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管理收益指数月刊

分享:

  发布机构:晋商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本月市场综述

  9月主要财富管理产品收益全线上涨,季末效应影响显著



  9月,受市场流动性收紧的影响,各类理财产品均表现出了上行趋势。

  从具体表现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虽然在8月经历了小幅下滑的变化,但进入9月后,在季末效应的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重现上涨表现,环比上涨2.34点至108.09点。虽然9月同业存单大量到期等短期因数是促进银行理财收益指数明显上涨的主因,但从整体来看,银行理财收益指数的持续上涨以及央行在9月维稳的公开市场操作均说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仍未进入下行通道,且随着年末的临近,产品收益还有一定上升空间。当然,大环境的逐步稳定也决定了理财产品收益很难出现2017年上半年那样的大幅上涨表现。从不同类型产品的收益指数表现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受短期因素影响更大,而不同期限的封闭式产品在季末因素的影响下,收益变化差异并不明显,涨幅均在2.5个点左右。

  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在2017年7月至8月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回落表现,这与市场流动性变化及监管环境变化有较大关系。受季末流动性收紧的影响,本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终于扭转下行表现,环比上涨3.34点至123.10点。虽然本月收益有所回升,但从近期的监管文件来看,货币基金持续上行的动力并不充足。从近期文件来看,《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将促使货币基金的投资比例及结构发生变化,或将导致货币基金收益持续下行。因此,长期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的回落趋势仍然大概率延续。

  9月,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继续稳步攀升,环比上涨0.55点至83.81点。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上行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是市场流动性趋紧,无风险收益率走强,带动固定收益率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上行;第二是在监管趋严和季末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来自同业资金趋于减少,为此新发行信托产品需要提高收益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由于同业资金注入的明显减弱,9月新成立产品的募资情况不及预期,即使提升收益也未能改善这种情况。

  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上涨1.00点至77.91点。自2017年初,监管层加大了对于P2P产品的规范力度后,此类产品的收益指数的整体变化趋势表现更为平稳。2017年2月到9月,P2P产品收益指数仅上涨5.68%,与2016年的大幅变动差异较大。相对稳定的收益变化,凸显出此类产品的风险控制有明显提升,定价逐步趋于稳定。虽然问题平台数量仍然偏多,但从长远来看,行业风险保持着持续下行的趋势。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结束后,银监会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将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切实控制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健康稳定发展。监管层将继续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做出部署,尤其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监管将在资管业、银行业等问题突出领域“放大招”,凸显整体监管环境并没有放松。各银行应做好自查工作,同时根据市场经济表现,调整业务节奏,降低无序扩张步伐,引领资金“脱虚向实”,并继续推进净值型产品研发、FOF与MOM投资业务布局,促使理财业务回归本源。对于信托行业来讲,9月初,《关于意向承销类会员(信托公司类)参与承销业务市场评价的公告》的披露无疑利好信托业的长期发展,这使得信托公司能够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业务,促使信托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信托公司的逐步转型。但是由于准入门槛较高,承销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等因素,使得短期内大多数信托公司仍然持观望态度。对于货币基金而言,上半年过快的发展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以至于年中多项政策出台以规范货币基金的发展,而近期《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的披露,对于大型货币基金的投资比例及结构冲击均较大,或将使得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继续回落。

  2.各类市场收益指数变化及总指数展示

  2.1   2017年9月各类市场产品发行及运行概况

  2017年9月,448家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了10614款理财产品,与2017年8月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增加了13家,产品数量减少了777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10486款;开放式预期收益型59款;净值型产品69款;外币产品212款(未剔重)。银行理财产品于9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58%(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较8月上涨6个BP。

  2017年9月共发行了231款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21.23个月,平均收益约7.32%,较上月收益小幅上行。9月集合信托产品在产品数量及收益双增长的同时,产品平均期限也明显增长,因此在讨论产品收益变化时,也需要注意产品流动性的变化。当月集合信托的投资领域仍然包含证券市场、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等较多维度,未发生实质变化。

  2017年9月由于流动性呈现偏紧表现,货币基金收益指数有明显回升态势;从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的变化来看,9月受季末调整、大量同业存单到期、节假日因素等多重原因影响,货币基金收益反弹较为明显,但短期影响因素消散后,货币基金收益指数或出现明显回落表现。从投资者角度考虑,货币基金作为一种现金管理工具,在当前的收益表现下,仍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截止2017年9月,网贷平台的累积数量大约为5929家,新增平台6家。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25%,环比上涨0.12个百分点。从平均期限来看,2017年9月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为8.9个月,较8月缩短了0.2个月。

  2.2  2017年9月各单项收益指数及总指数

  2017年9月,各类型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指数均呈现了小幅上涨表现,整体上涨幅度趋同。从银行理财产品表现来看,短期期限指数环比上涨2.33点,至106.98点;而长期期限指数环比上涨2.38点,至108.09点。近期银监会表态,对于今年上半年开始的整治市场乱象行动的结果表示满意,有效地遏制了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势头。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监管,规范交叉金融业务风险,确保银行运行稳健,风险可控。从监管的表态来看,今年监管环境将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动,银行理财将在新环境中迎来发展期。在监管对于资金使用进行规范之后,商业银行将在新的环境中探索投资方向,未来随着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逐步提升,以及FOF和MOM等方式的逐步成熟,银行理财在权益类市场中的参与度将继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投资愈加多样性,通过委外等模式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也将愈加紧密。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投向的拓展获奖推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的上涨。与银行理财上行表现相当的是货币基金产品。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在本月展现了明显的上涨表现,继续环比上涨3.34点至123.10,涨幅为2.79%。货币基金的逆转向上与9月多重因素导致的流动性压力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同业存单余额持续增长,每个季度末的到期量也将持续涨价,这就使得季度末的同业到期压力倍增,再加上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季度末的流动性趋紧应属意料之中,预计随着年末将至,11月-12月在央行不大幅释放流动性的前提下,货币基金收益指数还将迎来一波上行表现。9月除银行理财即货币基金产品收益迎来上涨外,信托理财产品及P2P产品也出现了一定的向上幅度,但作为收益相对较高的两类产品,信托及P2P产品的收益指数上涨幅度也偏弱。其中信托收益指数上涨055点至88.81点,而P2P收益指数则上涨1.00点至77.91点,均显示出相对稳定的收益走势。

