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管理收益指数报告

分享:

  发布机构:晋商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本月市场综述

  12月各类理财产品收益普升,银行理财收益涨势亮眼



  12月,岁末流动性收紧对市场的影响增强,各类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走势。

  当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环比上涨4.40点至112.91点。相较于年中时点仅有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呈现明显上涨的情况,年末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均大幅上涨,凸显年末银行面临的资金压力更甚年中。虽然,央行对于年末资金面压力已有所预期,且于12月中期增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以缓冲流动性压力,并在12月末给出了流动性处于高位的评价。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监管收严与传统年末资金取现及留存压力叠加的情况下,银行的资金压力没有减弱,促使理财产品收益大幅提升。

  本月,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快速拉升,收益指数一跃突破140点,至141.34点。从近期变化来看,年末提现压力及业绩冲量压力是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影响货币基金收益冲高的因素多为短期因素,因此在2018年初,该类产品收益将大概率回落。

  信托理财产品借助年末资金面的逐步收紧,维持了收益指数的持续上涨,并于12月突破90点。另外,在收益上涨的同时,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也继续上涨,凸显信托行业整体发展向好。但是在收益与规模双双上行的同时,信托产品风险事件的频发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过多的风险事件或影响行业的整体声誉,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的发展。

  与其它类型金融产品不同的是,P2P产品的收益指数在12月受年末效应影响的程度不甚明显,环比上涨0.75点至78.79点。P2P收益整体趋稳的表现展示的是行业规范的持续推进,近期上海及广州等地连续出台相关文件,促使备案格局初步落定,未来P2P平台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问题平台数量必将持续减少,不过整体收益也仍然有继续向下的空间。

  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将是今后3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首,并明确“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从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党的十九大,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看,防风险将是金融领域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从货币政策来看,为维护市场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央行12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340.6亿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760亿元,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净增加PSL659亿元。虽然央行增强了流动性供给,但受监管考核压力影响,银行难有资金融出动力,整体资金压力仍然偏大。从监管政策来看,央行联合相关部门就资管业务征求意见,意在为资管行业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将金融风险更好地纳入监管。金融监管在持续推进,但仍然任重道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抓手之一,各金融机构应在监管导向下,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净值化转型,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回归业务本源。

  2.各类市场收益指数变化及总指数展示

  2.1   2017年12月各类市场产品发行及运行概况

  2017年12月,452家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了11046款理财产品,与2017年11月相比,发行银行数量减少了22家,产品数量减少了1170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10159款;开放式预期收益型55款;净值型产品76款;外币产品195款(未剔重)。银行理财产品于12月的平均收益率为4.80%(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较9月上涨17BP。

  2017年12月共发行了247款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20.28个月,平均收益约4.78%。12月年末效应影响明显增强,信托理财产品收益走势大幅上涨,环比涨幅达24BP。当月集合信托的投资领域仍然包含证券市场、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等较多维度,未发生实质变化。

  相对于银行理财及集合信托在12月的明显上扬,货币基金受年末效应的影响更早,在11月便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表现。但到了12月,货币基金迎来的较为陡峭的上行表现。从当月的表现来看,货币基金在年末承受了相对较大的赎回压力,部分货币基金规模出现大幅缩减的表现,这也迫使货币基金的收益大幅提升。同时加上基金公司需要在年末进行业绩冲刺,也促使价格大战的升级。

  截止2017年12月,网贷平台的累积数量大约为5970家,新增平台8家。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54%,环比上涨0.05个百分点。从平均期限来看,2017年12月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为9.26个月,较11月拉长了1.01个月。

  2.2  2017年12月各单项收益指数及总指数


  2017年12月,央行对于年末资金面压力已有所预期,在12月中期增大流动性投放缓冲流动性压力,并在12月末给出了流动性处于高位的评价。但从微观感受来看,各类金融机构仍在年末时点承受了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尤其是在银行监管收严后,银行资金融出意愿大幅下降。资金面的结构性收紧,促使各类理财产品收益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12月有较为明显的上涨走势,环比上涨4.40点,至112.91点,突破110点。具体来看,短期期限指数环比上涨4.80点,至112.38点;而长期期限指数也环比上涨3.31点,至112.91点。相较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受年末效应影响更甚,环比上涨19.45点,至141.34点。从近期变化来看,年末提现压力及业绩冲量压力是货币基金收益指数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信托产品收益指数在本月继续维持上行态势,涨幅较11月有明显增强,环比上涨2.79点至90.03点。由于信托产品期限通常较长,因此相对货币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其收益的变化相对平稳,但资金面趋紧也促使其收益指数稳步上行。与其它类型金融产品不同的是,P2P产品的收益指数走势与其它三类产品走势的共性较低,并未明显受到年末效应影响,环比上涨0.74点至78.79。

