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管理收益指数报告

分享:

  发布机构:晋商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本月市场综述

  11月理财产品收益普升,资管新规影响仍未显现



11月,市场流动性表现出了季节性的收紧,各类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表现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在10月收益调整过后,年末效应对于银行理财收益指数的支撑效果逐步凸显,当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环比上涨0.56点至108.52点。从不同产品类型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尤其是短期限产品,因为流动性可控性更高,因此产品收益的提升也更为明显,而开放式产品的收益指数涨幅则更为平顺。随着资管新规的公布,未来银行理财的发展模式必然面临重大调整。不过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如果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强行按照新规进行全方位的调整,未来产品的定位将与现阶段有较大差异,或引起大规模的赎回潮,引发市场“踩踏效应”,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确定还需要监管层与银行系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沟通。    

本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受资金面收紧影响明显,整体收益显著提升,环比上涨4.38点至121.88点。从趋势来看,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在2017年下半年波动相对剧烈,整体收益呈现缓步下行的态势。但随着年末临近,季节性因素对于货币基金收益有较为明显的推升效应,因此预计12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获奖继续大幅上涨。

11月,信托产品收益指数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上涨走势,环比上涨0.60点至87.24点。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的持续上行凸显了企业融资成本的不断增高。另外,从资管新规的内容来看,信托产品净值的生成需符合公允价值原则,高收益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发展不容乐观,导致未来信托产品将难出现收益大幅上涨的表现,同时新的估值模式不符合大多数高净值客户的需求,信托规模增速也可能因此放缓。

与其它类型金融产品不同的是,“理财新生军”P2P产品的收益指数在11月呈现出了逆势下行变化,环比下滑0.13点至78.17点。P2P产品收益的下滑除了受部分问题平台收益泡沫破裂的影响外,行业逐步成熟也是推动该类产品收益回归正常的重要因素。未来投资者将不仅只关注产品的收益,平台风险、流动性等问题也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随后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该《指导意见》突出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化解潜在金融风险为重点,补齐监管短板并统一监管标准为使命的三大特点,其中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更是促使银行理财加速向净值化转型。针对当前的金融形势,监管层充分认识和意识到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并着力提升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这是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原则的贯彻。银行机构应紧随监管导向,规范运作,逐步打破刚兑,真正让理财产品遵循“卖者有责、买者自付”的原则,促使银行理财回归本源。

2.各类市场收益指数变化及总指数展示

2.1 2017年11月各类市场产品发行及运行概况

2017年11月,474家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了12216款理财产品,与2017年9月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增加了8家,产品数量增加了2777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11109款;开放式预期收益型56款;净值型产品40款;外币产品204款(未剔重)。银行理财产品于11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63%(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较9月上涨4个BP。

2017年11月共发行了257款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19.64个月,平均收益约7.63%。11月集合信托收益继续上涨,且整体走势重回缓步向上态势,较10月涨幅有明显收窄。当月集合信托的投资领域仍然包含证券市场、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等较多维度,未发生实质变化。

年终将至,年末效应对市场的影响增大,11月资金面也因此持续收紧。不过得益于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积极对冲流动性收紧对于市场的冲击,促使资金面表现略好于预期,保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对于货币基金而言,流动性的变化对其收益的影响较大,11月趋紧的资金面促使货币基金收益呈现大幅上涨的态势,预计12月货币基金收益仍将延续大幅上涨的表现。

截止2017年11月,网贷平台的累积数量大约为5965家,新增平台13家。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49%,环比下滑0.01个百分点。从平均期限来看,2017年11月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为9.26个月,较10月拉长了1.01个月。

2.2 2017年11月各单项收益指数及总指数

2017年11 月,受年末资金面趋紧的影响,大多数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均呈现出上涨变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10月微幅回调后,11月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上涨态势,环比仅上涨0.56点,至108.52点。具体来看,短期期限指数环比上涨0.63点,至107.58点;而长期期限指数也环比上涨0.36点,至111.03点。相较银行理财产品的平稳表现,货币基金收益指数伴随着资金面的收紧,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单月上涨表现,环比上涨4.38点,至121.88点。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对于资金面变化的敏感反应必将持续至12月,促使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继续攀升。信托产品收益指数在本月继续维持小幅上行走势,涨幅较10月有明显收敛,符合2017年下半年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的整体走势,环比上涨0.60点至87.24点。11月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于整个资管行业都有较大的冲击,随着监管细则的明确,产品分类的清晰,大资管领域各类金融机构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也更需要挖掘自身禀赋优势,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与其它类型金融产品不同的是,理财新生军P2P产品在年末收益指数持续回落,环比下滑0.13点至78.17。P2P产品收益的持续下滑除了受部分问题平台收益泡沫破裂的影响外,行业逐步成熟也是推动收益回归正常的重要因素,未来投资者将不仅只关注产品的收益,平台风险、流动性等问题也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2.3 2017年11月各类市场风险事件展示

