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财富管理收益指数报告

分享:

  发布机构:晋商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本月市场综述

   1月财富管理基准收益率回落,银行理财收益上涨大趋势不变

   1月,迈过年末时点后,财富管理基准收益率迎来了短期回调,环比下降13BP至5.04%。从长期走势来看,支撑各类理财产品上涨的因素仍存,财富管理基准收益率的上涨趋势未发生根本改变。

   2017年对于财富管理市场而言是转折的一年。自银行理财受MPA扩容限制起,各类理财产品便面临着监管环境大幅收严的局面。受其影响,作为资管行业“老大哥”的银行理财规模同比增速从23.62%衰减到了1.69%,凸显监管环境巨变对于行业发展模式的巨大冲击。从收益变化来看,2017年上半年资金面加速收紧的局面促使各类理财产品收益上涨明显,尤其是对流动性更为敏感的货币基金,上半年收益上涨171BP,增幅达65.51%。自2017年6月央行采用“削峰填谷”的操作方式后,市场流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增幅也趋于平缓,直到12月末,在年末效应的带动下各类理财产品收益才迎来了新的一轮冲高表现。

   进入2018年后,受岁末短期因素推动上行的银行理财收益,首月出现了小幅回落,平均收益环比下跌17BP至4.63%;相对于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的小幅回落,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的下滑较为明显,当月环比下滑42BP至4.23%;信托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受年末因素影响较小,在12月及1月均保持了较为平稳的上涨态势,且在2018年1月,信托理财产品成为了唯一一类收益上涨的产品,其收益环比上涨12BP达8.03%;P2P产品收益虽然在12月没有明显上涨,但进入1月后,其收益表现仍呈现一定幅度地下滑,环比下滑23BP至9.13%。

   1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环比下跌3.81点至109.11点。在2018年首月,资金面表现相对平稳,虽然月中缴税、缴准并叠加MLF到期等因素促使银行体系流动性略显紧张,但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MLF(中期借贷便利)的长短期组合拳下,流动性扰动得到了较好地控制,资金面较过往同期维持在相对宽松的水平。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促使银行理财收益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在1月下跌12.77点至128.57点。从近期变化来看,随着提现及业绩冲量压力的减弱,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迅速回落,凸显出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稳定性明显低于银行理财产品,更易受到短期因素影响。同时,考虑到未来货币基金的估值方式也可能向公允价值法转变,其收益的稳定性或受到更大的冲击。

   信托理财收益指数环比上涨1.31点达91.34点。在信托产品收益稳步上行的过程中,信托行业的发展也呈现了新的格局。随着55号文对于银信合作业务的规范,以及2号文重塑信托之于非标资产的重要性后,信托公司在2018年的发展将表现出传统与创新并存的格局,展现行业发展的多元化。

   当月,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下滑1.87点至76.92点。随着平台经营的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单纯拉高收益吸引投资者的模式将逐步被淘汰,P2P产品定价也渐渐回归合理范围,较多平台已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模式,盈利的平台数量也持续增多。预计2018年,合规性仍然是全年的发展主基调,产品收益走势也将以稳健为主。

