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银行理财收益率指数

分享:

发布机构:东莞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指数报告背景简介


  在充分考虑银行理财市场收益-风险特性的基础上,普益标准适当借鉴了债券和股票指数的算法,构建了全新的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整个指数体系涵盖价格指数、财富指数、风险指数三大维度,并以月度频率发布。


  其中:

  价格指数旨在反映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

  财富指数着力揭示投资者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取的收益;

  风险指数则力图客观地刻画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


  2.2月市场综述

  广东地区银行理财收益倒挂显现,2月理财风险小幅上升


  2月,在市场流动性略有缓和及节假日效应延续的作用下,广东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小幅上升1.18点至72.49点,延续了1月小幅向上的表现。整体收益的上行并未造成风险的扩大,广东地区风险指数在12月冲高,进入2017年后,广东地区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有明显回落。但具体到2月,由于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小幅上涨,只是风险指数重回75点以上。银行理财整体收益的上扬,推动2月财富指数指数上升至115.73点,能较好的帮助投资者达到资产保值的目的。


  资本市场方面,2月全球的债券和商品市场虽然涨跌互现,但总体表现平淡。同时在历经一年半的寒冬之后,2月17日股指期货正式松绑,本次股指期货监管放松标志着“特别时期监管阶段”宣告终结,股指期货监管进入到逐步恢复阶段。另外,2月份期间,包括北京、上海等7省区市,共计3600亿的基本养老保金,开始委托进行投资运营,突破原来社保基金只存国有银行和买国债的限制,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实实在在打开了通道。


  宏观经济方面,尽管2月服务业PMI低于前值,不过中国2月综合PMI 52.6,从1月份的4个月低点的52.2回升,还是显示出整体经济活动出现温和增长。2月份综合指数回升,主要动力是制造业生产加速扩张。2月份,中国制造业整体运行出现更强劲增长势头,产出与新订单总量皆较年初加速增长。带动新业务增长的主要是出口业务,后者录得 2014 年 9 月以来最高增速。另一方面,用工轻微收缩,收缩率为两年来最小。


  监管政策层面,2017年2月13日,基金业协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第4 号-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是中央房地产调控工作与证监会“新八条底线”的再一次具体落实;2月,监管层召集全国多家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召开了一个内部讨论会,会议上谈论了多则针对开放式基金流动性管理的意见。虽然相关规定仍处于小范围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环节,还没有开始向业内广泛征求意见,但就本次会议讨论的十大内容看,如果相关规定最终实施,将对委外定制基金、基金投资集中度和货币基金投资和规模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2月21日下午,市场传出由央行牵头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其主要目的是希望统一标准规制,避免监管套利,增强底层资产及最终投资者的穿透力度,降低监管难度,控制增量风险。


  3.银行理财价格指数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我们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来对广东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

  广东地区价格指数在近一年中变化较大,受市场流动性宽松的影响,2016年上半年下滑幅度较大,截止2016年6月其下滑幅度超过9.37%。进入2016年下半年后,资金面出现收紧迹象,广东价格指数下滑幅度也明显放缓,自2016年6月到2016年11月,下滑幅度仅为2.09%。进入2016年12月后,以债市暴跌为首的多因素共同导致市场流动性大幅收紧,广东地区价格指数出现明显回升,环比上升11.56%,一举攀升接近2016年年初水平。


  进入2017年,广东价格指数平稳上行,未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17年初市场流动性整体呈现偏紧表现,同时结合节假日效应以及3月考核导致流动性收紧的预期,广东地区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仍然呈现上扬表现,达72.49点,已超过2016年1月的71.19点。


  各类型价格指数走势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还可以从银行类型、期限类型、收益类型三个方面观察广东地区各类型价格指数的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从近1年的价格指数走势变化来看,3类型银行整体变化趋势接近,均在2016年11月前呈现出持续下滑表现,但在12月资金荒来临后,价格指数迅速跃升了一个台阶,并缓步上涨。但从横向比较来看,股份制银行和区域银行整体收益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而国有银行产品收益则有相对偏低。


  由于产品收益维持在较低水平,国有银行在12月受到资金荒的刺激也更为明显,其价格指数出现了大幅攀升,接近股份制银行及区域性银行水平。2017年2月,股份制银行价格指数节节攀升,已达77.11点,超过2016年1月水平,整体收益对投资者有较大吸引力;区域性银行2月的涨幅相对较为平稳,仅环比上涨0.44点,与股份制银行收益差距呈现放大趋势;而国有银行在1月收益小幅回落后,2月收益重新回到16年12月水平,为69.80点。受流动性压力影响,预计3月中,广东地区国有银行价格指数仍有上升空间。