2017年11月,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下辖航天桥支行违规销售虚假理财产品被罚款2750万元。从今年银行理财相关风险事件的共性来看,大多数涉及银行理财的风险事件均爆发在销售第一线而非是在投资端。这也表明银行资管条线应该借助全行资源加大对于销售层面的管控,尤其是在“销售一线”的分行、支行层面。从银行层面来看,银行理财仍然维持了“低风险、中等收益”的特点,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可以更多的从银行官网或第三方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诠财荟”)上查询产品的真实性。同样做为低风险产品的货币基金在本月并无明显风险事件,且整体收益受流动性收紧影响大幅提升。相比较两类低风险产品的表现,近期信托信托行业多起风险事件曝出,其中12月初,中泰信托违规发放大额贷款,表现出在监管收严的过程中,信托行业不规范的操作逐步暴露,但随着潜在风险的出清,信托行业的发展仍然可期。11月P2P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仍达42家,较10月有明显减少。虽然问题平台数量持续减少,但每月均会出现P2P平台提现困难、经侦介入、跑路等情况,凸显了P2P行业风险仍然居高不下,投资者在选择此类产品时更应该把平台的安全性放在考虑的第一位。

3.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3.1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11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扭转了下跌走势重现小幅上涨态势,环比上涨0.56点至108.52点。10月银行理财收益的下滑更多的是因为9月冲高后的回落,因此近期银行理财收益指数仍呈现明显的上涨态势。不过11月收益指数仍然低于9月水平,凸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近期的表现较为平缓。在年末资金面趋紧之际,银行理财收益指数未表现出大幅上涨的局面主要得益于监管对于流动性的调控,同时也受到债券市场表现萎靡的影响。但随着11月债券市场的回暖,趋紧的流动性或促使银行理财收益指数明显上涨。

3.2 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10月冲高后于11月重新回归缓步上涨态势。虽然近期集合信托风险事件频出,但从11月信托发行和成立规模双双上涨的情况来看,市场对于信托行业的发展认可度仍然较高,也凸显信托行业在资管转型的拐点,不断加强自身主动管理能力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满足了投资者的述求。当然近期资管新政强硬要求打破刚性兑付,这对于“刚兑大户”的信托来讲冲击必然较大,大多数高净值投资者对于净值型管理方式的认可程度偏低,未来信托产品走向还待各资管机构与监管沟通后得出最终方向才能确认。

3.3 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同为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于银行理财收益指数在2017年下半年较为平滑的走势而言,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的波动较为剧烈,但总体呈现下行走势。不过在2017年11月,受流动性收紧的影响货币基金表现出了明显的上涨态势。考虑到12月市场流动性大概率保持收紧状态,预计货币基金收益指数仍将持续上涨。不过,年中央行提前操作缓解6月流动性压力的情况仍值得注意,不排除12月央行增强流动性投放力度,缓解年末效应对市场的冲击。

3.4 P2P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7年11月,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下滑0.13点至78.05点。与其它类型金融产品不同的是,“理财新生军”P2P产品的收益指数呈现出了逆势下行变化。P2P产品收益的下滑除了受部分问题平台收益泡沫破裂的影响外,行业逐步成熟也是推动该类产品收益回归正常的重要因素。未来投资者将不仅只关注产品的收益,平台风险、流动性等问题也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从今年P2P产品规模的持续上涨来看,投资者对于P2P产品的购买意愿仍然较强,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3.5 财富管理收益走势及分析

2017年11月,P2P平台产品收益率微幅回落,环比下滑1BP,至9.27%。从收益变化来看,P2P产品的收益率自2017年4月起便持续提升,而11月的微幅下滑主要是受当月部分问题平台“高回报泡沫”破裂的影响,这也侧面反应出P2P行业潜在风险仍然偏大。从近期《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和《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的连续下发来看,监管层仍然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的行业风险。集合信托产品收益在近期持续走强,11月的平均收益达7.67%,环比上涨6个BP,收益的持续上涨凸显年末资金面趋紧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潜在风险仍存。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信托产品净值的生成或需符合公允价值原则,高收益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发展不容乐观,信托规模增速也可能因此放缓。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10月小幅回落后,于11月重新上涨,在季节性因素对其收益的支持效应下,年末银行里慈爱收益大概率保持持续上涨态势。对于市场流动性变化较为敏感的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率在11月大幅反弹,回升至4.01%,能够对投资者的闲散资资金形成较好的保值效应,但预计2018年初该类产品收益有下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