   2.2017年财富管理市场回顾

   2017年作为监管大年,无论是 银行理财的“三三四十”监管浪潮,还是网贷行业的“1+3”制度体系建设均喻示着, 2017年将是资管行业夯实基础,强化制度建设,重拾资管本源的一年,这也决定了资管行业的高速扩张期已然结束,在转型调整过程中甚至可能出现绝对规模短期萎缩的情况。具体来看,2017年第二季度监管的突然发力对于以银行理财为首的资管行业冲击最大,各家机构较难准确掌握监管方向及力度,促使第二季度的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收缩。在进入下半年后,随着金融机构逐步摸清监管的思路及力度,以及监管层也主动调节监管节奏,避免出现“治理风险带来的风险”,行业的发展重现抬头表现。不过由于严监管的环境仍将持续,预计2018年整体资管行业的规模扩张速度将继续保持在较低范围内。在规模增速大幅降低的同时,各行业风险也加速出清,接二连三的“天价”罚单也警醒从业人士,未来业务开展应更为谨慎,合规建设应成为未来发展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2017年资管行业规模扩张受限的同时,产品收益并未因此而有所衰减。从2017年财富管理基准收益的走势来看,全年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总体呈现出较为平稳的上行走势。总体来看,2017年6月及12月财富管理基准收益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上涨态势,凸显出年中及年末时点对于各类理财产品收益影响仍然较大。另外,虽然2017年全年的财富管理基准收益走势相对平稳,但具体到不同类型产品,收益走势差异仍然较大。由于2017年上半年资金面持续收紧,货币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涨幅明显,尤其是货币基金在2017年上半年涨幅达到65.51%。但随着2017年6月,央行采用“削峰填谷”的方式调控流动性,两类产品的收益走势日趋稳定。相比而言,信托理财产品及P2P产品受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相对偏弱,整体走势更为平稳,其中,P2P理财产品在2017年末其他各类产品均受年末因素影响大幅拉升的同时也保持较为稳定的收益增幅。考虑到监管环境的收严以及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以至相对高点,预计各类理财产品在2018年的上涨空间较小,大幅拉升的可能性较低,但由于市场流动性环境等因素未发生本质变化,整体收益缓步上行的走势仍将大概率延续。

   3.各类市场收益指数变化及总指数展示

   3.1   2018年1月各类市场产品发行及运行概况

   2018年1月,476家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了15477款理财产品,与2017年12月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增加了24家,产品数量减少了4431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15346款;开放式预期收益型35款;净值型产品96款;外币产品195款(未剔重)。

   2018年1月共发行了317款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22.11个月。当月集合信托的投资领域仍然包含证券市场、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等较多维度,未发生实质变化。

   截至2018年1月末,货币基金总份额从4.28亿元下滑至3.61亿元,减少了6700亿元,跌幅高达16%。这凸显了货币基金产品作为日常零碎资金理财产品的代表,在面对大型假期临近时规模波动将较为剧烈,也表现出当前投资者对于年终奖的投资规划上并未将货币基金作为主流投资产品。

   截至2018年1月,网贷平台的累积数量大约为6016家,新增平台46家。从平均期限来看,2018年1月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为10.62个月,较12月拉长了0.6个月。

   银行理财产品于1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63%(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较12月下滑17BP;信托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约为8.03%,由于信托产品在12月上涨幅度相对缓和,因此其1月收益继续维持上行走势,环比上涨12BP;货币基金产品在12月末受年末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冲高走势,但在年末过后随即迅速走低,环比大幅下跌42BP,至4.23%;当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13%,环比下滑23BP。

   在2018年首月,资金面表现相对平稳。虽然月中缴税、缴准并叠加MLF到期等因素促使银行体系流动性略显紧张,但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MLF(中期借贷便利)的长短期组合拳下,流动性扰动得到了较好地控制,资金面较过往同期维持在相对宽松的水平。较为良好的流动性环境促使各类型产品收益指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从收益指数分析,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1月有一定幅度的下跌,环比下降3.81点,至109.111点,重回110点之下。具体来看,短期期限指数环比下滑3.59点,至108.79点;而长期期限指数也则下滑4.40点,至109.95点。受年末效应影响更甚的货币基金类产品在1月的回落也更为明显,环比下降12.77点,至128.57点。从近期变化来看,随着货币基金业绩冲量压力减弱,以及整体规模的缓步回升,其收益指数也迅速回落。信托产品收益指数在本月继续维持上行态势,涨幅较12月有所收敛,环比上涨1.31点至91.34点。整体来看年末效应对于信托产品收益走势的影响并不大,该类产品在12月及1月均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收益走势,且随着监管加强信托作为非标投资通道的重要性来看,整体信托行业的发展仍将保持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P2P产品虽然并未在2017末表现出大幅上涨的走势,但在2018年初却呈现出了明显的收益回落,环比下滑1.87点至76.92点。

