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数报告背景简介
在充分考虑银行理财市场收益-风险特性的基础上,普益标准适当借鉴了债券和股票指数的算法,构建了全新的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整个指数体系涵盖价格指数、财富指数、风险指数三大维度,并以月度频率发布。
其中,
价格指数旨在反映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
财富指数着力揭示投资者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取的收益;
风险指数则力图客观地刻画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
2.5月市场综述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放缓,产品违约风险明显提升
从5月指数变化来看,银行理财价格市场指数上涨0.53点至74.78点,相比4月环比上涨0.72%,反映出全国层面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稳步上升,环比上涨3个BP至4.34%。虽然涨幅出现了明显的放缓,但上行表现仍然说明市场流动性偏紧的情况仍在延续。具体来看,全国层面各类型价格指数均呈现了上行表现,其中部分地区呈现下滑趋势的国有银行价格指数在全国层面仍然表现出上涨趋势,凸显了价格指数的向上走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结合近期银行年中考核将近、资金面仍然趋紧的市场表现来看,在5月价格指数微幅调整后,6月理财价格指数涨幅或将放大。与此同时,5月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较4月有所提升,主要源于银行理财违约风险的上升,但由于银行理财违约风险受短期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整体风险趋缓的走势不会发生大方向的变化。从投资者财富积累的角度来看,5月财富指数稳步上行至117.13点,环比小幅上升0.43点,说明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增值效应较为稳健。
2017年上半年,各金融监管机构密集出台各项监管举措,对整个金融市场影响颇大;在强监管措施影响下,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整体呈震荡下跌态势,这对相关理财产品所投资的资产收益形成负面影响。当前,在新股发行节奏调整和减持新规出台等因素共同影响下,股市面临新的不确定性,打新和配资收益逐渐下降,趋势性交易行情机会还未显现。在监管趋严背景下,债市面临去杠杆和委外赎回双重打击,短期难有向好表现。特别是在监管层要求消除多重嵌套、控制杠杆倍数、限制非标投资和通道业务的环境下,非标类资产的投资规模会受一定影响。此外,在央行收紧流动性之际,货币市场资金价格日益上升。综合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将面临资金端成本上升和资产端收益下降的双重压力。
不过,虽然短期银行理财市场面临的压力加大,但在监管层的强监管之下,各项业务的合规性得到大幅提升,长期投资风险有所降低。预计未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调整理财资金的资产配置策略,更加侧重所投资资产的中长期风险,并在此风控前提下寻找更高收益资产。资金市场的流动性趋紧,为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高收益资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需谨防进一步调整压力。
无论是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还是监管层严控风险的实际行动,均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合法合规,又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成为各类型银行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市场变化创新产品研发,改善内部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谋求主动管理能力将成为各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自身经营特色并实现差异化竞争将成为市场发展主流。
3.银行理财各类型指数展示
2017年5月,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整体呈现上扬趋势。价格指数上涨0.53点至74.78点,且各子维度表现出了平缓向上的趋势,没有异常波动的情况。从银行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较强,环比上涨1.07点;另外,相较部分地区,全国层面来看,国有银行理财价格指数也呈现了上涨表现。从期限角度来看,3个月以下及6个月以上类型产品的理财市场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较强,凸显出市场对于短期及长期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
从风险指数看,5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相比上月环比上涨3.36点至93.49点,在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以及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相比上月都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风险总指数上升主要源于银行理财违约风险的上升。不过违约风险受短期不确定因素影响大,随着市场情绪趋于平稳,预计6月违约风险会有所下滑,进而带动风险总指数趋于下降。
全国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仍然保持了持续向上的趋势,各月涨势较为平稳,5月相比上月环比上涨0.43点至117.13点,进一步凸显银行理财产品保值增值功能。
4.银行理财价格指数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我们可从整体表现及分类指数来对地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变化进行分析。
银行理财价格指数走势
全国价格指数在5月继续维持了向上表现,相比4月环比上升的幅度继续收缩,为0.72%,至74.78点。在2017年全国价格指数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向上走势,5月指数上涨力度的减弱表明资金供需关系较4月继续缓解。其主要原因是市场资金面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外加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连续上升后动能有所减弱,促使5月银行理财整体市场价格指数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不过随着6月年中时点将近,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上行仍是大概率事件。
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走势变化一方面受资金供求关系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基础资产收益表现影响。从资金供求关系看,图3直接反映了基础货币市场过去一段时间资金规模走势,可发现自2017年初以来,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趋于下降,这一变化是央行执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直接体现。基础货币投放量的降低直接影响资金供给,这是导致近一段时间资金市场和债券市场紧张的根源,进而诱发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自年初以来持续走高。