  2016年12月前,广东地区各期限价格指数均呈现下滑表现。3个月以下期限与3-6个月期限产品的价格指数保持相对较高的一致性,差距极小。而6个月以上期限产品的价格指数在2016年7月至11月下滑幅度明显放缓。


  但在2016年12月资金荒来临后,3种期限类型的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反弹,且进入2017年后,走势仍保持高度相仿。


  2017年2月,3-6个月及3个月以下期限产品价格指数平稳上行,分别为73.21点与73.05点,微幅领先6个月以上产品价格指数,有轻微的收益倒挂情况。出现收益倒挂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初资金紧张局面较为严重,中短期限产品需提升收益抢夺市场上的流动资金,但过渡到2017年年中后,流动性压力会逐步释放,资金荒的情况或将得到明显缓解,因此长期限产品收益的上涨动力不足,价格指数涨幅则表现为涨幅相对偏弱,不及短期产品。

  从整体走势来看,广东地区保本类型产品价格指数与非保本类型产品价格指数走势相仿,但绝对收益上,非保本指数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从近一年的表现来看,两类产品平均差距达12.89点。在2016年12月债券崩盘前,非保本产品价格指数与保本产品价格指数均表现出平稳下滑且逐步收窄的趋势。但自2016年12月开始,两类产品价格指数迅速上扬。


  截止2017年2月,保本类产品上涨幅度稳定,缓步攀升至61.90点,超越2016年1月的62.18点;非保本类产品在16年底大幅上涨8.59%后,涨幅明显放缓,其中2月价格指数上升到75.25点,明显高于保本类产品。


  4.银行理财风险指数

  银行理财风险总指数走势


  广东地区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产品的违约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的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从近期的表现来看,2016年9月广东地区风险指数达到峰值,这主要与当月产品的违约风险较高有较大关系。2016年12月债券暴跌无疑导致市场风险明显升高,广东地区银行理财风险指数也遥相呼应,环比上升22.70点,达到了84.53点。


  进入2017年后,基础资产传递的风险开始回落,广东地区风险指数也随之下滑,1月风险指数重新回落至75点以下。但在2017年2月,由于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小幅上涨,环比上涨4.31%,促使广东地区银行理财风险指数微幅回升至76.90点,不过较2016年同期仍然偏低。2017年,随着理财市场监管的进一步收严,广东地区风险指数的波动或将趋于平缓,整体风险呈现可控态势。


  银行理财各类风险展示

  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从近一年的数据可见,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持续下降,但也出现了部分异常值。


  2016年底债市暴跌后,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迅速提升至103.39点。作为银行理财依仗的主要资产,债券暴跌导致兑付风险升高,银行为保证理财产品能按约兑付,其兜底的成本大幅上涨,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随之上升。在此之后,银行迅速调整了投资方向,加重了货币市场工具和非标债权的投资比例以取代对债券市场的过分倚重,促使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也迅速下滑。但是进入2月份由于银行兑付压力增大,其承担的隐性风险又略有回升。截止2017年2月,该风险的指数达到103.83点。

  产品违约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违约风险缓步下滑,仅在2016年9月出现了异常波动,这与当月较多结构性产品未能兑付最高预期收益有较大关系。


  2017年2月产品违约风险的下滑幅度有所收窄,这是由于该类风险已处于较低水平,向下空间不足,违约概率极小。未来央行牵头实现资管业监管统一后,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或将打破,产品的违约风险有较大上升可能。

  基础资产传导的风险是指由银行理财所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的风险。在2016年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整体呈现明显下滑表现,但在2016年12月债券市场风险事件爆发后,此类风险迅速攀升,在12月当月便已上升至100.36点。进入2017年后,该风险迅速下滑,于2月已至52.64点,但相较2016年中期水平而言,该风险仍然偏高。


  5.银行理财财富指数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指数反映的是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收益。

  由于银行理财通常以预期收益的形式发行,因此收益与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由图可以看出,财富指数随着时间的增长持续上行,仅有单月增幅差异的变化。2017年2月,广东地区财富指数达115.73点,较1月增长0.41点,增幅为0.36%。各期限类型的产品中,6个月以上期限类型的产品财富指数最高,达116.22点,而3-6个月期限类型产品也有116.06点,虽然从价格指数来看,倒挂现象常会出现,但从长期财富累积的角度看,流动性较差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则较高。


  从银行类型来看,广东地区区域性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财富指数增长较快均已超越115.5点,分别为115.90点和116.24点,而广东地区的国有银行理财产品由于收益相对较低,导致其财富指数停留在115.04点,差距相对较大。


  从收益类型的比较来看,2月广东地区保本类产品与非保本类产品差异相对较大,其中保本类产品财富指数仅达113.87点,反映此类产品整体收益较低,对财富累积的推动相对较小,而非保本类产品财富指数已至116.53点,有较为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