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管理收益指数月刊

分享:

  发布机构:晋商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市场综述

  各类理财产品收益指数普涨,P2P整体风险仍然偏高

  6月,各类型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迎来了全面上涨,但不同类型产品收益表现仍有较大差异。

  从具体表现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指数出现了小幅上涨,环比上涨4.84%,持续上涨的势头未因为6月流动性的宽松而有所下滑,展现了此类产品的稳定性。

  在银行理财保持收益上涨的同时,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则展现了更强的向上幅度,环比上行14.89%至131.31点。在2017年上半年,货币基金收益始终保持了极强的上升势头,在6月,其平均收益已达4.32%逼近银行理财平均收益,对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货币基金收益及规模较强的涨幅与银行资金的进入有较大关系,但由于银行资金在进出时资金量较大,导致整体流动性风险上涨,这也引起了监管的关注。因此投资者在选择货币基金之际也需注意潜在风险。

  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及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的明显上扬,信托产品和P2P产品的收益指数的上涨幅度则较为缓和。其中,信托产品收益指数在2017年上半年维持在低位震荡,并未出现明显上行走势,由于监管机构对于信托监管的收严,多家信托公司收到监管“罚单”致使信托行业整体发展将趋于稳健,预计今年信托收益指数将保持该平稳趋势。虽然信托产品收益指数较难出现明显上涨表现,但其7%左右的收益仍对投资者有较大吸引力。

  2017年6月P2P理财产品收益较其它产品仍有一定的优势,平均收益达8.90%,且该月收益指数环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从P2P产品收益指数来看,近期P2P理财产品收益有向上势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P2P收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该类产品的风险仍然过高,单月问题平台数量超过50家,所以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应投入更多的关注。

  从监管层面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4日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报告中专门探讨了当前资管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即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产品多层嵌套导致风险传递、影子银行面临监管不足、刚性兑付使风险仍停留在金融体系,以及部分非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针对上述问题,央行提出了消除套利、打破刚兑、控制杠杆、消除嵌套、加强“非标”管理和强化综合统计制度的对策。此前,监管层已出台多个文件对资管领域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打击和防范。此次央行的明确表态,进一步强化了“降杠杆、控风险、去链条”的监管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资管业务监管的走向。同时对于风险偏高的P2P行业,已有5个地区陆续下发了P2P网贷备案登记相关监管办法,加大对于P2P平台的监控,降低问题平台的出现,有利于行业重塑投资者信心,推动P2P行业的健康发展。

  2、各类市场收益指数变化及总指数展示

  2.1   2017年6月各类市场产品发行及运行概况

  2017年6月,432家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了11382款理财产品,与2017年5月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减少了1家,产品数量增加了1170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10533款;开放式预期收益型102款;净值型产品74款;外币产品193款(未剔重)。银行理财产品于6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53%(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

  2017年6月共发行了183款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20.44个月,平均收益约7.12%,投资的领域包含证券市场、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等较多维度。

  2017年6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加速上行,收益较上月上浮达14.89%;虽然6月央行加大了流动性的投放,但由于年中考核临近,整体流动性仍维持偏紧表现,在此情况下货币基金收益指数也持续上行。

  截止2017年6月,网贷平台的累积数量大约为5902家。在监管趋严的环境里,6月里新增的网贷平台数量为31家。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8.90%,环比上涨0.01%。从平均期限来看,2017年6月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为8.78个月,较5月增长了0.12个月。

  2.2  2017年6月各单项收益指数及总指数

  2017年6月,银行理财短期与长期指数均出现了大幅上扬的表现,其中短期期限指数环比上行4.94点,,较5月涨幅明显放大;而长期期限指数也展现了相似上行表现,且涨幅更为强劲,环比上涨6.07点至109.28点。6月央行虽然加大了净投放量,但由于年中考核临近,金融机构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因此资金成本仍然呈现上行态势,银行理财价格指数随之走高。进入2017年后,受监管趋严、市场流动性收紧、大额赎回等因素的影响,货币基金收益指数持续上涨。进入6月后,货币基金收益在年中资金面偏紧之际加速上行,环比上涨17.02点至131.31点,涨幅高达14.89%。货币基金收益的大幅上行也使得其规模水涨船高,但规模高涨的同时,整体风险也随之增大。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6月仍然保持较为稳定的走势,环比上行0.28点至81.11点,涨幅为0.34%。随着通道业务受限,从券商资管及基金子公司回流的通道业务促使信托规模持续增长,不过从近期的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来看,处于A级的信托公司数量仍然偏少,行业的合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P2P行业监管收严仍然处于“在路上”阶段,从短期来看,行业受冲击程度较强,整体收益呈现下行走势,不过再6月,P2P产品收益指数也迎来了微幅向上,环比上涨0.23%至74.93。P2P收益的逐步回归正轨有利于各平台维持稳定盈利的表现,降低风险事件爆发频率。

  2.3   2017年6月各类市场风险事件展示

  2017年6月,银行理财整体未显露重大风险事件,显示出上半年的风险整治工作卓有成效。但从银行整体层面所暴露的风险事件来看,银行在销售端的管理仍有增强空间,未来可考虑引入人工智能加强风险控制向下延伸的力度。在监管收严的过程中,较多信托公司因其经营的不规范性收到了监管层开出的“罚单”,如近期北方信托就连吃4张罚单,共计罚金80万元。从近期信托公司产品收益的回落来看,监管收严对于业务开展的冲击较为明显,各家信托公司增强赢利点的挖掘,不应忽视微利业务。与之相比,互联网平台的风险仍然较大,在2017年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有50家,其中停业平台数量达45家;取现困难的平台数量为1家;跑路的平台数量为4家。P2P产品收益下滑必然造成投资者的相对流失,平台盈利压力增大,不过从长远发展来看,产品收益的降低有利于产品收益与资产收益的匹配,也使得可选择资产增多,对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从近期数据来看,实现盈利的P2P平台大多降低了投资者的收益获取,以保障整体平台的稳定发展。