此外为应对季节性流动性需求并稳定市场预期,自5月下旬以来央行加大市场资金投放力度,直接导致近期资金市场价格下降,而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因此放缓了上行步伐。除受资金供求关系影响外,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还受基础资产收益表现影响,图5反映了2017年初以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价格指数走势。可发现当前债市波动幅度较大,债券价格受压于资金面和市场情绪,更直接受到监管政策影响,短期难有较好行情表现;股市同样受到监管和市场情绪双重打压。
这表明,银行理财产品较难从资本市场直接交易中获利,资产端收益对银行理财价格影响偏弱;经对比可见,近期银行理财市场价格指数走势变化更多受到资金端成本上升影响。资金端成本压力和资产端收益下滑对银行理财业务开展和投资均造成显著压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资金端成本压力短期较难缓解,而资产端收益在固收市场整体不景气环境下短期难有大作为,为避免收益倒挂,寻求新资产投向就成为大多数银行思考的重点。
各类型价格指数走势
除整体价格指数外,还可以从银行类型、期限类型、收益类型三个方面观察各类型价格指数的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5月,全国各银行类型价格指数仍然呈现上涨趋势,但差异较为显著。其中股份制银行涨幅有所放大,环比上升1.07点至79.29点;但国有银行及区域银行整体涨幅均趋于平缓,其中国有银行5月理财价格指数相比4月环比上涨0.83%至73.19点;区域银行5月理财价格指数相比4月环比上涨0.56%至74.41点。从走势图可以看到,进入2017年后,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价格具有明显的优势,反映此类银行对于资金的争夺更为激烈,而国有银行及区域银行整体价格指数稍低也更为趋近。预计随着6月年中时点的来临,各类型银行的理财价格指数或仍将继续上扬。
从期限看,5月各期限理财市场价格指数走势均表现出较强的向上走势。其中,3个月以下理财市场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06点至73.99点,上升幅度为1.46%。3-6个月理财市场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89点至75.24点,上升幅度为1.20%; 6个月以上理财市场价格指数环比上涨幅度最强为1.30点至76.69点,上涨1.73%。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短期限理财产品收益指数与长期限理财产品收益指数上升幅度明显,显示出全国范围内,银行理财对短期限资金及长期限资金需求相对更强烈。随着长期限指数的明显上行,收益倒挂现象有所缓解,但整体上行的表现仍显示出资金面趋紧的情况没有改变。
5月,全国保本与非保本理财产品价格指数均有所增强。与4月相比,非保本理财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34%至79.03点;保本理财产品价格指数环比微幅上涨0.12%至67.22点。保本理财产品价格指数与非保本理财产品价格指数的持续上行突显出资金面仍然偏紧的情况,虽然近期央行有提前放水缓解6月资金压力的情况,但整体资金面偏紧局面仍然较难改善,银行理财收益或仍将持续上行。另外,根据监管要求,未来保本理财产品将进一步缩减发行量,并逐步退出市场;分化的价格走势利于引导投资者投资理念调整。
5.银行理财风险指数
银行理财风险指数走势
全国银行理财风险指数是由目标银行承担的隐形风险、产品的违约风险以及投资于基础资产传递风险三类风险加权所得,主要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该指数越大说明对应市场的风险也越高,反之则风险越低。
5月,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有明显上涨表现,环比上涨3.36点至93.50点,上升幅度为3.73%。总体来看,在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以及基础资产传导风险相比上月都有所下降背景下,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指数上升主要源于产品违约风险上升。但违约风险受短期不确定因素影响大,随着市场情绪趋于平稳,预计6月违约风险会有所下滑,进而带动风险总指数趋于下降。目前来看,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总体可控,风险源及风险传染性较弱,发生区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
银行理财各类风险展示
一般而言,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主要是指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供的隐性背书所带来的风险;产品违约风险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的风险;而基础资产传导风险即为由投资的基础资产传递而来的风险。
5月,由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以及基础资产传导的风险继续下滑,相比4月环比下跌幅度为-0.92%和-32.06%,分别降至77.06点和24.96点,这显示出基础资产收益波动和银行隐性风险波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当前,在监管政策收紧背景下,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实现银行理财产品合规经营将成为今后发展主基调,可以预计由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和基础资产传递风险将进一步趋缓。
5月,银行理财市场违约风险走势与另外两类风险走势有较大差异。受近期央行基础货币投放量降低、监管政策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理财资金端成本趋于上升;与此同时,银行理财资产端短期难有突破,致使银行理财产品违约概率和预期损失上升,进而导致预期违约风险一改前期稳步下降局面而重新上升。不过,随着市场紧张情绪进一步放缓,监管政策直接冲击效应趋于释放,预计整体风险仍将呈现缓步下行局面,体现出近期强监管的效果。
6.银行理财财富指数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财富指数反映的是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收益。
由于银行理财通常以预期收益的形式发行,因此收益与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由图可见,全国银行理财市场财富指数随时间推移持续上行,仅有单月增幅差异的变化。2017年5月,全国范围财富指数达117.13点,较4月增长0.43点,环比上涨幅度为0.37%,与上月走势基本相仿。
从产品期限类型看,各期限类型的产品中,6个月以上期限类型的产品财富指数最高,达117.91点;而3-6个月期限类型产品也有117.43点;3个月以下期限类型产品财富指数最低,仅为116.86点。从财富指数变化趋势看,长期的财富积累凸显了产品流动性越差(期限越长),收益越高的逻辑。
从银行类型看,2017年5月全国各类银行理财产品财富指数继续增长,整体涨幅接近。其中股份制银行上涨0.45点至117.61点,区域性银行上涨0.42点至117.61点,国有银行上涨0.41点至116.18点。总体来看,全国三类银行的财富指数差异较小,但股份制银行及区域银行在财富增值上仍有一定的优势,投资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各类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财富增值。
从产品收益类型看,2017年5月理财产品各收益类型财富指数继续增长,其中非保本类产品收益上涨明显。具体来看,非保本类产品财富指数上涨0.45点至118.15点,保本类产品财富指数上涨0.37点至115.34点,相比而言,非保本类产品对于财富积累的帮助更大。长期而言,由于监管政策要求,未来银行资源将逐步偏向非保本类产品,该类产品对于投资者财富积累的价值更趋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