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报告

分享:

  发布机构:锦州银行

  研究支持:普益标准

  1、指数报告背景简介

  在充分考虑银行理财市场收益-风险特性的基础上,普益标准适当借鉴了债券和股票指数的算法,构建了全新的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整个指数体系涵盖价格指数、财富指数、风险指数三大维度,并以月度频率发布。

  其中,

  价格指数旨在反映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于基期收益率的综合水平;

  财富指数着力揭示投资者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取的收益;

  风险指数则力图客观地刻画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

  2、6月市场综述

  辽宁省银行理财收益加速上涨,整体风险位于全国水平之下

  2017年2季度整体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严苛的监管风暴在6月也逐步趋于平缓,利好金融机构的发展。从辽宁省银行理财指数各指标来看,该省理财产品整体收益持续攀升,风险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凸显了低风险投资产品的价值。

  从6月指数变化来看,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上涨3.97点至105.34点,相比5月环比上涨3.91%,涨幅明显扩大。在与全国价格指数对比时可以看出,辽宁地区资金供需表现相对平缓,价格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以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在6月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向上趋势,分别上涨4.41点和3.31点。价格指数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年中银行各类指标考核临近,促使其资金需求增强,资金成本也随之抬升。封闭式及开放式产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的差异也体现出了两类产品的特性,相比之下,封闭式产品能更好的达成银行时点性的吸收资金的目的,因此封闭式理财产品价格指数上涨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两类产品价格指数的明显差异也凸显出产品流动性对于产品定价较强的影响,流动性越低的产品收益也越高。

  从收益表现来看,辽宁省理财产品收益自2016年11月起表现出了持续的波动向上的趋势,截止2017年6月,该收益已从3.63%上涨至4.40%,上涨幅度达77个BP。在辽宁省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上涨明显的前提下,部分银行收益表现更为突出,如锦州银行在6月收益已至4.63%,高于同期辽宁省平均水平23个BP。投资者在选择产品之际,可适当关注此类银行发行的优质产品。

  2017年6月,辽宁省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呈现出上扬表现,环比上涨2.97点,涨幅为3.00%,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整体风险暴露程度低,风险可控。具体来看,价格风险在6月出现了明显回落,这与市场流动性趋缓有一定关系。可以预见,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银行理财产品价格将更加符合资产价格表现,价格波动风险将明显回落。本月,辽宁省风险指数小幅上涨主要源于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的上升,这与资产端各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有较大关系。

  6月财富指数平缓上涨,增速较上月略有提升,凸显出辽宁省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叠加的稳定性,能较好的帮助投资者达成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从监管层面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4日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报告中专门探讨了当前资管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即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产品多层嵌套导致风险传递、影子银行面临监管不足、刚性兑付使风险仍停留在金融体系,以及部分非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针对上述问题,央行提出了消除套利、打破刚兑、控制杠杆、消除嵌套、加强“非标”管理和强化综合统计制度的对策。此前,监管层已出台多个文件对资管领域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打击和防范。此次央行的明确表态,进一步强化了“降杠杆、控风险、去链条”的监管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资管业务监管的走向。

  3、银行理财各类型指数展示

  辽宁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上涨,财富指数稳步攀升。2017年6月,辽宁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缓步向上,涨幅明显放大,环比上涨3.97点至105.36点。从不同类型产品的价格指数来看,封闭式及开放式理财产品价格指数均出现了明显上涨的表现。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为111.04点,环比上行4.41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为96.83点,环比上行3.31点。各类型理财产品价格指数的上扬与6月年中时点效应有较大关系,年中考核的临近使得银行开始留存资金,并通过理财产品收益的提升抢夺市场资金,造成了理财产品收益在6月的明显上涨。这种时点性的上涨并不能持续,预计在7月初理财产品收益会有所回落。从封闭式及开放式的收益表现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在收益层面仍然保有较强的优势,但随着投资者对于产品流动性的看重,开放式产品的竞争力也逐步体现。

  从风险指数看,6月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相比上月环比上涨2.97点至102.11点,整体风险未出现明显涨跌,处可控范围。价格波动风险指数在上月小幅上升后,本月有明显回落,环比下滑9.75点至113.18点。本月,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以及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相比上月都有所上升,其中基础资产传导风险上涨9.8点至97.36点。从6月风险指数表现来看,虽然理财产品价格仍然持续上扬,但央行提前释放流动性促使整体风险并未呈现暴涨局面,但7月由于大量资金到期,央行维持流动性的态度将影响7月银行理财风险指数的表现。

  辽宁省财富指数相较5月环比上涨0.39点至106.07点,进一步凸显银行理财产品保值增值功能。

  4、银行理财价格指数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我们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来对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

