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晋商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7月市场综述
短期内理财新规对财富管理基准收益影响不甚显著,7月财富管理收益小幅下行
7月流动性调整及监管政策的影响持续发酵,促使财富管理收益指数小幅下行。当月经风险调整后的财富管理基准收益环比下滑3BP至5.07%。
流动性的相对平稳状态,促使各类理财产品整体收益呈现持续回落表现。其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走势,环比下降4BP至4.70%;货币基金收益大幅下滑,环比下滑67BP至3.53%;信托理财产品收益7月明显回升,环比上涨42BP至8.54%;P2P产品收益环比下降8BP至9.22%。
7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环比下降0.9点至110.75点。从当月产品收益变化趋势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监管因素及流动性因素两方面的作用下继续回落,收益逐步回落的趋势已较为明朗。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各大机构业务开拓趋缓,加快节奏寻找未来业务发展的明确方向与要求。
货币基金收益指数7月下降20.36点至107.29点。受政策影响,货币基金收益自年初开始波动并总体呈回落趋势。进入7月后,货币基金的大幅下滑除了受流动性环境的影响外,另一可能则是在监管环境大幅收严的前提下,加之跨过半年节点流动性压力略缓,部分大型货币基金主动降低收益,压缩成本控制规模,以增强风险防控的能力。
信托理财收益指数7月出现回升,环比上涨4.96点至99.74点。这与信托公司业务转型渠道阶段性成果有较大关系。考虑到信托融资渠道(主要是银信合作方面)受到限制,在融资方需求不变得情况下,资金供给的降低必然推动融资成本上升,进而带动信托收益水涨船高。预计今年信托收益整体将呈现上涨走势,同时这也有利于信托公司拓展零售客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信托高收益产品多集中于房地产行业,在各地房价调控的压力下,此类项目有一定兑付风险。
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下降0.61点至77.68点。备案制的迟迟不落地,促使P2P产品的发展受到抑制,P2P产品收益的上涨动力也受到影响,致使该类产品收益在短期内难有明显上涨变化。
2.各类市场收益指数变化及总指数展示
2.1 2018年7月各类市场产品发行及运行概况
2018年7月,410家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了9211款理财产品,与2018年6月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减少了23家,产品数量减少了3546款。新发产品数量的减少与新规落地及7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落地有关,各家银行谨慎操作。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9162款;开放式预期收益型49款;净值型产品329款;外币产品118款(未剔重)。
2018年7月共发行了1138款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19.91个月。当月集合信托的投资领域仍然包含证券市场、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等较多维度,未发生实质变化。
2018年7月,在资管新规确立了未来资管产品的估值形式后,针对货币基金的估值形式也加快了讨论的进程。据相关媒体报道,5月中旬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召开了关于市值法货币基金的研讨会,就市值法货币基金指引的“草案”内容进行了探讨。从透露信息来看,未来货币基金将实现市值法估值产品与成本法估值产品并行的局面,且结合目前发行成本法估值产品审批受限的情况来看,未来新发的货币基金产品大概率以市值法估值为主。除此之外,近期,监管层对货基T+0快速赎回业务实施限额管理,即单日的T+0赎回额度进行限制,或将导致机构投资者的离场,促使货币基金规模迎来较大幅度的下滑。
截至2018年7月,网贷平台的目前运营平台数量1645家,减少191家。从平均期限来看,2018年7月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为12.99个月,较6月拉长了0.65个月。
2.2 2018年7月各类理财产品收益表现
银行理财产品7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7%(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较6月下滑4BP;信托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约为8.54%,环比上涨42BP,上涨表现较为明显;货币基金产品收益受流动性影响大幅下跌,环比下滑67BP,至3.53%;当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22%,环比下滑8BP。整体来看,7月各类理财产品收益表现相对稳定,整体收益变动不大。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经历6月资金面趋紧,7月流动性整体维持相对平稳状态,各类理财产品整体收益呈现持续回落表现。在月中税期、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7月市场流动性表现出收益趋紧的走势,但从去年同期央行的调控力度来看,流动性明显趋紧表现不会过于明显,维持稳健货币政策及流动性管理的政策方向不变。
