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报告

分享:

1.5月市场综述

全国理财价格指数平稳下行,总风险得到抑制

5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延续下降趋势,市场总风险下行。

从理财价格指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继续下行,已连续三个月下跌,环比下跌1.63点至110.57点。不同开放类型产品价格指数走势均有所下跌,走势趋同,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43点至115.03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结束连续17个月的上涨后,连续两个月出现下跌,本月环比下跌1.93点至103.88点。

从收益表现来看,本月全国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下降7bp至4.62%。本月市场流动性虽然由于双税期的原因有一定波动,但是整体来看较为宽松,资金面较为平稳,这也是银行理财产品指数及收益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风险指数来看,全国风险指数下行,风险受到较为有效的抑制,本月环比下降3.19点至106.03点。从近期三类风险的表现来看,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银行刚兑将被逐步打破,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出现小幅下跌,本月环比下跌1.49点至106.04点;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出现较为大幅度下跌,环比下跌9.22点至91.26点;5月央行的通过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缓解税期、票据到期等因素引起的流动性结构性趋紧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整体资金面趋于平稳,因此,价格波动风险指数本月处于平稳状态,较上月仅上涨0.08点。

从财富指数来看,银行理财财富指数相较4月环比上涨0.42点至110.64点,增速稳定,全国银行理财财富继续稳定累积。

整体来看,5 月流动性的压力点在于 15 日为月度纳税报税截止期,31 日为企业所得税年度清缴截止日期,双税期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一定波动。但在月中与月末公开市场净投放的共同作用下,市场流动性环境仍然维持了较高的稳定性,这也表明稳健中性的思路并未发生改变。同时,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央行 5 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 347.6 亿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资金面的平衡以及大额风险暴露新规等监管措施的平衡落地,有助于利率小幅下行,但是市场对长期流动性仍比较谨慎,机构也应加强对应的流动性管理。


2.银行理财各类型指数展示

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稳步回落,不同开放类型产品价格指数走势趋同。2018年5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持续下行,环比下跌1.63点至110.57点,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继续下跌,环比下跌1.43点至115.03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在结束连续17个月的上涨后,本月继续回落,环比下跌1.93点至103.88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走势趋于一致。

全国风险指数下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大幅下降。总风险指数环比下降3.19点至106.03点,其中,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均有所下跌,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环比下降1.49点至106.04点,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环比下降9.22点至91.26点,下滑幅度较大,价格波动风险本月处于平稳状态,环比微幅上升0.08点至130.65点。

2018年4月,银行理财财富指数相较3月环比上涨0.42点至110.64点,增速稳定,全国银行理财财富继续稳定累积。


3.银行理财价格指数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我们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来对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

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加速下行。近3个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进入下行趋势,跌幅逐渐扩大。年初以来,流动性宽松程度超出市场预期,货币市场利率稳步回落带动银行理财收益逐步回落,从 5 月的收益变化来看,5 月中旬的流动性压力在央行的调控下并未对市场造成冲击,同时随着 1560 亿 MLF 和 347.6 亿 SLF 的操作,对改善流动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类型价格指数走势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还可以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两个方面观察各类型价格指数的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封闭式与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已是连续三个月下跌,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在结束了连续17个月的上涨后,已连续两个月下跌,步入下行通道。受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在资金面趋于宽松的情形下,理财产品价格指数自然会有所下滑,同时,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机构对于新发产品的态度普遍谨慎,以往通过“以价冲量”的情况将得到抑制。


4.银行理财风险指数

银行理财风险指数走势

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全国银行理财总风险下行。本月全国理财风险结束连续上涨的趋势,开始下行,下行幅度较大,显示总风险水平受到有效抑制。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银行资管开始步入平稳转型通道,本月又紧密出台《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监管政策,旨在防范重大风险,维持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的稳定。

银行理财各类风险展示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大幅下降。本月价格波动风险维持平稳状态,仅微幅上涨,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小幅下降,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下降幅度较大,结合本月总风险指数下滑的表现来看,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大幅下降是总风险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市场情绪逐渐回暖,使得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下降;资管新规逐步落地,基本符合此前各机构的预期,业务转型逐步开始落实,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受到抑制,同时结合央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呵护市场资金面的平稳,价格波动风险也处于较于稳定的状态。


5.银行理财财富指数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指数反映的是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收益。

全国财富指数保持平稳上涨。虽然资管新规已明确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方向,但目前银行理财市场仍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因此收益与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随时间推移持续上行,仅有单月增幅差异的变化。2018年5月,财富指数达110.64点,涨幅平稳,银行理财财富稳定积累。

从投资者角度而言,投资银行理财稳定的财富增长曲线,有利于投资者对自身资产的保值及增值。根据存续期是否开放来看,封闭式产品财富指数始终高于开放式产品,显示出产品流动性越高,收益越低的逻辑。这一结论也体现在不同期限的封闭式产品财富指数有所不同:产品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财富指数越高,即收益越高。对于投资者,可结合自身的流动性和收益需求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从而实现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