   3.3   2018年1月各类市场风险事件展示

   2018年1月风险事件展示

   银行理财信托货币基金网贷平台

   风险事件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因违规销售理财产品受罚多家信托被地方银监局处罚;10亿级信托现兑付危机无明显风险事件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达72家

   2018年1月,在监管层不断释放趋严信号的同时,银行资管条线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工作也继续执行,当月便有多家银行因资管条线的违规操作遭受罚款。多数银行违规行为出现在分支行层面,如中信银行南宁分行因违规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金提供理财融资被罚40万元等。从近期公布的监管处罚来看,大型银行对于分支行的控制力度较弱,导致了分支行层面的,尤其是在销售端的违规行为接连曝出,而中小银行由于整体体量较小,总行对于各分支机构的控制力度也更强,整体行事风格也更为保守,违规事件相对更少。同样作为低风险产品的货币基金在本月并无明显风险事件,考虑到2017年下半年多项政策文件严控货币基金的规模扩张,货币基金整体发展较为谨慎,不过随着近期首只采用公允价值法估值的货币基金诞生,未来货币基金在回归资管本源路途上,整体风险有放大可能。在银监会重拳整治市场乱象的过程中,信托也未能幸免于难,多家信托公司因“违规要求提供担保”、“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违规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部分政府融资平台业务由地方政府变相提供担保”等问题受到了监管处罚。相对于银行理财风险事件集中于分支行的销售端,信托行业的风险事件则更为分散,凸显出2018年中,合规性仍然是信托发展过程中最应重视的环节,对于相关政策要求应做到逐一核查、深入本质、关注细节。12月P2P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72家,较12月增加了34家。从行业发展来看,P2P行业呈现出了整体规模持续增长、平台数量逐步下降的良性发展态势,随着监管的持续加码以及2018年网贷备案登记的正式落地,预计2018年末网贷平台还有减少的空间。

   4.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4.1 财富管理基准收益走势及分析

   从2017年全年来看,财富管理基准收益呈现了相对平稳的上行走势,但也凸显出年中及年末时点对于理财产品收益整体影响较为明显,促使平均收益有较为明显的上扬表现。图中两条曲线分别反映了财富管理基准收益,以及将不同类型产品风险调整至同一水平后所展现的经风险调整后的财富管理基准收益。对比两类收益曲线可以明显观察到,两条曲线的走势相仿且差异相对稳定,但差距较大,整体维持在150BP左右,表明当前财富管理市场整体风险仍然较高,投资经验不够丰富的投资者应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考虑。从1月收益表现来看,经风险调整后的财富管理基准收益为5.04%,同样保持在了相对高位。

   当月财富管理指数环比下滑3.32点,至101.87点,低于12月的高点,但仍然高于11月的水平,凸显出各类理财产品的综合收益仍然呈现出缓步上涨的表现。

   4.2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1月银行理财收益率出现明显下行走势,环比下滑17BP至4.63%,其收益指数也随即下滑3.8点至109.11点。从具体产品来看,短期限及长期限产品均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收益下跌态势,且长期限产品下跌表现更为明显。虽然银行理财收益整体呈现下行走势,但仍然高于11月水平,表明银行理财收益缓步上行的局面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近期理财产品收益仍然大概率维持缓步上行走势。

   从货币环境来看,随着货币政策继续保持中性偏紧的态度,银行理财收益有一定的向上动力,但考虑到银行理财投向限制的升级,目前收益处于相对高位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向上的空间并不大。这也凸显出2018年银行理财收益走势将与监管导向联系更为紧密。

   4.3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在1月有所收敛,但整体上行趋势并没有改变,环比上涨12BP至8.03%,在收益上涨的同时,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也环比上涨1.31点至91.34点。整体来看,信托收益的走势变化相对平稳,持续上涨的态势较为明显,不过考虑到实体企业对于融资成本增高的承受能力,信托收益上行的空间或将较为有限。