  2.4 二季度各类型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分析

  2017年第二季度,银行理财收益指数持续上涨,截至6月末,二季度银行理财收益指数较一季度末上涨8%。4月及5月在市场流动性持续收紧的大背景下,整体收益持续攀升,但上涨幅度有所收敛。趋缓的涨幅体现了银行理性而谨慎的定价策略,大幅降低流动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6月,银行理财受年中考核影响,收益指数明显上涨。不过年中效应属于时点型因素,不具备推动银行理财收益指数持续上涨的能力,因此预计7月,理财收益指数将出现小幅下滑。

  在二季度,信托理财收益指数表现相对平缓,整体收益变化不大,截至6月末,二季度信托理财收益较一季度上涨0.74%。总体来看,信托受市场流动性及时点效应影响并不明显,但监管环境的收严对“传统”信托通道业务的冲击仍较为明显,因此,在监管压力未缓解之际信托理财收益指数恐较难有明显上涨,信托收益指数整体走势将趋于稳定。

  货币基金指数在第二季度上涨幅度明显,整体收益已趋近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水平。截至6月末,二季度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已至131.31点,较1季度大幅上涨14.89%,同比上涨幅度更是达到68.09%。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的迅速攀升无疑增强了该类资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过快涨幅的也喻示潜在风险的迅速积累,目前货币基金收益及规模的迅速上涨也引起了监管的关注,货币基金的上涨势头近期或将有所收敛。

  P2P产品收益指数在第二季度结束了持续下行的趋势,整体走势较为平稳。随着监管持续收严,问题平台的清理出场,P2P收益正趋于理性。且随着产品收益的回落,行业盈利情况也开始好转,整体趋好的市场环境也使得2季度P2P整体规模出现明显上涨。不过从监管要求以及市场稳定发展角度来看,P2P产品收益指数在今年较难出现明显上涨表现。

  3、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3.1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呈现持续上行表现,但上行幅度持续趋缓。进入6月后,银行理财收益指数大幅上行,环比上涨4.92点,涨幅达4.84%。6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监管趋严的大前提下,年中指标考核对于银行更显重要。在此前提下,各家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的需求大涨,资金成本随之增高,银行理财收益加速上行。预计,年中时点过后,7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上涨表现将明显缓和,且不排除向下可能。但需要注意的是,6月中,央行持续给市场注入流动性,7月将出现大量资金到期的情况,如央行不再释放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将仍然维持偏紧局面,银行理财收益很难明显下行。

  3.2   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从2017年开始,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相较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与货币基金收益指数有较为不同的表现。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并未持续上涨,而是在80点附近波动。在6月,集合信托理财收益指数为81.11点,环比上涨0.28点,预计近期集合信托仍将维持平稳表现。随着监管逐步统一,未来大资管范围内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信托行业的的整顿有利于未来找准定位,突出优势。从目前的监管成效来看,在通道业务规范后,部分券商资管及资金子公司的业务回流信托,促使信托规模有向上空间。

  3.3   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货币基金收益指数涨幅在5月有所放缓后,6月迎来了加速上行,环比上涨了17.02点至131.31点,远超2016年同期水平。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的上涨与市场流动性关系较大。虽然6月市场流动性有所缓解,但整体趋紧的态势仍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同时,从7月第一周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来看,该月整体流动性趋紧的可能性偏高,造成货币基金收益指数较难有向下调整的可能。不过近期货币基金规模与收益的快速上涨所蕴含的风险也迎来了监管层的关注,下半年是否会受到来自监管的限制还未尝可知。

  3.4  P2P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7年6月,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微幅上涨0.18点。从P2P产品近期走势来看,2017年2月开始其收益指数便未出现明显下滑的情况,整体收益维持在75点附近震荡,收益指数变化开始趋于平缓。这表明P2P产品收益在经历了2016年收益的大滑坡后,已逐步回落至了正常区间。目前全国各地区陆续下发了P2P网贷备案登记政策,明晰了行业的合规性发展路径。随着P2P收益的逐步回归正常区间,P2P平台的盈利也将趋于常态化,行业整体风险也将逐步下滑,未来P2P行业发展值得投资者关注。

  3.5   财富管理收益走势及分析

  2017年6月,P2P平台产品收益率表现相对稳定,环比微幅上涨2个BP,至8.90%。从近期P2P产品收益率的变化来看,整体收益已逐步稳定。但从行业风险程度观察,P2P行业风险事件爆发概率仍然较高,对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此类产品仍然不是投资首选。除P2P产品外,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相对平稳的维持在较高水平。2017年6月,集合信托平均收益达7.12%,呈现持续微弱的上涨表现。随着行业的转型发展,信托产品开始深挖细分市场,着重体现各类产品的差异以替代同质化产品的价格竞争,因此整体平稳向上的收益走势符合市场及监管的预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2017年上涨幅度较为明显,2017年6月,银行理财收益较年初上涨了47个BP,整体收益有较强吸引力。

  2017年银行理财监管持续收严,同业理财受到重创,较多银行转战零售理财领域,但由于产品整体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因此价格战在所难免。在资产断各市场价格没有明显变化的前提下,产品端收益的上涨无疑将增大银行理财的风险,因此预计下半年随着监管细则的明确,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将会出现适度的回落。货币基金收益率在6月继续呈现大幅上涨趋势,环比上涨56个BP,这与整体市场流动性偏紧有较大关系。货币基金收益与规模的快速上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有较大关系,但由于此类机构申购额度通常较大,因此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也持续增大,投资者在未来投资过程中需要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