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期分析专栏】银行理财到期信息披露程度仍有待加强

分享: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良好的信息披露能帮助客户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极大的提高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了解及认知,大幅降低理财产品的销售错配风险。但就我国银行业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到期信息的披露情况。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理财产品以非结构性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但由于非结构性预期收益型产品仍没有摆脱隐性“刚性兑付”的束缚,因此该类产品基本都能兑付预期收益。基于这种情况,大多数银行对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信息披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到期收益到账后,对于到期信息披露的需求也不太大。结构性产品的信息披露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非结构性预期收益产品操作流程的影响,较多银行未公布到期信息。但结构性产品与普通预期收益型产品有较大区别,如结构性产品到期披露不够清晰的话可能会对普通投资者之后的判断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结构性产品的到期披露情况需要较大程度的改善。相对而言,作为未来转型方向的净值型产品,各类信息披露的情况都表现的更好。

    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对于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也是造成到期信息缺失的重要原因。部分中小银行可能披露了产品到期的相关信息,但披露方式不够规范,如放于网站不显眼的位置或选择性的公布部分产品的到期收益情况。这也反映了银行理财到期信息披露程度较低。当然还有小部分开展了理财业务的银行,由于起步较晚,整体发展阶段较低,因此对产品的信息披露(包括发行、到期、运行)不够重视。这种情况最直接的表现为官网上没有任何理财的相关信息。

    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信息披露的程度为投资者带来的是信息的对称,有利于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能够更好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甄别、选择。但是目前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多是隐性刚兑的预期收益型产品,投资者可以直接通过预期收益率进行该类产品的选择,因此到期信息披露程度对投资者的影响在当前环境中的影响并不太大,这也是银行不重视到期信息披露的主要原因。不过考虑到银行理财业未来的发展,打破刚兑是必经的环节,那么一旦刚兑打破,到期信息披露程度对于未来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的指导意义就会大幅提升,信息的对称性这一概念也会变的极为重要。因此加强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信息披露对未来银行理财的发展必然是有积极影响的。同时,监管层也有必要发文对个人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做出进一步的要求,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更好的引导投资者进行相关操作。这里的所谈到的信息披露不仅局限于到期信息,发行及运行的相关信息齐全度也尤为重要。

    欲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我们购买