  2.3   2017年9月各类市场风险事件展示


  2017年9月,银行理财市场整体未显露重大风险事件。在今年严监管的背景之下,银监会系统公布的罚单近2300张,对于银行乱象起到了极大的遏制作用,也促使银行理财的潜在风险持续降低。因此现阶段银行理财整体风险较小,符合投资者资产保值投资品的需求。相对而言,同为低风险产品的货币基金,由于近年来的高速扩张以及收益的迅速上扬,潜在流动性风险迅速积聚,引起了监管的重视,致使近期多份文件开始对货币基金的投向、流动性管理等做出限制。其中,10月1日实施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将影响货币基金的投资比例和结构,或将促使货币基金收益迎来下调。相比较两类低风险产品的表现,信托理财业务的整体表现相对稳定,但房地产信托仍然面临一定的风险。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推进,房地厂投资收益呈现持续收缩的迹象,再加上对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收紧,致使开放商的再融资难度增大,流动性链条变得更为脆弱,因此信托理财产品潜在风险仍然值得投资者注意。9月,互联网平台的风险呈现井喷表现,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较8月大幅增加,仅跑路平台数量便达12家。虽然P2P的相关规范持续进行,但前期堆积的风险仍然没有释放完全,在9月更是出现了多达70家的停业及问题平台。9月中,《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与整改工作指引表》的流传凸显了监管层仍然没有松懈对于P2P行业的整顿力度,预计10月问题平台数量会有所缓和。

  3.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3.1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年中过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波动,至9月,整体指数走出了一波明显的上扬,环比上涨3.34点至108.09点,创出了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新高。9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的明显上涨与季末的短期流动性收紧有较大的关系。无论是同业存单的大量到期,还是银行资金的留存需求均促使市场资金紧缺,银行需要通过调整产品收益抢夺资金的目的。预计10月中,在短期因素影响力削弱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或将出现小幅下滑的表现,但在年末效应逐步增强后,预计第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的整体表现仍将呈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走势。

  3.2   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从趋势来看,无论是在流动性过紧的2017年上半月,还是在流动性略微宽松的6至8月,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均呈现出缓步上行的表现,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定。不过聚焦到9月,虽然当月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依然保持了上涨趋势,环比上行0.55点至83.81点,但新发产品的募集总额却出现了收缩表现。这主要是由于严监管环境中,市场流动性在季末收紧,同业资金供给减少,促使了信托产品募集量有较大减弱。预计在9月过后,这种情况将有明显改善。

  3.3   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7年9月,货币基金了扭转8月的下行表现,环比上涨3.34点至123.10点。在连续两月呈现下行表现后,本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重新逆转上行。在《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发布后,货币基金的投资比例及结果均会发生变化,或将导致货币基金收益持续下行。因此,9月货币基金的上涨,更多的是受短期因素影响,从长期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的回落仍未结束。

  3.4  P2P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7年9月,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上涨1.00点至77.91点。自2017年初,监管层加大了对于P2P产品的规范力度后,此类产品的收益指数的整体变化趋势表现更为平稳。自2017年2月到2017年9月,P2P产品收益指数仅上涨5.68%,与2016年的大幅变动差异较大。相对稳定的收益变化,凸显出此类产品的风险控制有明显提升,定价逐步趋于稳定,虽然问题平台数量仍然偏多,但从长远来看,行业整体风险保持着持续下行的趋势。

  3.5   财富管理收益走势及分析

  2017年9月,P2P平台产品收益率小幅上涨,环比上涨12个BP,至9.25%。从收益变化来看,虽然8月P2P产品收益有微幅回落迹象,但整体收益走高的趋势仍未发生变化,预计第4季度,该收益趋势仍将延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收益走势较为平稳,但是行业风险事件频发也使得投资者在选择此类资产进行投资时,更应提高警惕。集合信托收益率继续稳步上涨。2017年9月,集合信托平均收益达7.36%,环比上涨16个BP。在9月信托公司获得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资格后,对于信托拓展收入来源有较大帮助。但是考虑到债券承销市场竞争本就激烈,且整体准入门槛较高,因此短期内参与其中的信托公司数量及规模均不会太大,以至于此次政策的出台并不会对集合信托收益造成过大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2017年9月重新呈现上涨表现,但作为低风险产品,整体收益与P2P产品及信托产品仍有一定差距,不过从近几月风险事件爆发的数量及程度来看,风险厌恶型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仍然是更加合适的选择。与之相比,同为低风险产品的货币基金在今年上半年受市场流动性收紧的影响,收益率持续上涨。但是随着近期流动性表现趋于中性,货币基金收益率展现了回落迹象,结合近期监管政策的引导方向,货币基金收益下行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