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晋商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本月市场综述
8月银行理财收益略有下降,“非银系”理财产品投资风险显著上升
8月,理财产品收益指数整体呈现出小幅下行变化。
从具体表现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经历了半年的上涨后首现下滑表现,环比下滑1.01点至105.74点。虽然8月收益指数有所下滑,但并非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进入了下行区间,这主要是因为中性的货币政策仍然未发生改变且监管环境相对稳定,致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向下的动力不足,预计9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仍将保持平稳的走势。从不同类型产品的收益指数表现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收益指数下滑趋势更为明显,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指数仍然保持了上行表现,这表明高流动性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在8月未能扭转下行表现,继续小幅下滑2.43点至119.76点。虽然连续两月的下滑促使货币基金平均收益重回“3”时代,但对比上半年的收益表现而言,货币基金的收益指数仍然处于高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8月整体流动性小幅收紧的环境里,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并未上涨,凸显该类型指数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当前监管增强对货币基金投向的限制后,预计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在一段时间内将延续下行态势。
近期,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表现出连续上行的态势,其中8月环比上涨1.62点至83.27点。在市场资金面整体趋紧,银行投资政府平台类项目、房地产类项目政策被收紧的情况下,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走高合乎市场规律。从近期公布的信托行业上半年表现来看,信托行业表现出资产管理规模、信托业务收入、利润增长发展愈加平稳的态势,同时着力降低对接实体经济成本过程中,也进一步提升了信托行业的资源使用效率,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不过在集合信托收益持续上行的同时,该行业风险事件频发的情况也较为显著,导致8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及成立规模双降,侧面反映投资者对于信托行业的信心有所变化。
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微幅下降0.29点至76.91点。从P2P产品收益指数的近期走势来看,虽然8月呈现了微幅下行表现,但整体上涨的趋势并未改变。同时随着大型P2P平台业务结构的调整,以及不合规平台的持续出场,整体P2P金融环境持续优化,有利于该类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的进入。但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信息来看,接入的92家P2P网贷平台中仍有约40家平台未能实现盈利。且8月仍有36家问题平台曝出,表明在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降低投资者风险仍是重要而长期的目标之一。
央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指出,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同时,证监会有关方面正酝酿货基新规,限制或禁止货币基金对部分商业银行同业存单的投资,对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货基投向同一银行的存款、同业存单与债券的额度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此番监管政策出台,意图十分明显,央行从“供给端”控制大型银行的同业存单供给,证监会限制货币基金从“资金来源端”控制中小银行同业存单的资金来源。在同业负债及同业存单规模占比进一步受限的情况下,促使银行负债端结构继续调整,未来零售理财市场竞争或将更加激烈。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严监管使银行仍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资产荒”正转为“负债荒”。对于银行来说,转向主动管理,让理财业务回归本源,加快推进净值型产品、FOF与MOM业务布局,是值得坚持的发展方向,而这也是与监管层的监管导向相一致的。
2、各类市场收益指数变化及总指数展示
2.1 2017年8月各类市场产品发行及运行概况
2017年8月,435家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了11391款理财产品,与2017年7月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减少了7家,产品数量增加了459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10488款;开放式预期收益型86款;净值型产品62款;外币产品186款(未剔重)。银行理财产品于8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52%(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较7月保持不变。
2017年8月共发行了226款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19.37个月,平均收益约7.28%,较上月收益小幅上行。当月集合信托的投资领域包含证券市场、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等较多维度。
2017年8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继续保持下行表现,但整体下行幅度有所收窄;从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的变化来看,央行调控市场流动性后,趋紧的流动性表现有所缓和,货币基金过高的收益难以为继,逐步下调的收益符合整体环境的变化。
截止2017年8月,网贷平台的累积数量大约为5923家,新增平台7家。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13%,环比下滑0.03个百分点。从平均期限来看,2017年8月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为9.10个月,较7月拉长了0.13个月。
2.2 2017年8月各单项收益指数及总指数
2017年8月,银行理财短期与长期指数均呈现下行表现,但整体下行幅度不大。其中短期期限指数环比下滑0.81点,至104.64点;而长期期限指数环比下滑1.54点,至108.70点。相较2017年第二季度,进入第三季度后,无论是监管环境还是流动性环境都相对更加宽松。监管方面,随着银监会驻场及银行自查的结束,监管流程进入了整改期,银行经过多月的调整,已经逐步适应了新的监管要求,对于监管界限也更为清楚,负债结构的调整及产品的定价都将更加符合自身的需求,这一点在近期同业理财产品收益的上涨中能够有所体现。而从流动性环境来看,自2017年6月起,央行对于持续收紧的流动性开始进行调节,6月、7月的流动性都表现出了相对宽松的状态。
