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报告

分享:

8月市场综述

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下行减速,价格波动风险增加

0.10.20.30.4

价格指数

本月,全国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跌8BP至4.44%。

从价格指数表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持续回落,环比下降2.01点至106.20点,环比下降1.86%。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22点至110.19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70点至100.22点。

发行指数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继续下滑,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降4.06点至96.19点,跌幅缩小。

从各类产品数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76.90%,环比上升0.29个百分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20.11%,环比下降0.70个百分点;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3.00%,环比上升0.41个百分点。

净值转型程度指数

本月,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2648款,环比增加260款。

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1.96点,环比上涨0.25点,同比上升1.00点。其中,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44点,环比上升0.59点,同比上升2.51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1.06,环比上升0.24点,同比上升0.50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0.39点,环比上升0.09点,同比上升0.27点。

市场风险指数

本月,全国理财风险总指数小幅上行1.27点至108.75点,上行幅度明显。其中,全国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指数为105.63点,环比上升0.31点;价格波动风险指数为137.66点,环比上升13.65点,增幅较大;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指数为98.76点,环比增加3.86点。

9月指数变动趋势

0

风险提示及投资者建议

在生活消费品与房租轮番上涨环境下,银行理财收益仍是CPI水平两倍多,宜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抵御通货膨胀压力,保持投资收益稳健性。

  1.全国银行理财收益下降8BP,跌幅持续扩大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可从全国整体指数表现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1.0

  全国银行理财收益跌幅扩大,环比下降8BP至4.44%

1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延续了此前的下滑趋势,下滑速度略有加快,环比下降8BP至4.44%。8月,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同时央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7.9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超额续作1055亿元,对开发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PSL)91亿元,释放了货币政策继续维护资金面宽松的信号。但与上月相比,宽松程度呈现边际收紧。短端利率持平,长端利率下行,金融机构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从价格指数来看,本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降2.01点至106.20点,跌幅较上月有所扩大,与收益率变动保持一致。整体来看,9月虽将迎来地方债集中发行期,央行通过逆回购、MLF等方式对冲的可能性较大,流动性大概率保持在合理充裕状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大幅上升可能性较小。

  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下行加速,封闭式产品跌幅较大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针对主流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分别分析其价格指数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2

  从收益水平来看,由于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本月全国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10BP至4.60%,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7BP至4.19%。

  从价格指数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22点至110.19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70点至100.22点。两类价格指数延续了上月的下跌势头,且下跌速度均有加快,本月封闭式与开放式产品跌幅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

  封闭式非保本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较上月下降明显,环比下降13BP至4.79%

3

  本月全国封闭式非保本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13BP至4.79%,相应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90个百分点至114.78点,跌幅较上月扩大2.07点。

  2.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滑减速,城商行发行量增加

  银行理财发行指数反映了产品发行量的增减情况,可从整体发行量表现及各类产品发行量(申购量)占比,对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变化进行分析。

2.0

  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下行趋缓,环比下跌4.06点至96.19点

4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为10808款,环比下降456款。资管新规影响逐渐显现,多数银行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期,新产品发行速度放缓,因此本月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保持下跌趋势。同时,资管新规的信托与理财细则带来的监管边际宽松对发行量下跌趋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净值型产品申购数量本期仍保持上升,新规带来的净值化趋势不变。

  从发行指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跌4.06点至96.19点,表明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当月发行量已降至不足2015年12月基期发行量水平。

  全国净值型产品发行量占比趋势性上升,封闭式产品占比略微扩大

  从各类产品的发行量(申购量)占比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环比上升0.29个百分点至76.90%;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下降0.70个百分点至20.11%;净值产品申购量占比环比上涨0.41个百分点至3.00%。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从各类产品占比走势来看,封闭式产品发行量占比暂时结束了六个月以来的趋势性下降状态,占比出现上升;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申购比例连续两期下降;净值型产品申购量占比整体仍保持上行趋势不变。开放式产品更为灵活,易受投资者青睐,但也对银行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净值型产品在监管政策的鼓励下,占比扩大的趋势将会延续。

