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沪港通”、“深港通”后,“沪伦通”又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自去年开始,中英就联合发布声明决定进行沪伦通可行性研究,但似乎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被一些业内人士评价为“作秀多过实质”。
昨天(2016年6月12日)2016年第八届陆家嘴论坛,在中英专场中“沪伦通”再次掀起业内人士热议。
回顾近几个月的市场动态:美国指数编制公司MSCI预计6月会就纳入部分A股做出最终决定;中国将于今年9月正式在杭州召开G20峰会等,种种时机的契合度让各界对于“沪伦通”的期待进一步升温也不意外。那么如此名声大噪的“沪伦通”如果开通了,对于我国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沪伦通”能为我国带来哪些机遇。最明显的优点是,“沪伦通”若能推出将给市场提供更多投资机会,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国内投资者全球分散化投资的需求。另一方面,“沪伦通”如果能够推出,将为双方提供对接市场的机会。如此一来,国内资本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国际长期投资者,有助于改善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提高市场理性价值投资的理念。同时,通过这种合作机制,可以加强两国监管间的合作。通过学习伦敦在市场监管、金融建设方面的优势机制,以强化中国年轻化的市场。
看到了这些好处,我们再来盘点一下“沪伦通”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由于沪市和伦敦市场受天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因此时区差使得两地面临清算和结算等棘手问题。其次由于中西方对于所有权、股东权利以及完善的董事会治理等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且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基本面也使得投资者增加了诸多疑虑。
一位国际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当有伦敦当地投资者可以仰仗的靠谱保荐人为企业背书时,连接中英股市的计划才行得通。上海和伦敦必须克服的障碍还包括对一些事件的有限支持,包括卖空、资产替代性的不确定性、两地交易所对T+0交易机制的支持和禁止、以人民币作为唯一结算货币等复杂问题。
就如同伦敦金融城政府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所言的那样,“沪伦通”的建立机制比“沪港通”更为复杂。而如何推动“沪伦通”,更好的体现出伦敦市场对于中国市场的补益性,是需要中英两国共同思考的问题。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