  2.3   2017年12月各类市场风险事件展示


  2017年12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出现理财及代销产品“双录违规的情况,对其罚款人民币20万元。今年大多数银行理财风险事件均发生在销售端,表明银行对于销售前端的管理仍然存在较多不到位的地方,各家银行应该加大销售端的培训、指导力度,降低各类风险事件发生。同样做为低风险产品的货币基金在本月并无明显风险事件,但值得注意的是12月资金面收紧对于货币基金的冲击较大,货币基金的整体规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表现。虽然货币基金本身并无风险事件爆发,但在基金公司层面,部分基金公司因为分红管理等问题收到了监管罚单。如基金公司风险事件频出也必然将在一定程度上抬高这些公司所管理的货币基金风险,因此投资者在关注货币基金的同时,也应关注基金公司层面的风险事件。相比较两类低风险产品的表现,12月信托行业便有6家信托公司收到监管罚单,总计350万元,风险爆发频率偏高。考虑到信托行业目前并未有公开公布的权威评价方式,因此监管处罚或对于信托公司的业务合作造成较大影响,各地信托公司应加大风控力度,避免风险事件频发。12月P2P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38家,较11月降低4家,但问题平台数量仍然较多。由于P2P平台较高的风险,投资者应更加注意春节前资金的安全性,避免因兑付压力导致平台跑路等问题的出现。

  3.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3.1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12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上涨幅度较为明显,环比上涨4.39点至112.91点。从具体产品来看,无论是开放式产品还是长期限产品,在12月均表现出大幅上涨走势。在2017年下半年,银行理财收益指数走势相对平缓,因此12月的大幅上涨更加凸显当月理财收益指数的上涨主要受到了年末短期因素的影响。从下半年走势来看,预计2018年1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将有明显回落走势。

  3.2   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收益指数在12月走势相对缓和,但收益上涨的趋势仍然表现出了不可阻挡之势,环比上涨2.79点至90.03点。同时,在收益大幅上涨的同时,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也继续上涨,凸显信托行业整体发展向好。但是在收益与规模双双上行的同时,信托产品风险事件的频发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过多的风险事件或影响行业的整体声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监管新规的指引下,信托产品的转型势在必行,目前收益及规模的冲高表现有岁末冲业绩及监管缓冲期冲量两方面的考虑,这或将使得集合信托收益指数在2018年有一定的回落表现。

  3.3   货币基金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相比于银行理财及信托在2017年下半年较为平缓的走势,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的波动较为剧烈,其中12月的指数环比大幅上涨19.45点至141.33点。相较于6月时点效应对货币基金收益指数的拉升效果,12月货币基金面临了更强的兑付及冲业绩的压力,因此整体收益出现了不寻常的向上拉升。这样的涨幅也喻示着当月短期风险也将有所抬高,管理者需要更为谨慎。考虑到1月年末效应的退去,货币基金收益指数或将迎来较为明显的回落,以对冲短期风险。

  3.4  P2P产品收益指数走势及分析

  2017年12月,P2P产品收益指数环比下滑0.74点至78.79点。相较于其它三类理财产品受时点因素影响偏大的特点,P2P产品的收益指数在12月的变化更为平缓可控。P2P收益整体趋稳的表现展示的是行业规范的持续推进,近期上海及广州等地连续出台相关文件,促使备案格局初步落定,未来P2P平台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问题平台数量必将持续减少,不过整体收益也仍然有继续向下的空间。

  3.5   财富管理收益走势及分析

  2017年12月,P2P平台产品收益率小幅上涨,环比上涨19BP,至7.91%。从收益变化来看,P2P产品自2017年初监管加强后,收益变化则相对平缓,整体表现出稳步上行走势,且从风险控制来看,监管一直保持了对网贷平台的持续关注,各类规章制度持续落地。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从问题平台数量来看,各月问题平台数量仍然较多,投资者在选择P2P平台时仍应该选择规模较大,没有负面消息的平台。集合信托产品收益在近期持续走强,12月的平均收益达7.91%,环比上涨24BP。连续多月的收益与规模双升凸显信托近期冲量的决心。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信托产品面临的转型压力仍然偏大,打破刚兑后投资者粘性或将有所减弱,因此在调整期间做大整体规模有利于缓冲刚兑打破带来的规模缩减压力。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11月小幅上涨后,于12月明显提升,整体来看,客户提现压力、MPA等监管指标考核压力、银行年终决算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使银行资金压力增大,抬升了资金成本。当然,短期因素时效性的特点促使银行理财收益大概率在2018年一月有所回落。对于市场流动性变化较为敏感的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率在12月大幅上涨,上涨至4.65%,接近银行理财平均收益。货币基金收益的上涨有利于投资者对自身闲散资金进行管理,但考虑到年末过后货币基金收益或将回落,因此如需长期投资,选择固定收益、固定期限产品能更好的将收益锁定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