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即机器人投资顾问,是指人工智能的产品基于客户自身的理财需求,为客户提供投资顾问服务。现目前业界公认的看法是:智能投顾是指基于公募基金产品,运用组合策略等方式,针对客户具体需求,借助电商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将投资顾问服务模式化、产品化,并将之以良好体验在线呈现的产品和营销服务方式。与传统的投资顾问(专业金融人士)相比,智能投顾有相对突出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一是对于机构来说低成本、高效准确、资产配置透明、目标用户范围广、起投门槛较低。二是比起人充当投资顾问,智能投顾与客户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三是对于投资人而言,智能投顾能避免情绪化投资决策,且费率相对低。
智能投顾首先在美国得到发展,现在该概念在我国走红,不少机构都想搭上顺风车。宜信、京东金融等公司纷纷试水,也有不少创业公司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直接2C或2B的商业模式,积极尝试人机结合或数据分析等各种细分方向。不过,现目前人工智能对于标准类资产是有效的,有理论支撑和技术基础,而对于非标类资产却没有相应理论支持。在海外,智能投顾的主要投资品种是ETF基金。由于交易费用低,市场较为成熟,数据积累样本大,ETF基金适用于长期量化资产配置。而国内市场的ETF十分缺乏,只能通过公募基金去对接大类资产,同时国内大多数公募基金往往以主动管理型产品为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2月,美国市场上发行的ETF就已经有270多只,管理资产规模累计2.15万亿美元。而在国内,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ETF基金大概在140只左右,整体规模不足5000万元人民币。
笔者认为智能投顾潜力大,长期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我国现目前的金融大环境以及投资者金融素养还不足以支撑智能投顾在我国的快速推广和发展。首先,中国没有前期的数据积累。国内理财市场,包括智能投顾的前身,量化投资,一直做得不温不火,产品单一,参与人数少、且集中在高净值客户中。意味着国内智能投顾市场没有沉淀完备的用户数据。其次,国内客户缺乏长期投资理念问题,而智能投顾的优势在短期投资中并不能展现。同时,智能投顾概念进入中国,恰是P2P等互联网理财平台谋求转型的关键节点,“智能投顾”可以成为他们下一个追逐风口,同时更可能沦为炒作噱头。最后,智能投顾领域,我国相关政策和监管仍空白,政策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智能投顾平台的风险。
总的来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从长期看智能投顾会成为未来理财市场的主流之一,市场潜力巨大。但短期内,智能投顾市场还难以形成规模,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任重道远。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