从八月的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来看,净回笼资金达4080亿元,与7月净投放4725亿元有较大差异,但由于央行还通过SLF、PSL、国库现金定存等方式投放了超过1000亿元的流动性,因此整体流动性表现相对中性稳定。这也是促使银行理财价格指数整体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相较银行理财收益指数的微幅调整,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并未扭转上月的下行表现,继续环比下滑2.43点至119.76,跌幅为1.99%。货币基金连续下行的表现除了受央行的流动性调节影响外,也与收益上涨过快,见顶压力凸显有较大关系。在近期货币基金投向新规出台后,货币基金的表现必然受到一定的冲击。近期信托理财收益指数表现稳定,保持了微幅上行趋势,环比上涨1.62点至83.27点。
从最新数据显示,相比银行理财规模增速的下滑,信托业的受托资产达23.14万亿,环比增速高达5.33%,喻示着信托行业仍将保证了稳中有升的表现。P2P收益指数在连续两月上涨之后,本月P2P收益指数基本与上月持平,环比下滑0.29点至76.91点,整体收益表现趋于稳定。
2.3 2017年8月各类市场风险事件展示
2017年8月,银行理财市场整体未显露重大风险事件。在大范围的监管驻场及自查结束后,银行理财迎来了相对缓和的调整期。由于较多潜在风险已在上半年的检查中逐步调整,因此现阶段银行理财整体风险较小,符合投资者资产保值投资品的需求。
相对而言,同为低风险产品的货币基金,在二季度末收益疯狂上涨的同时隐藏的流动性风险也得以暴露。近期监管开始调整货币基金的投向要求,且不排除央行会进一步对货币基金的监管进行升级,因此货币基金风险的释放将需要一定的时间,整体业务必然受到一定的冲击。相比较两类低风险产品的表现,信托理财业务的整体表现相对稳定,但兑付危机仍然接连爆发。
继中诚信托于7月25日发布“诚至金开2号”延期兑付报告后,山西信托发布了《信裕1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处置情况报告,其债务追偿仍旧没有实质性进展。风险事件的频发可能伤害到整个行业的声誉,8月信托计划成立规模的下滑从侧面反映出了投资者对其的不信任。
8月,互联网平台的风险也出现了小幅上行表现,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较7月小幅增长。每月多达几十家的新增问题平台数量表明虽然监管层开始逐步收严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条例,但该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行业的重塑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投资者如要选择投资此类产品,应选择相对大型的P2P平台,降低道德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3、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3.1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自2017年6月起,银行理财收益指数持续了半年的上涨趋势开始发生变化,至8月,整体指数走势表现微幅的下行表现,环比下滑1.01点至105.74点。从银行理财收益指数变化的节点来看,基本与央行调节市场流动性的时间匹配,因此近期影响银行理财收益指数变化的最大因素则是央行对于流动性的调控。
除流动性环境的变化外,监管环境的缓和也为银行理财定价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监管界限的逐步清晰,有利于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发行理财产品,增强市场的差异化竞争,缓和产品同质化导致的价格战,这也促使理财产品收益指数缓步下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性的货币政策仍然未发生改变,这表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下行的表现。
3.2 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在2016年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大滑坡后,整个2017年上半年该指数都呈现出相对平缓的上行表现。且近期上扬的幅度有增大的迹象。2017年8月,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上行1.62点至83.27点。从信托走势来看,监管及短期流动性因素对于信托理财的冲击均较小,在下半年市场环境愈加稳定的情况下,信托或能实现收益及规模的双增。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8月的表现来看,虽然信托理财收益缓步攀升,但整体规模及发行数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这与近期信托风险事件频发有较大关系。增强风控措施,在投资过程中寻找更为合理的退出方式,有利于信托行业降低兑付风险,增强客户粘性。
3.3 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7年8月,货币基金并未扭转7月的下行表现,环比下滑2.43点至119.76点。虽然货币基金连续两月呈现下行表现,但由于上半年较强的涨幅,因此目前该类产品的收益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另一方面,在6月、7月流动性相对宽松后,8月的公开市场工具流动性投放力度大幅放缓,净回笼资金超过4000亿,虽然央行通过SLF、PSL、国库现金定存等工具进行了对冲,但整体流动性仍然偏紧。在流动性相对偏紧的月份,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并未上涨而是呈现下滑表现,也反映出当前货币基金的收益指数相对偏高,有见顶迹象,收益向下压力增大,促使下行表现未出现反转。预计9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仍将延续这一下滑趋势。
3.4 P2P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7年8月,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微幅下滑0.29点,至76.91点。在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大幅收严后,P2P行业表现出了逐步规范的趋势,年初的问题平台数量有明显下滑,收益指数及发行量均呈现缓步上行的表现。虽然,8月中P2P产品收益指数有微幅回调,但调整幅度较小,并不影响指数整体向上的趋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8月的问题平台数量来看,P2P行业的整体风险仍然相对较高,投资这类产品应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选择此类产品投资的比例应该较小。
3.5 财富管理收益走势及分析
2017年8月,P2P平台产品收益率微幅下滑,环比下滑4个BP,至9.13%。虽然8月收益呈现回落表现,但整体回落幅度不大,对于整体上行的趋势不会形成较强的冲击。预计9月,该类产品的收益有望继续上行。虽然收益优势明显,但P2P平台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在监管力度持续加码的过程中,P2P风险事件爆发频率仍然较高,值得投资者注意。
除P2P产品外,集合信托收益率延续了稳定的上行表现。2017年8月,集合信托平均收益达7.20%,环比上涨3个BP。在监管趋严带来的市场挤出效应的持续影响下,信托理财的发展环境向好,收益有望继续上行。但近期频发的风险事件,对于8月信托规模的上涨有一定的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2017年8月有所下滑,但调整幅度不大,预计银行理财产品整体稳健的收益表现仍会延续,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较难出现明显下行表现。同时,相对于其它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维持在较低水平,投资者可以放心买入。货币基金收益率在8月继续下滑,环比下滑8个BP,重回“3%”的范围,随着监管增强对于货币基金投向的监管力度,预计该类产品收益仍有继续下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