从收益指数分析,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7月微幅下滑,环比下滑0.91点,至110.75点。具体来看,短期期限指数环比下滑0.89点,至109.51点;而长期期限指数下滑0.93点,至114.12点。除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促使理财产品收益定价缓步下滑外,新规对于行业的影响逐步显现。新规下发后,大多数银行理财相关部门的业务重心均转向了处理存量资产,由于存量产品规模不能上涨,降低收益控制存量产品规模成为了常规操作。货币基金在7月收益大幅下滑,事实上货币基金收益自4月央行降准大量释放流动性开始变呈现出较为明确的下行趋势。除流动性环境外,监管环境的变化也倒逼部分大型货基选择主动降收益、控规模、严防流动性风险的增长。相对于银行理财及货币基金收益的回落,集合信托产品在7月迎来了冲高表现,这与信托公司业务转型渠道阶段性成果有较大关系,目前绝大多数信托公司的业务重心已从通道业务转向了主动化管理业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收益走高的信托产品多为房地产信托产品,在房地产行业持续受限的情况下,此类项目的兑付压力仍然较大。P2P产品收益指数在7月缓步下滑,环比下滑0.61点,至77.68点。在监管对于平台合规性要求的持续提升的大环境中,P2P违规、爆雷事件仍然时有发生,短期内P2P行业仍将表现出持续瘦身的态势,投资者购买该类产品时应选择规模较大的机构。
2.3 2018年7月各类市场风险事件展示
在历经一年多的理财乱象整治之后,7月银行理财无明显风险事件曝出。7月出台理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标志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执行。除部分大型银行较快的推动产品净值化转型外,更多的银行将新规后第一阶段的重心放在理财业务发展方向探索上,因此业务开展相对保守,探索转型期银行相对稳健,整体风险事件爆发的可能性较小。
7月,多家信托公司遭到监管罚单,其中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受到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处罚;厦门国际信托由于信托计划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被银保监会责令改正,并罚款;同时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因单个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持有单家公司股票超过信托产品资产净值的20%,受到贵州银监局处罚;凸显资管新规后穿透监管将成为监管层的重点盯防区域,信托业的监管与整顿仍在加码。信托公司受罚原因涉及多个方面,行业监管趋严。
货币基金虽然继续保持无风险事件曝出,但近1年的监管环境持续收严也造成了货币基金增速大幅趋缓,整体发行趋于停滞的状态。从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在资管新规的引导下,未来市值法的货币基金或将逐步兴起,使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回归正轨。不过市值法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的不稳定性与当前货币基金目标群体的风险偏好有一定的偏差,投资者是否能够接受此类产品还尚未可知。
7月P2P行业延续爆雷潮,单月新增169家问题平台,其中146家提现困难,5家经侦介入,18家跑路。事实上自2016年8月网贷暂行办法出台后,近两年的行业治理是推动P2P行业发展整体向好的。但在底层资产逐渐变差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更为严格的合规规范要求及更强的风险把控能力,前期粗放式发展的P2P行业展现出了明显的弱抗风险特性。考虑到风险在行业中的传导效应,建议投资者短期内谨慎投资。
3.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3.1 财富管理基准收益走势及分析
受益于降准和MLF中长期资金投放,7月银行体系流动性延续宽松态势。2018年财富管理基准收益及经风险调整后的财富管理基准收益走势相对平缓。从近期财富管理收益走势来看,7月财富管理收益指数小幅下降,但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对7月收益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多数银行处于探索观望期,产品仍然更多的受流动性变化影响。
当月财富管理指数环比下降1.21点,至101.97点。虽然7月一定程度受月中税期压力、政府债券发行缴款、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等因素影响,但在央行流动性调控下,财富管理收益指数走势相对稳定的总体趋势短期不变。整体而言,在维持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的大目标之下,流动性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理财产品收益也将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
