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金融市场出现“资产荒”,相对低风险高收益的资产非常稀缺,以商业银行的自营和理财为代表的“大资金方”一直在寻找更加具备性价比的投资模式。在逐步摸索的过程中,委外投资的优势逐步显现,成为投资选择的新宠。据估计,2015年末,委外业务规模大致在2万亿元上下。进入2016年,随着业务模式的成熟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委托人和管理人进入了委外市场,业务规模继续快速增加,目前估计委外业务规模应该超过3万亿。
过去两年中,债券的牛市行情为委托人及管理人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支撑,简单的纯债加杠杆策略即能提供较好的产品业绩表现。但随着债券绝对利率的大幅走低,2016年市场将不再提供趋势性行情,单纯的债券加杠杆或信用风险下沉将给产品组合带来较大的回撤隐患或信用风险隐患。因此投资难度加大,以及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有大幅提升,使得银行自身较难完全应付各种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采用FOF或者MOM将能较好的降低专业能力不足,及投资方向单一带来的风险。当然,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委外市场的管理人也将出现明显分化,具备多策略投资能力、较高交易水准和有效的信用风险识别能力的管理人将从庞大的管理人队伍中脱颖而出。
在资产荒进一步加剧,高性价比资产奇缺的阶段,委外管理人不仅需要在债券波动行情下提高交易能力,更需要站在更高的宏观配置交易层面,继续拓展投资范围。未来,委外产品良好业绩将主要来自于管理人的交易能力及综合纯债策略、债券增强策略、权益策略、大宗商品策略等系列策略或策略组合带来精细化的收益,多策略投资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投资模式之一。
同时,随着银行委外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对委外业务关注的焦点也逐步从其本身能消化的理财规模、获取的理财收益向风险的规避及具体的操作流程转变。不仅仅是单纯的将资金托管出去,也需要加强与委托管理人的沟通,同时对业务的整体流程加大把控力度。这能在委外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团队的素质,培养业务能力较强的团队。
另一方面,委外业务的大力开展也使得下半年银行理财的发展的可期待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整体来看,实体经济整体表现仍然没有明显起色,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较大,权益市场表现也不够明朗等因素决定投资者仍然更加偏爱避险类资产。而委外业务的兴起,极大的缓解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滑的情况,使银行理财能够借助委外合作进一步拓宽市场的,保持高速发展的可能性较大。但在此过程中也应该对相关管理人做出更为严格的挑选,避免信用风险事件频发。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