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银行理财收益明显上涨,整体风险表现适中
11月,在年末流动性逐步收紧后,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加速上涨;与此同时,风险指数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小幅上升,但整体仍处于可控范围;财富指数的加速攀升则凸显了银行理财作为低风险、中等收益资管产品的财富增值价值。
11月银行理财价格总指数环比上涨0.71点至107.80点。在10月收益率出现了一定的回调后,11月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符合上涨预期,且涨幅有较明显的放大。从当月市场流动性表现来看,年末资金面过紧的局面仍然存在,但得益于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积极对冲流动性收紧对于市场的冲击,促使资金面表现略好于预期,银行理财产品涨幅也未出现过大的局面。从各类产品的表现来看,封闭式产品价格指数为112.36点,环比上涨0.82点;开放式产品价格指数为100.97点,环比上涨0.55点。从两类产品不同的流动性特点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价格指数在2017年最后两月的上升力度必然更强,而开放式产品价格指数的变化则将更加平滑。
11月银行风险指数继续上涨,环比上涨0.46点至100.97点。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当前的银行业务必将受到较大冲击,但是短期内新规仍处于讨论期,因此近期银行理财市场表现差异不大。从三类风险指数的走势来看,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依然维持相对稳定的走势;价格波动风险在央行加强流动性调控后逐步下降;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受债市低迷表现的影响持续上升,不过随着11月末债市表现趋稳,预计12月整体风险有重新回落的可能性。
从财富指数来看,11月,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继续随时间推移而上涨,环比增长0.40点,达108.08点,上升幅度为0.38%,与10月涨幅持平。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随后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该《指导意见》突出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化解潜在金融风险为重点,补齐监管短板并统一监管标准为使命的三大特点,其中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更是促使银行理财加速向净值化转型。针对当前的金融形势,监管层充分认识和意识到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并着力提升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这是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原则的贯彻。银行机构应紧随监管导向,规范运作,逐步打破刚兑,真正让理财产品遵循“卖者有责、买者自付”的原则,促使银行理财回归本源。
2.银行理财各类型指数展示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微幅上扬,不同开放类型产品价格指数变化差异明显。2017年11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微幅上涨,环比上涨0.71点,整体上涨幅度为0.66%。作为缴税大月,受年末因素影响,11月的资金面持续收紧,但得益于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积极对冲流动性收紧对于市场的冲击,促使资金面表现略好于预期,西南地区价格指数也呈现了较为平稳的涨势。另外,11月末《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无疑对于银行理财及整个资管市场未来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但由于整体影响过大,较多银行仍处于思考、关注状态,整体市场表现并未受到过大冲击。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为112.36点,环比下滑0.82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为100.97点,环比上涨0.56点。在年末效应的影响下,预计两类产品在12月均会迎来一定的上涨
从风险指数看,11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相比上月上涨0.46点至100.97点,环比变化较为平稳。在连续两月风险指数呈现下滑态势后,本月风险指数的上涨主要受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的明显上升影响。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的上涨与近期债券市场“跌跌不休”的表现有较大关系,随着11月末债市展现出回暖迹象,预计12月整体风险水平将小幅下移。
财富指数相较11月环比上涨0.40点至108.08点,上涨幅度与上月持平,凸显银行理财财富增值效应的稳健性。
3.银行理财价格指数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我们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来对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
银行理财年末涨幅放大。11月银行理财价格指数涨势较10月有明显放大,环比上涨0.71点至107.80,在创历史新高。虽然2017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趋于平缓,但上行趋势并未发生改变,理财产品收益屡创新高。虽然年末效应对理财产品收益有支撑作用,但可以看到,11月中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SLF操作241.76亿元、MLF操作4040亿元,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PSL)共468亿元。央行采用多种方式对市场流动性进行补充,促使保证了市场流动性好于预期。预计12月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仍将继续上行,但涨势将相对平缓。
各类型价格指数走势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还可以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两个方面观察各类型价格指数的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年末各类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连续创出新高。11月,全国范围内封闭式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均呈现上行走势。其中,封闭式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82点至112.36点;开放式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56点至100.972点。虽然封闭式产品价格指数在10月微幅下降,但进入11月后受年末资金面趋紧的影响,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涨幅明显增大,预计12月涨幅有望继续放大;相对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对于时点更为敏感的反应,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整体走势较为平稳,预计12月开放式产品价格指数将延续平稳收敛的涨势。
4.银行理财风险指数
银行理财风险指数走势
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短期因素导致风险指数回升。近两月风险指数有回升迹象,11月当期银行理财风险指数环比上涨0.46点至100.97点。风险的微幅上涨与年末市场流动性稳中偏紧及债券市场表现相对疲软有较大关系。虽然整体风险出现小幅上涨,但与2016年相比,风险涨幅明显更小,且考虑到年末时点风险指数习惯性上扬的特点,目前银行理财风险指数仍还处于相对低点。预计12月,随着短期风险的逐步释放,风险指数有望重现下降态势。
银行理财各类风险展示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明显上涨。11月,银行各类风险表现差异较为明显,其中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呈现平稳下行走势,环比微幅下滑0.51点至101.66点;而价格波动风险则在央行对于资金面“削峰填谷”的操作模式下持续下滑;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延续了上月的涨势,环比上涨4.32点,至90.58点。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的上涨主要是由于银行理财最为倚重的债券市场表现疲软所致,不过随着11月末债券市场的小幅回暖,预计12月整体风险将小幅回落。
5.银行理财财富指数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指数反映的是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收益。
全国财富指数保持平稳上涨。由于银行理财通常以预期收益的形式发行,因此收益与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随时间推移持续上行,仅有单月增幅差异的变化。2017年11月,财富指数达108.08点,较10月增长0.40点,环比上涨幅度为0.38%,较上月微幅增大。从投资者角度而言,投资银行理财稳定的财富增长曲线,有利于投资者对自身资产的保值及增值。根据存续期是否开放来看,封闭式产品财富指数始终高于开放式产品,显示出产品流动性越高,收益越低的逻辑。这一结论也体现在不同期限的封闭式产品财富指数有所不同:产品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财富指数越高,即收益越高。对于投资者,可结合自身的流动性和收益需求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从而实现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