7月末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从近期政策走势和外部环境来看,流动性环境逐步改善,金融机构也在审慎观望调整发展方向,财富管理收益指数呈逐步企稳态势。
3.2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7月银行理财收益率较6月下降,环比下降4BP至4.70%,其收益指数也随即下降0.9点至110.75点。从当月产品收益变化趋势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监管因素及流动性因素两方面的作用下继续回落,收益逐步回落的趋势已较为明朗。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各大机构业务开拓趋缓,加快节奏寻找未来业务发展的明确方向与要求。进入下半年,虽有央行流动性调控的保驾护航,但银行机构仍将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理财产品收益回升依然可期。
3.3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在7月明显回升,环比上涨42BP至8.54%。在收益上涨的同时,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也出现回升,环比上涨4.96点至99.74点。这与信托公司业务转型渠道阶段性成果有较大关系,目前绝大多数信托公司的业务重心已从通道业务转向了主动化管理业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收益走高的信托产品多为房地产信托产品,在房地产行业持续受限的情况下,此类项目的兑付压力仍然较大。另外,随着监管层对于信托融资渠道的规范,致使信托资金来源受到限制,而在融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资金供给降低,必然促使融资成本上涨,带动信托产品收益上行。预计信托产品近期收益在房地产项目不出现大幅变动的情况下,将保持缓步上涨趋势。
3.4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8年7月,货币基金收益大幅下滑,环比下滑67BP至3.53%,同时,货币基金收益指数也下降20.36点至107.29点。受政策影响,货币基金收益自年初开始波动并总体呈回落趋势。进入7月后,货币基金的大幅下滑除了受流动性环境的影响外,另一可能则是在监管环境大幅收严的前提下,加之跨过半年节点流动性压力略缓,部分大型货币基金主动降低收益,压缩成本控制规模,以增强风险防控的能力。
3.5 P2P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8年7月,P2P产品收益环比下降8BP至9.22%,收益指数相应下滑0.61点至77.68点。在备案制落地前夕,市场规模的扩张受到抑制,合规性调整仍然是行业当前的重要任务。具体来看,备案制的延期大幅拖慢了部分合规机构的发展步伐,造成此类机构成本相对更高,客户损失可能性更高的情况,如果监管层久拖不决,无疑对于合规机构的业务开展造成极大的冲击。当然对于部分仍处于调整中的机构,备案制的延期也给予了此类机构争取第一批通过备案的机会。从当前市场的表现来看,行业的合规性调整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机构跑路、违规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凸显出行业的规范性仍然不足。在行业整体规模受限,合规性调整仍在继续的环境中,P2P产品的收益缺乏支撑其上涨的动力,因此预计该类产品收益在备案制落地前整体呈现平稳下行的态势。
3.6财富管理收益走势及分析
从长期的收益走势变化来看,P2P产品收益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了相对稳定的走势,处于9%附近。备案制的迟迟不落地,促使P2P产品的发展受到抑制,P2P产品收益的上涨动力也受到影响,促使该类产品收益在短期内难有明显上涨变化。集合信托理财经历了连续回调后在高收益房地产项目的带动下,于本月迎来了冲高表现,环比上涨42BP至8.54%。考虑到信托融资渠道(主要是银信合作方面)受到限制,在融资方需求不变得情况下,融资成本必然有所上升并带动信托收益水涨船高。预计今年信托收益整体将呈现上涨走势,同时这也有利于信托公司拓展零售客户。7月银行理财收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走势,恰逢理财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各家银行持谨慎态度,处于业务调整与探索期,中小银行的业务重心放在了处理存量资产方面,对于未来发展方向持观望态度。相对于银行理财的稳定表现,货币基金产品收益保持了近一年较强竞争力后,终于在7月出现了大幅回落。在过去一年中货币基金过快的膨胀速度也引起了监管的高度重视,从流动性到赎回限制,多项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落地对于规范货币基金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而资管新规的出台也为货币基金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7月的收益下滑除了是对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响应外,也可能是各家基金公司主动适应市场变换,调整产品形式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