操作呵护了市场的平稳;净值化转型和打破刚兑的有序推进,使得理财产品定价愈发合理化,总风险水平下跌。

价格波动风险下行引致银行理财总体风险下降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全13

本月,全国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指数为104.24点,环比下滑0.92点;价格波动风险指数为120.07点,环比下滑9.4点,下降幅度较大;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指数为98.10点,环比上升4.95点。结合本月总风险指数下降的表现来看,价格波动风险下降是总风险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当前,理财新规及细则逐步落地后,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稳步进行,刚性兑付问题在逐渐得到解决,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总体可控;监管趋严和货币环境持续宽松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定价趋于谨慎,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下滑,价格波动风险缩小;受外围因素影响,本月股市遭遇两次深度调整,银行理财投资的基础资产风险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