  城市商业银行超越全国性银行,发行量与占比均明显增加

  本月,全国范围来看全国性银行理财发行量为3293款,环比减少425款;城商行发行量为4176款,环比增加209款;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为3339款,环比减少240款。从各类型银行理财发行量占比来看,全国性银行发行量占比为30.47%,环比下降2.54个百分点,占比连续下降;城商行发行量占比为38.64%,环比上升3.42个百分点,占比超越全国性银行并持续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占比为30.89%,环比下降0.88个百分点。本月,城市商业银行在发行量和占比方面均有明显增加,占比高于全国性银行8.17个百分点。各类型银行发行量均衡局面被打破,城商行发行量优势凸显。

  3.全国银行净值化转型推进加速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指数反映了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数量增减情况。可从银行类型角度出发,对全国银行理财净值产品存续量变化进行分析。

3.0

  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持续提升,环比上涨0.25点至1.96点

5

  本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2648款,环比增加260款,较上月增速基本持平。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表现来看,本月,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1.96点,环比上涨0.25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00点。上图可看出,资管新规颁布的2018年4月是净值化转型的转折点,4月后转型速度明显加快,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

  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大幅领先,城商行存续净值产品增加数最多

  本月,从全国净值产品存续数量来看,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849款,环比增加81款;城商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686款,环比增加153款;农村金融机构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13款,环比增加26款。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明显领先城商行与农村金融机构,但城商行净值产品存续数量增加最多。

  从各类型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来看,本月,全国性银行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4.44点,环比上升0.59点,同比上升2.51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1.60,环比上升0.24点,同比上升0.50点;农村金融机构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0.39点,环比上升0.09点,同比上升0.27点。整体来看,各类型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提升,且增速有加快趋势。其中,全国性银行在人才、资金、基础设施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与区域性银行相比,其理财净值化转型脚步更加快速。

  4.净值新产品创新管理费计提风险准备金机制

  本月,城市商业银行发行净值178款,占比48.37%,环比上升18.17个百分点;国有控股银行次之,发行89款,占比24.18%,环比下降11.85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71款,占比19.29%,环比下降7.01个百分点。城商行新发行净值型产品超过全国性银行,占比近半,表明城商行在净值产品方面布局加速。

  某地区股份行和城商行在新发行的净值型产品设计上采取了一些创新形式,例如在风险管理上,按照产品管理费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因管理人违法违规、违反资产管理产品协议、操作错误或者技术故障等给资产管理产品财产或者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在收益设计上,针对不同的投资资产类别设置不同的业绩比较基准;在申购赎回安排上,设计产品封闭期内接受预约购买及预约赎回的机制。全国性银行与城商行纷纷加速推进净值型产品布局,并在净值型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

  5.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总指数上行

  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6

  本月全国理财风险总指数上行1.27点至108.75点,上行幅度较上月增加,接近今年4月的最高水平,显示当前市场总风险水平存在上行趋势。宏观经济形式稳中有变,外部有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影响,外需面临不确定性;国内金融去杠杆、财政整顿、股市下行、地产调控、棚改货币化降温等事件均对经济造成一定下行压力,从而使得市场总体风险上行。

  价格波动风险上行引致银行理财总体风险提升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7

  本月,全国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指数为105.68点,环比上升0.31点;价格波动风险指数为137.66点,环比上升13.65点,增幅较大;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指数为98.76点,环比下降3.86点。结合本月总风险指数上升的表现来看,价格波动风险大幅上升是总风险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当前,资管新规带来的银行净值化趋势加快,保本产品未来禁止发行,刚性兑付问题得到缓解,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总体可控;货币政策宽松而输出渠道过窄,“流动性陷阱”担忧加剧,价格波动风险明显增加;债券利率上行,银行理财投资的基础资产风险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