   随着1月6日《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的颁布,在银行投资非标资产过程中,信托通道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虽然从监管目前的态度来看,对于非标投资是表现出了抑制态度的,但出于合理范围内的非标投资仍然得到了监管的允许。除此之外,加强标准化投资、股权投资和投行业务成为了未来信托公司的新的发展出路,部分信托公司已加大相关领域业务的开展,在新业务逐步开展而传统债权类融资业务得以保留的时期,信托行业整体发展日趋多元化。

   4.4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可以看出在2017年一整年中,货币基金收益呈现了较为明显的持续上涨走势,且在12月末迎来了大幅冲高的表现。但进入2018年后,货币基金收益回落较为明显,环比下滑42BP,货币基金收益指数也环比下跌12.77点至128.57点,过大的收益波动凸显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受短期因素影响显著。

   虽然1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但仍然处于11月指数之上,凸显1月货币基金的下跌走势仅仅是12月的冲高表现的回调,整体收益率走高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近期,第一只采取市价估值法的货币市场基金已上报待批,表明货币基金也将不再刚性兑付,在推动货币基金逐步回归资管本源的同时,也预示着货币基金未来收益的波动将更为剧烈。

   4.5 P2P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8年1月,P2P产品收益环比下滑23BP至9.13%,收益指数环比下滑1.87点至76.92点。随着网贷平台备案的临近,较多平台开始加速整改、转型、退出,不排除P2P产品收益继续下降的可能。

   从2017年全年的走势来看,P2P整体收益趋于稳定,这得益于2017年网贷行业的整治行动,随着网贷行业“1+3”制度体系的逐步深化,行业呈现出整体规模持续增长,行业资源逐步集中、资产争夺愈加激烈的良性发展循环之中。随着平台经营的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单纯拉高收益吸引投资者的模式逐步被淘汰,产品定价也渐渐回归合理范围,较多平台已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模式,盈利的平台数量也持续增多。预计2018年,合规性仍然是全年的发展主基调,产品收益也将以稳健为主。

   4.6财富管理收益走势及分析

   2018年1月,P2P平台产品收益率小幅下跌,环比下滑23BP,至9.13%。从收益变化来看,自2016年开始的监管收严,促使P2P网贷平台的投资范围进一步收窄,较多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受到限制,推动P2P产品收益持续回落。同时,随着监管机构将P2P平台定义为信息中介性质, P2P平台不能提供信用担保的定位将更加清晰,投资者在选择此类资产投资时也应更加注重资产的安全性。集合信托产品收益在近期持续走强,1月的平均收益达8.03%,环比上涨12BP。虽然近期信托行业收益与规模持续增长,但考虑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信托行业的规模增速及收益表现均可能出现回落,且在55号文发布后,随着“去通道”要求的进一步推进,信托行业的绝对规模可能出现一定地下降,未来信托行业将更加注重市场细分,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银行理财产品在经历了年末冲高后,重新回到了平稳上行通道中,当月收益为4.63%,仍高于2017年11月收益(排除12月年末冲高走势),凸显出产品收益的稳定性。考虑到2018年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再叠加银监会对于降低企业负债率及抑制居民杠杆的要求,大概率致使资金价格持续上涨,成为推动银行理财上行的动力。不过由于目前银行理财收益已处于相对高位,且监管逐步引导银行理财转向标准化投资,整体资产收益或有所回落,这也将限制银行理财收益上涨的空间,这也导致未来银行理财收益走势与监管导向之间的联系持续增大。2018年1月,随着年末效应的缓释,货币基金规模上涨较快,导致货币基金收益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表现,环比下滑42BP至4.23%。货币基金收益的大幅变动展现了此类产品定价受短期因素影响较大,整体收益稳定性略差于银行理财产品,但考虑到货币基金的安全性及高流动性,此类产品仍然是投资者管理闲散资金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