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国庆期间,发生了三件令人关注的事件。首先是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纳入了SDR货币篮子;其次是美元指数走强后引发黄金价格大幅下滑,这可能使人民币汇率承受较大压力;最后则是,中国主要城市均颁布了房地产的相关调控政策,大幅降低了楼市的热度。
对于之前火热的房地产牛市而言,此次多城连续出台的调控新政无异于泼了波冷水,促使近期楼市的成交量呈现了断崖式下滑。据不完全统计,国庆节期间(10月1日-10月6日),北京楼市日成交量在291套,而在之前的6天(9月25日-9月30日),北京楼市日成交量达到1066套,不足之前成交量的3成。虽然楼市新政的本意并非结束此轮房地产政策牛市,而是为了给一线城市房价降温,稳定二线城市房价,并盘活三线或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但由于房地产业处于一个调控敏感时期,因此出现了一旦监管放松,房地产市场就表现过热,而一旦监管收紧则骤冷的特性。这种情况是由于投资者也意识到目前楼市存在一定的泡沫,虽然不至于像股灾般的一蹦到底,但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成为了投资者在当下遵循的第一守则。同时,除了普通投资者纷纷转向了观望态度外,各大上市公司也陆续加入了“卖方大军”。而上市公司选择此时减持房产物业,也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即楼价可能已经处于阶段顶端,具备了出售的价值。
随着楼市因新政而变现的迅速降温,流出的资金下一站究竟在何方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能在短期容纳下巨大流动性的市场,除了房地产便是股市了。虽然楼市和股市的市场需求群体、功能定位都不完全相同,且经历了2015年股灾后,多数投资者仍然对于股市保持审慎态度,但从以往的走势惯性来看,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因此随着楼市热钱的流出,股市也会迎来一定的流动性滋润,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股市起到一定的提振效应。不过,要想吸收到可观的房产投资资金,股市需要展现一波稳定的反弹行情。
同样具有高收益表现的还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P2P业务。虽然相关报告显示,2016年9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首次跌破10%,至9.83%,但相比于其它投向仍有极大的优势。不过虽然P2P综合收益相比于银行理财、信托都有明显优势,但信托与银行理财通常被认为是正规金融机构信用背书的产品,产品的兑付能力更强,而P2P只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因此潜在的信用风险更大,需要投资者仔细甄别。
对于银行理财而言,楼市的降温对其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虽然银行理财的规模增速在今年有明显放缓,但这种放缓并非由单一的资金端决定。银行理财规模基数的扩大以及资产端收益的持续下滑压缩银行投向选择的空间均会导致银行理财规模的放缓,因此银行理财会吸收一定的楼市溢出资金,但可能量不会过多。就投资者的角度而言,低收益率的预期收益型产品仅能做到保值的功能,显然不能跟楼市火热时的回报相比,因此投资者选择收益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动力也较弱。不过在优质投向不明朗之际,投资者可将资金转入短期银行理财,即能起到保值功能也能灵活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同时选择净值型产品进行投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资产升值的目的。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