  辽宁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大幅上涨。辽宁省价格指数在6月继续上行,并延续了5月加速上行的势头,环比上涨3.91%,至105.36点,为2017年上半年来单月最大涨幅。其主要原因是2季度考核将至,银行资金留存的意愿增强,通过增高理财产品收益提升吸收资金的强度是大多数银行的做法,因此银行理财价格指数明显上涨。不过预计7月年中时点过后,辽宁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将出现一定的回落。但在监管界限未划分清楚前,理财收益趋势较难出现明显地扭转向下。

  将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与全国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对比可以发现,辽宁省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就6月的表现来看,在各类型银行均选择提升产品收益争抢资金之际,辽宁省的理财价格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当月辽宁省资金供求关系相对缓和,整体市场表现较为平稳。

  各类型价格指数走势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还可以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两个方面观察辽宁省各类型价格指数的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封闭式产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高于开放式产品价格指数。6月,辽宁省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价格指数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指数均呈现明显上扬表现。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4.41点至111.04点,上升幅度为4.13%,较5月上涨明显;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同样表现出明显上涨态势,环比上行3.31点至96.83点,但整体涨幅变化不大,受时点效应影响较小。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变化较小与此类产品长周期持续资金循环有一定的关系,相比封闭式产品,开放式产品的资金吸收能力偏弱,致使银行更偏爱采用预期收益型产品吸收资金。对比封闭式及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当月价格指数可发现,在6月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整体价格仍有明显优势,且此优势在进入2017年后有放大趋势。因此追求高收益且对流动性要求不太高的投资者选择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更有优势,而开放式理财产品的高流动性决定了此类产品适用于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

  辽宁省半开放式理财价格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6月辽宁省半开放式理财产品价格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前期表现来看,2017年2月至5月两类指数差异偏大,但至6月,两类指数均出现了明显攀升,辽宁省半开放式理财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更为明显。从地区差异分析,辽宁地区开放式理财产品的起步相对于其它地区略晚,产品表现更为保守,但从近期的走势来看,辽宁地区理财产品价格指数的上涨凸显该地区产品表现愈发成熟,整体价格指数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5、银行理财风险指数

  银行理财风险指数走势

  辽宁省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产品的违约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辽宁省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月,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有所上升,环比上涨2.97点至102.11点,上升幅度为3.00%。价格波动风险指数在上月小幅上升后,本月有所回落,环比下滑9.75点至113.18点。本月,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以及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相比上月都有所上升,但整体上涨幅度较小,仍在低位震荡。从6月风险指数表现来看,虽然理财产品价格仍然持续上扬,但央行提前释放流动性促使整体风险并未呈现暴涨局面,但7月由于大量资金到期,央行维持流动性的态度将影响7月银行理财风险指数的表现。

  与全国风险指数比较可看出,自2017年2月起,辽宁省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凸显该地区银行重视产品的风险控制,避免风险事件爆发,有利于投资者的资产保值。

  6、银行理财收益变化

  锦州银行理财收益明显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从收益表现来看,辽宁省理财产品收益自2016年11月起表现出了波动向上的趋势,截止2017年6月,该收益已从3.63%上涨至4.40%,上涨幅度达77个BP。在辽宁省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上涨明显的前提下,部分银行收益表现更为突出,如锦州银行在6月收益已至4.63%,高于同期辽宁省平均水平23个BP。投资者在选择产品之际,可适当关注此类银行发行的优质产品。

  银行理财各类风险展示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产品违约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价格波动风险明显下滑。6月,辽宁省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以及基础资产传导风险扭转向上,相比5月环比上涨3.34%和11.19%,分别上升至101.31点和97.36点。其中,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的明显上行是导致整体风险指数微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当前,监管政策不断收紧,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合规要求日益提升,资产投资方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股市在新股发行节奏调整和减持新规出台背景下,打新和配资收益面临下行挑战,这将增大投向权益市场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债市自2016以来,一直处于动荡调整阶段,银行理财资产端收益短期难有利好表现。但随着银行在合规经营和业务转型上的不断推进,辽宁省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及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将维持在低位。

  辽宁省价格波动风险与另外两类风险走势有较大差异。由于6月央行加大市场流动性的投放,以及前期监管风暴带来的冲击效应逐步缓释,使得流动性有所缓解,带动价格波动风险随之下滑;但与此同时,银行理财资产端收益仍然不见好转,致使银行理财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仍然维持在高位。未来银行理财产品需增强差异化竞争能力,避免产品价格战拉升价格波动风险,使整体风险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7、银行理财财富指数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指数反映的是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收益。

  辽宁省财富指数持续递增。由于银行理财通常以预期收益的形式发行,因此收益与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辽宁省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随时间推移持续上行,仅有单月增幅差异的变化。2017年6月,辽宁省财富指数达106.07点,较5月增长0.39点,环比上涨幅度为0.37%,较上月增幅有所放大。从投资者角度而言,投资银行理财稳定的财富增长曲线,有利于投资者对自身资产的保值及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