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万科曾公开发函举报钜盛华九个资产计划合同及补充协议未作为备查文件存放上市公司,引发监管层关注。此后,深交所发出监管函,责令钜盛华向万科提供九个资管计划的合同文件。近日,有媒体查阅了上述九个资产管理计划合同,各资管计划的优先级委托人已经浮出水面。在其九项资管计划中,平安银行、广发银行、鹏华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民生银行为其优先级资金来源。
优先级委托人是针对结构化产品而言,通常意义上的结构化产品可从资产端和资金端进行划分。资产端的结构化设计是其投资标的除固定收益类外,往往还与基金、指数等其他标的挂钩,并根据该标的的表现确定收益。而资金端的结构化设计,常见的为分级型理财产品,通产在资金端设置优先、劣后级份额,并且以劣后份额来保障优先份额的收益。资管计划通过资金端的结构化设计,极大地降低了该资产计划所面临的风险。
宝能系所有资管计划均设定有差额补足条款,其中,姚振华和宝能投资为其四个资管计划充当着劣后的角色,为该资管计划进行兜底。根据合同中的差额补足的相关条款,当资管计划的现金资产不足以分配优先级委托人每季度的预期收益,则劣后级委托人需向该资管计划托管账户追加足额现金。否则,须向资管计划优先级委托人支付违约金。如差额义务补足人未按上述要求按时追加足额现金(含违约金),则资产管理人在与优先级委托人商议一致后,可提前结束该资管计划。
宝能系借助银行理财资金与万科公开对撕,极大地将理财资管计划推入公众的视野,同时引起监管层的关注。而近日备受关注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降杠杆新规,则是对使用超过2倍杠杆率的宝能系资管计划予以重击。在宝能系的举牌资金中,半数以上都来自于杠杆资金,尤其是钜盛华所使用的9只资管计划,多数的存续期都只有两年。而在该资产计划到期后都将面临着去杠杆的压力,这无疑大幅提升宝能系的持股比例。此外,从上述资管计划最后一笔买入开始的一年后将进入解禁期,届时市场将承受约20亿左右的卖盘压力。而此前无论是万科工会向法院提出诉讼、万科向监管层提出的公开查处、姚振华和宝能投资的劣后角色以及近日传的沸沸扬扬的最严资管新规,无疑使得宝能举牌万科骑虎难下。
宝能万科之争无疑是本年度资管市场的黑天鹅事件,由于其中涉及到的银行理财资金对接资管计划,从而卷入高风险的权益类资产中,不禁引发对于银行理财的思考。一是在当前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走低,公众以及监管层对于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反应如何;二是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风险控制措施有限,目前主流的做法还是通过结构化设计来确保预期收益,而对冲等其他风险控制措施鲜有所闻。而宝万之争的剧情仍在继续,我们且看且分析。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